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信息來源: 圖書館
文字:張靜婷、王苗、徐婧雯| 攝影:李正茂、桑磊| 編輯:青苗 | 責編:燕元3月14日下午14時,“美術與書法講壇”第一講“寫意美學與寫意藝術”在圖書館南配樓藝術鑒賞廳舉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院長彭鋒受邀作題為“寫意美學與寫意藝術”的講座,講座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祝帥主持。80余位師生和校友報名參加現場講座。
講座現場
彭鋒指出,“寫意”一詞雖廣泛使用,其深刻內涵卻鮮為人知。他強調,“寫意”及相關概念如“意象”“意境”“氣韻”均是中國美學的核心,它們源自“象”,並構成了解鎖中國傳統藝術的鑰匙,但用“美”的概念來解鎖中國傳統藝術不如用“意象”來解鎖深刻。彭鋒通過引用葉朗和Susan Bush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寫意”在中國藝術中的獨特地位。齊白石有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彭鋒表示,“之間”既不是工筆與寫意之間、不同題材之間,也不是同一題材不同狀態之間,而是繪畫與媒介之間,即筆墨。
彭鋒作講座
彭鋒借助大量國際藝術評論家的理論,深入解釋“繪畫與媒介之間”的關系。他引入艾恩斯坦·貢布裏希的“看作”(seeing-as)理論,這一理論提倡從不同的視角和距離欣賞繪畫,一次將其視作整體的形象,另一次則專註於作為藝術媒介的筆觸和顏料。彭鋒指出,這種觀看方式的轉換,雖然看似簡單,卻能揭示作品深層的藝術價值和意涵。他進一步引出了理查德·沃爾海姆的“看見”(Seeing-in)理論與羅曼·英伽登對“藝術在於題材與媒介之間”的見解。他強調,真正的藝術欣賞需要觀者同時關註作品所呈現的圖像與所采用的媒介——正如立體圖需要用雙眼觀看一樣,欣賞藝術也需用“兩只眼睛”:一只眼觀察形象,另一只眼感受筆觸、色彩等媒介特質。實際上,中國古人也觀察到了由於距離不同而帶來欣賞者“看出”的圖像不同的結果。
講座的尾聲,彭鋒深入討論了波蘭尼的身心關系理論,為大家揭示了藝術欣賞中心靈與身體相互作用的精妙機製。通過波蘭尼的默識理論,彭鋒闡釋了如何在藝術作品面前“看出”美的過程:在繪畫欣賞時,觀眾的內心深處聚焦於藝術作品本身,而身體感知則更多關註於作品的媒介——筆墨、色彩、其他形式的載體。這種分工合作的觀賞方式,正是波蘭尼所說的“集中意識”與“附帶意識”的完美結合。彭鋒認為,不同集中意識與附帶意識的組合會形成不同的藝術類型,他從繪畫、戲劇、音樂、園林等角度,闡述中國藝術普遍具有的“寫意”特征。中國藝術之所以能夠跨越不同的領域,始終保持著“寫意”的精神內核,是因為它能夠在表現形式與內在意涵之間找到一種細膩而深刻的平衡。
講座結束後,彭鋒就聽眾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從山水與文字的關系到藝術的平民化趨勢,彭鋒獨到的見解不僅拓寬了聽眾們的視野,更為聽眾提供了一次藝術上的全新體驗。
主持人祝帥在講座總結中分享了與彭鋒老師相處時感受到的他的熱情,並指出彭教授的跨學科視野為理解藝術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並且能夠在各種不同藝術門類之間保持一種哲學的立場,開辟了藝術研究的獨特視角。
主講人簡介
彭鋒,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院長、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歌劇研究院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院校藝術學理論本科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國際美學協會副會長,中華美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選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出版《藝術學通論》等專著、教材和文集17部,《藝術的語言》等譯著(含合譯)7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300余篇,策劃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等藝術展覽100余次,撰寫音樂劇、話劇、舞劇、電影等劇本10部,應邀於世界美學大會、世界哲學大會、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製等國際會議發表主題講演和專題講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