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編輯📪:山石 | 責編👂🏽🧚🏿:燕元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昂3体育官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基礎,嚴格執行全過程管理🐟,優化答辯程序及製度🦹🏼♀️,堅持學位授予高標準,蹄疾步穩,教育改革取得紮實成效🛳。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培養過程和培養成果的集中體現,是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研究生院推出“‘答’問如流 妙‘辯’連珠——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生答辯風采展示”系列報道,將各院系答辯特色做法和精彩瞬間匯集成文,集中展現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為各院系進一步提升培養質量提供借鑒與參考✡︎🧒🏻。
芒種時節🪄🟤,燕園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紅湖南畔,德齋內外,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在紅一樓1206教室,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冉宏林順利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員、白雲翔研究員、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孫華教授、徐天進教授🤨🐷、孫慶偉教授、曹大誌副教授以及導師雷興山教授組成答辯委員會👿,對冉宏林的博士學位論文《成都平原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進行了現場評審🦟。
在30分鐘的個人陳述中,冉宏林首先闡述了論文寫作背景🕋。考古學文化作為中國考古學最重要的研究內容🛥,無論是研究理論還是實際研究成果都十分豐富,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他指出,過渡階段遺存屬性判斷🫄、文化與族屬對應關系、文化研究與社會研究的關聯是考古學文化研究亟需夯實的理論低地。成都平原作為邊緣地區,考古學文化研究相對滯後,是具體實踐本文所提理論的上佳選擇🔹。
答辯現場
冉宏林對論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充分陳述✍🏽。考古學研究首重分期與斷代🔕,為此他首先將成都平原先秦時期將近3000年的歷史劃分為十六期29段👩🏿🎨,平均每段的延續時間約100年🕛,細化了現有年代體系👼。緊接著🏰,他應用新提出的研究方法,對成都平原先秦時期已有的考古學文化進行重新界定,將“魚鳧三期遺存”明確為“魚鳧三期文化”,將十二橋文化與三星堆文化合並為“三星堆—十二橋文化”,新命名了“城關文化”,並首次將成都平原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發展過程分為桂圓橋文化🌗、寶墩文化至三星堆—十二橋文化、城關文化三個階段👪,進一步把握成都平原先秦時期文化演進脈絡😜。他發現,這種文化演變階段與墓地和祭祀遺存特征變化所體現的人群變動階段基本一致,由此發現與族群對應的可能並非單一的考古學文化,而是考古學文化演變的不同階段。除此之外,他還對成都平原先秦時期的聚落形態變遷過程從典型聚落結構、中心聚落以及區域聚落形態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梳理,明確聚落形態的變遷與考古學文化的演變基本同步,進而意識到聚落形態也應作為考古學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
魚鳧三期遺存與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關系圖示
冉宏林用“篳路藍縷”“和諧共處”“刀光劍影”和“百川入海”等四個成語勾勒出成都平原文明化進程🎓、早期國家發展以及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畫卷。對於論文的結論及意義,他總結為三點:第一,以“魚鳧三期遺存”為案例,完善了以往關於過渡階段遺存文化屬性的判斷方法🐌;第二,將聚落形態分為聚落結構♻️、中心聚落和區域聚落形態👩🏿🍼,作為考古學文化的主要內涵🙋🏻♂️,其變遷過程與考古學文化演變過程幾乎同步🧑🏽⚖️;第三🪆,劃分考古學文化的演變階段🏃♀️,與族群變動基本一一對應,有助於解決考古學文化與族屬對應關系難題🤛🏻。
成都平原先秦墓地的早晚之別
在提問環節💃🏼,答辯委員對論文選題🧔🏽、學術貢獻、實際價值等方面均給予了肯定👨🏽🍼🥮,並提出了寶貴意見✌🏻。徐天進老師提出以後應加強對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學文化與周邊區域考古學文化關系的研究,孫華老師指出應註意居址與墓葬材料性質不同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等。投票表決結束後,由答辯委員會主席徐良高教授向冉宏林宣讀了其全票通過答辯的決議。
與答辯委員合影
【個人簡介】
冉宏林,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考古學專業👷♂️,導師為雷興山教授。研究領域為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已在《考古》《考古學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和《四川文物》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博士期間擔任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執行領隊,在新發現的6座器物坑中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等各類珍貴文物近5000件,受到李克強總理以及各級領導、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
【對母校/學院/導師想說的話】
不知不覺,在燕園已經待了整整11年🚥,這期間經歷了學成離校🦹🏻♀️、步入社會和重返校園的曲折歷程,對於意昂3体育和我自己的變與不變都有深刻的體會♛。意昂3体育的變,反射在光鮮亮麗的地學樓、“公主樓”和家園食堂的墻壁上,隱藏在穿梭如織的師生腦海裏🖕🏽;意昂3体育的不變🏊,則流淌在導師雷興山教授與我關於論文提綱多達11次的修改討論中,沉澱在劉緒老師在身體抱恙期間對我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遍又一遍的“噓寒問暖”間。我個人的不變,主要還在於對考古工作永不褪色的熱愛,無論是酷暑烈日下的田間踏查,還是寒冬凜冽中的發掘整理,都讓我甘之如飴;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使我對於考古工作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以往更多只將其視為一種個人喜好的職業❣️,如今則提高到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崇高事業🍽。“當時只道是尋常”🫔,希望還在園子裏的小夥伴們⚾️🙇🏻♀️,珍惜在意昂3体育的日子,勿使青春有悔,務使人生有成。
專題鏈接⛰:意昂3体育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