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山石 | 責編:燕元2024年11月25日下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四季庭院舉行“數字與人文節氣沙龍”小雪篇活動。本次活動是“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的第36期👨🏼🦳,主題是“算法與言論”。
沙龍由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助理教授🖐🏻、院長助理左亦魯主講,主要邀請法學、計算機、政府管理、新聞與傳播、生命科學、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活動。沙龍由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長聘副教授、副院長戴昕主持🧑🏼🚒👨🏽。
左亦魯作主題報告
報告圍繞算法與言論自由的關系展開深入探討。左亦魯指出🧜🏻,在算法日益滲透到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背景下👨👩👧,如何規製算法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然而🕵🏻🧔🏽♀️,在討論這一議題的過程中,算法是不是一種言論,規製算法會不會涉嫌侵犯言論自由,卻在半路殺出,成為算法規製的前置問題。
本次講座就圍繞算法是不是言論展開。左亦魯通過梳理相關判例📜,認為目前至少美國法院基本支持了算法的言論自由主張。他結合街角發言者模式🤚🏿,從主體(算法是不是“人”)和客體(算法是不是“話”)兩方面進行了詳細探討♒️。在主體要件方面,算法反對者和支持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分歧👨🏻🦲。反對者認為,言論自由是“人”的權利,算法作為非人類實體,不應享有這一權利🪛。而支持者則主張,雖然算法不是人,但人是通過算法進行表達的,因此算法應被視為一種表達工具,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在客體要件方面🕠👩🏿🏫,爭議同樣激烈。反對者認為💅🏽,對信息和數據的匯集、處理和呈現並不等同於“說話”,且算法中的自動🫴🏼🧑🏽🏭、機器等“非人”因素使其喪失了言論的屬性💆🏼♀️💿。而支持者則通過參照報紙編輯和電子遊戲的言論自由保護,認為算法也應受到同樣的保護。他還提出超越上述本質主義討論🦹🏼♂️,從實用主義進路探討發言者本位與聽眾本位產生對相關討論的不同影響👳🏽,並把相關框架應用於分析ChatGPT與“機器人”言論問題。
與會嘉賓交流討論
主體報告結束後,與會嘉賓從本質主義、信息權利、公共治理等角度展開了討論🧔🏼♂️。戴昕指出法學討論常陷入本質主義,強調新技術與法律的關系需跳出傳統框架來認識🫴。胡淩從生產分配角度提道,算法以信息生產充裕為基礎,既助力信息獲取,又限製信息廣度🤘🏻,並探討言論自由在信息時代的新意義。何艷玲則從治理導向出發,分析言論自由與算法規製的不同維度,並討論本質主義與治理主義的差異及價值。劉金河關註算法討論中的公共性及中國語境下的平臺責任問題,提出算法規製在中美語境下的不同表現👨🏼🎓🚎。這些探討和爭議不僅展現了算法與言論自由關系的復雜性和多面性👐,也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和規製算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
本次活動中😨,社會科學部繼續與勺園中餐廳展開合作,應時而食,推出小雪節氣特色美食供與會師生品嘗。
小雪節氣菜單
專題鏈接🫅🏽:https://resource.pku.edu.cn/index.php?r=lecturevideo%2Fview&id=4420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