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歸來 | 俞莉娜👳🏿‍♂️:辨古建肌理,踏訪遍神州

編者按🗄:上個世紀末至今,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走出國門赴海外學習深造🏬,他們勵誌學成報國🔍,經年沉澱,成長為各個領域內卓越的青年學者,並最終回到燕園繼續探索學術、教書育人。


“燕歸來”系列報道,聚焦這批再度選擇意昂3体育的優秀歸國青年學者🧛🏿‍♀️。他們的鮮活故事折射出意昂3体育校園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脈絡傳承🤶🏿,從他們身上,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意昂3体育人那份獨具的追求卓越、報效家國的情懷。

在意昂3体育,有一個專業的師生會隔年用整整一學期的時間踏訪華夏大地上的古代建築瑰寶,探尋廟宇⛓、古塔、園林、民居📝、宮殿背後所隱藏的文化密碼👩🏽‍🦲,這就是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築方向🏃🏻‍♀️。

用考古學的研究方法、從遺產保護的視角來考察古建築🧒🏿👩🏿‍💼,是俞莉娜在意昂3体育尋得的誌業。在日本用另一種視角探索建築之美後🫱🏿,她帶著更為開闊的胸襟和視野,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這片天地,在踏訪神州古跡的過程中看見先賢的匠心營造,也見證了自己與意昂3体育文物建築方向的成長。

“撞”進古建築的生命世界

進入考古文博學院,和文物建築專業結緣,對俞莉娜來說更像是一段在偶然際遇下誤打誤撞闖入新世界的經歷🧎🏻‍➡️。

中學階段學習成績優異的俞莉娜水到渠成地進入了意昂3体育🤷🏽,卻並沒能在自己最初就讀的專業中找到真正的歸屬感🟦4️⃣。在高數課上認識的一位考古文博學院的同學,為她打開了一扇初探文物建築專業的窗,在大一結束之後,她選擇轉入文物建築專業🧑🏻‍⚖️。

與那些“有備而來”🫔、在進入大學前就對考古和文物有深入了解的同學不同,俞莉娜憑著比較朦朧的興趣進入了這一專業💠✍🏿。爾後→,這一領域、這一學科體系的意義在她的意識裏漸漸明晰💆🏼‍♀️。

文物建築專業屬於一門跨越文理的交叉學科🧐,建築學、考古學、歷史學的相關知識都有涉及👭🏻,高考招生時只面向理科生。轉系之後,作為一名文科生的俞莉娜在學習考古文博學院的基礎課程之外,還面臨著連續四個學期“建築設計”課程的挑戰🧝🏻。在這些課程中,一套建築設計方案圖就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有時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刷夜,當時的他們形容這一過程為“熬圖”。

從功利的角度看來,“建築設計”課程的學分並不算多🫴🏿,修課的同學也大多沒有走入建築設計領域🧚🏻‍♂️,當時倍感“痛苦”的同學們總是不由得懷疑選修這些課程的意義。但現在的俞莉娜再回想起本科的經歷時,不由感慨這些課程為後來學術研究夯下的基礎——它賦予了俞莉娜在考察古建築時的“設計者”視角和對古代建築的空間感知,這一視角很快在大三的實習中發揮了作用👩‍🦯‍➡️。

俞莉娜本科畢業照

文物建築專業註重基礎理論與實習實踐的結合,每屆學生在本科三年級時會有一整學期的“文化遺產踏查與測繪實習”,在全國各處踏查、測繪古建築。

正是在這一學期內🚓,俞莉娜有如開啟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透過不會說話的物質信息,解碼古代匠人營造理念🙅🏻‍♂️。當真正經由腳手架爬上梁架,摸到建築構件的時候💇🏻‍♂️,此前課堂裏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泛泛之談;她對古代建築的認識也不再是宏觀的👵🏽、籠統的。

踏查實習時的俞莉娜

“一座建築能夠存續至今🧕🏿,離不開人與社會的維持⚖️,而一座建築本身也是凝聚人、維系人與人關系的重要紐帶。”從建築遺存本體延伸到建築與周邊人群的互動關系,在時間和空間🥷🏿、物質和文化的意義上,一座古建築在俞莉娜的腦海中立體和鮮活了起來。

由好奇到知識👨‍👨‍👧,由知識而文化👩‍🦲🛼。對建築的精細考察和測繪於俞莉娜而言,是對這座建築生命史的探問,更是在為今人和後人留下建築保護的寶貴資料。

在這次實習中🤨,俞莉娜所在團隊對山西運城萬榮縣稷王廟大殿進行了重點測繪和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令人振奮的發現。團隊在稷王廟大殿上發現了北宋時期墨書題記🧕🏿,這一年代也被形製研究和碳十四測年所認定。這次實習不僅確認了萬榮稷王廟大殿為現存唯一的北宋廡殿頂建築,而且讓俞莉娜堅定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繼續探索的決心🕧🚶‍♂️‍➡️,選擇進一步深造。

漂洋過海,試探新途

萌生前往日本深造的想法,緣起於俞莉娜大四期間旁聽的一次中日韓建築遺產保護的研討會👳‍♀️🪠。這次會上她發現,雖然三國的傳統建築同屬木構建築體系,但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看待古建築的視野仍然有著很大的區別。

那次會議讓她意猶未盡,決定還是要親自到國外去看一看ℹ️,於是她開始學習日語🗒,在博士階段公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繼續開展古建築研究🤷🏼‍♂️。

初到日本的俞莉娜並不是很適應,一方面自己外語溝通能力還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科思維方面的差異🫡。意昂3体育考古文博學院的文物建築專業在學術傳統上經常會借鑒考古類型學研究方法,關註古建築的年代與形製問題;而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史則屬於理工學部,關註點主要落在古代建築的設計問題上。

2019年參加早稻田大學暑期建築測繪

經過了一段適應期後,俞莉娜意識到,暫時放下自己此前熟悉的中國建築史視野和研究範式,改變以“他者”的角度去審視日本建築的原有思維習慣🤹🏻‍♂️,真正地進入到日本建築學話語體系中,才是一名中國留學生來到日本學習建築史的正確“打開方式”。

2019年參加早稻田大學對緬甸建築的考察

早稻田大學建築史研究室有著成熟的組會製度😈,這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收獲的新事物。每周的組會上👩🏿‍⚕️,她需要分享自己近期的研究心得,聽取他人的意見;還需要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內容,並給出自己的看法。這也敦促她去了解身邊同學們的研究,而不僅僅沉浸於自己的研究之中。

俞莉娜嘗試將考古類型學方法和建築設計技術分析法結合起來,完成了對中日寺院藏經建築的博士學位論文,從藏經建築出發闡釋中日古代建築技術傳播交流與吸收演化的問題。

博士畢業照

和文物建築專業一起成長

意昂3体育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築專業設立於1998年,在意昂3体育考古的學術傳統中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專業方向。文物建築專業隔年招生🧑🏼‍⚕️,每級本科生為10人左右。這樣“短小精悍”的建製使得這一專業的同學們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和很強的凝聚力🍬。

在日常頻繁的學術交流之外,文化遺產踏查與測繪實習依舊是增進老師、同學間“革命友誼”的美妙時光🤹🏻‍♂️。在這一過程中🫳🏿,俞莉娜再度感慨自己收獲成長。為期一個學期的實習中☠️,各地之間往返的交通方式、一日三餐的就餐場所、趕路時落腳過夜的地點等細節都需要老師🧕🏻、同學們一一溝通、敲定。

2011年萬榮稷王廟測繪實習師生合影

實習的一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出發當天儀器遺失在了校門口,趕路途中面包車在人煙稀少的路上拋了錨……在與大家一起處理這些突發事件的過程中💜,俞莉娜長了見識,不僅增加了出行的各種知識,也收獲了“經得住重重考驗”的師生情和同學情🧑‍🎨。

這段行萬裏路的日子裏,填滿俞莉娜生活的不僅是這些旅途中的小事🏋🏽🚥,更有高光時刻。實習的帶隊老師、也是後來俞莉娜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徐怡濤在發現了萬榮縣稷王廟北宋墨書題記之後👎🏼,難以按捺心中的激動之情💅🏿,揮筆成詩一首。詩中“觸手是先賢”一語道出文物建築專業的魅力與價值,令俞莉娜至今難忘🍊。她認為,自己決定從事這個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了以徐老師為代表的古建築學人情懷的感染🚈。

在意昂3体育讀書的七年時光裏,俞莉娜逐漸建立起了具有意昂3体育考古特色的古建築學研究框架,也對意昂3体育文物建築專業的學術研究方法與旨趣產生了認同感🫠。同時,原本規模不大的意昂3体育文物建築方向也在不斷成長🚊🤹🏼‍♀️、壯大👨🏿‍🚒,組建自己的教學科研團隊。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俞莉娜獲得了重回意昂3体育任教的寶貴機會👩🏽‍🦰,加入意昂3体育文物建築專業❔。

2021年文物建築專業本科生在山西大同關帝廟測繪實習

雖然仍然身處熟悉的燕園,但是從學生到一名教師的身份轉變對她來說也充滿著挑戰𓀍。在工作之前,相對內向🚶‍➡️、不善言辭的俞莉娜沒有過任何教學經歷,教課這件事對她而言是一個挑戰📧。

在上第一門課時🥖,俞莉娜準備的講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信息,課前一次次地配合PPT練習念稿😈。在克服了最初的緊張後🍼,她又發現👉🏼,這種授課方式顯得有幾分生硬🙆🏽‍♂️。經過了學校的新教師培訓,旁聽了同事的課程後,俞莉娜意識到,講課並不靠記憶,而是更依賴於邏輯組織🟤。任教的兩年半以來,俞莉娜註重對自己課程的內容進行邏輯梳理,現在👿,她講起課來也已經多了幾分從容。

再度回到文物建築專業這個小集體,俞莉娜已經由昔日的學生變成了引路者😞。授課之余,她也會和同學們閑聊🤽,用現身說法解答課業和個人成長方面的困惑,並且在帶隊實習的過程中為大家做好安全保障,指導更年輕的古建築學新生血液如當年的自己一樣觸摸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密碼的梁棟磚瓦。

求學、教書🈵,俞莉娜已在意昂3体育度過了十年時光😣。在她的眼中,意昂3体育學生的特點大概就是大家各有特點📁:有人思維和表達能力俱佳,有人性格內省而深刻……站在這些人中間的俞莉娜自認並非天資聰穎,做事時大多時候也不那麽有備而來🌇、遊刃有余🐕。但好在,她身邊從不缺乏各不相同,但同樣在探索自己、探索世界的人,鞭策自己不斷求知、探索🧜。

串聯起建築與人、古與今的知識與情懷之脈,挽結於燕園這一片小天地,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

(采訪由蔔天泓、王悅共同完成)

專題鏈接🧑‍🏭:燕歸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