2022/03/29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安寧 | 責編:燕元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對消費需求形成抑製,房地產等部分領域投資尚在探底,存在繼續下行的可能;疫情引發的原材料供給沖擊、勞動力供給沖擊仍將持續;在經濟增速下降背景下,預期投資回報率下降導致投資意願低迷🌪,受疫情影響,旅遊出行、休閑娛樂等服務行業盈利預期減弱等。外部環境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攀升🧴、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和俄烏沖突構成影響全球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面對內部經濟壓力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穩增長的緊迫性在提升。貨幣政策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對2022年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將發揮重要作用。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外部環境特別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執行產生怎樣約束,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和貨幣政策執行有什麽影響🍘?本文對此作一簡要的分析🏋🏽♀️。
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對我國貨幣政策形成約束
2021年10月以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連續多月刷新40年來的新高。面對持續高漲的通脹壓力,美聯儲2022年首次議息會議釋放了年內加息並收縮資產負債表的信號🫠,並表示未來每次議息會議都可能討論加息問題。這標誌著美聯儲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將發生反轉🤾♀️。另一方面🌧,中國正處於經濟下行壓力中,面對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堅持跨周期與逆周期調節有機結合,並於2021年12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12月7日🚵🏻♀️,人民銀行再次定向降息,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預期2022年人民銀行仍會采取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導致2022年中美貨幣政策將呈現明顯的分化🚶。
美聯儲3月16日議息會議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升至0.25%—0.5%。這是2018年12月以來🥡,美聯儲首次宣布加息。議息會議後發布的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還將有6次加息,即今年余下時間裏每次議息會議都將加息25個基點,年內基準利率或升至1.9%。美聯儲的緊縮貨幣政策將推動美債利率上行,增大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利差,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對中國而言,截至2022年2月15日,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差較去年底下降51個基點至74.5BP🙋🏽♀️,已低於80BP—100BP的“舒適區間”🧾🦢,美聯儲加息導致資本流出壓力增加🦸🏼♀️,對人民幣形成貶值壓力🚄,這將製約我國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然而基於下面一些原因,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劇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執行的影響是有限的。
首先,除利差外🧏🏿♂️,未來人民幣匯率預期💂🏽♂️,以及中美資產風險溢價都是決定證券資本流動的決定因素。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控製較好,經濟穩步恢復🚣🏽♀️,使得人民幣資產成為全球投資者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選項🤦🏻。另一方面🧗🏻,為應對疫情沖擊,全球主要經濟體實施了大規模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中國則堅持實施正常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更為紮實🤾🏻♂️。這有助於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增長長期前景,從而支撐人民幣匯率預期,降低人民幣資產的風險溢價。
其次,2021年10月29日,富時羅素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正式納入中國債券,將在36個月內分階段納入,將推動萬億美元規模的增量資金流入國內市場👱🏻♀️。此前🪼,中國債券已獲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GBI-EM)納入,此次中國國債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國債指數,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國債的安全邊際🤙🏿,為國際投資者帶來一個安全、回報豐厚的選擇,這也會沖銷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有所收窄的影響🤵🏻。債券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末👳🏼♀️,境外機構凈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663億元至4.07萬億元,連續10個月上升🧑🏻🤝🧑🏻。其中,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的債券托管量新增501億元至3.73萬億元🚆,連續38個月上升。因此🛞🏐,美聯儲加息導致的中美利差縮小對國際投資者選擇人民幣資產的影響將會是有限的🤏。
第三🏊🏿♂️,出於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和中國龐大市場的吸引力🌐,直接投資賬戶下流入我國的境外資本一直比較穩定,商務部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了37.9%✵。
第四,商品進出口是我國外匯市場供求的主要力量。2020年和2021兩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分別增長了24.4%和29.1%。貿易表現出色的原因🧪,一是由於我國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製,使得我國的企業有能力接收從其他新興經濟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履行出口訂單而轉來的大量訂單。二是美國等主要國家受到嚴重的供應鏈中斷、缺工缺芯缺櫃👨🦽、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沖擊👨🏽🦰,出現了供給短缺👩🏽🏭,即使美國繼續保留我輸美出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和抵製措施頻發,我國出口仍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特別是2021年上半年以來出口持續超預期,貿易大額順差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了重要支撐🤟🏿。
發揮人民幣匯率自動穩定器功能,拓展貨幣政策自主空間
隨著全球疫情趨於緩和👉,境外供應鏈將開始逐步恢復😵💫,我國對外貿易向下的壓力將呈現出來。2022年1—2月🚯,我國貿易順差1159.6億美元🧑🏼🔧,創了歷史新高👨🏽🚀,但出口和進口增速出現放緩。以美元計🤳🏿,2022 年1—2 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6.3%🚣🏼♀️,較前值回落4.6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15.5%,回落4個百分點🌞。分類別看,因歐美國家疫情緩解並開始逐步開放,醫療用品的出口增速有較大降幅;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也出現回落🧑🏽🚀。歐盟是我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俄烏沖突的加劇🚱、對俄羅斯各項製裁的實施以及由此帶來的高通脹等因素將給歐盟經濟發展蒙上一層陰影,進而影響我國對歐盟的出口。隨著全球產能的恢復,2022年,我國出口替代作用可能有所減弱💇,出口增速難以保持2021年的高增長♥︎,出口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作用將有所降低♐️。
但這未必是壞事。2015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大,市場化程度提高🍀。2020年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由1美元兌7.087人民幣一路升值到今年2月兌6.347人民幣🔔,維持較長時間單邊升值的強勢態勢,如果因為中美利差收窄和貿易增速放緩而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這是市場供求決定而非官方幹預的結果🌮👱🏽。這不僅使人民幣匯率恢復到雙向波動的正常態勢,也有利於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功能,穩定我國的出口和資本流動🦼,釋放我國貨幣政策自主空間🤙🏻。
政策建議
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和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使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具有外溢效應,2022年🫄🏽✌🏼,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必然會對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產生一定的約束☣️。上面的分析表明🦏🫛,這種約束是有限的,人民幣匯率浮動也會一定程度上阻斷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因此,今年我國貨幣政策應繼續堅持“以我為主”,主動有為、積極進取,及時運用降準降息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靠前精準發力。同時⛹️♀️,要更多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80%城鎮勞動就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也有助於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顯現的就業壓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中美長期國債利差沒有直接影響🅰️,可以有效規避中美貨幣政策取向分化產生的政策約束♛。
作者簡介
施建淮🤙: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獲日本大阪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幣理論與政策👤。代表性著作有《匯率經濟學研究》等🤴🏽。曾獲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教學獎,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匯率政策在應對通貨膨脹中的作用”和“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對匯率和宏觀經濟的影響”的研究,多篇論文發表於《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等核心期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