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山石 | 責編:晏如2024年6月18日下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舉辦“數字與人文節氣沙龍”夏至篇活動。本次活動是“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的第30期,主題是“當代中國性別與家庭觀念🧝🏻♂️:多種前沿方法探索”。沙龍由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於嘉主講,主要邀請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城市與環境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活動。沙龍由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郭琳主持🌟。
於嘉指出,隨著經濟發展、教育擴張、互聯網興起,加之相關政策與法律調整,我國面臨第二次人口轉變,突出表現為生育率低、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且性別關系在不同領域變化不一致🏈,輿論事件頻發🪤。如何有效探究上述現象的形成機製和因果關系成為社科領域的重要議題🧔🏼♂️。本課題突破運用傳統調查數據進行因果推斷的局限性🧑🏿🦳,在大規模社會調查中加入關註議題的實驗模塊,采用調查實驗法研究生育態度🧙🏼♂️、如何提振生育率、擇偶與生育偏好等問題👩🏿🎓。課題發現,家庭經濟資源對二孩和三孩的生育潛力有顯著的刺激作用👱🏼♂️,但經濟刺激並不取決於個體的教育程度或收入水平🚵🏼😀;照料資源可以顯著提高生育潛力👩🏿⚖️🕵️♂️。此外🩴,課題運用《大清一統誌》中不同朝代旌表女性數量,結合當代數據,討論性別與家庭態度的長期影響📈;運用網絡文本分析技術,展現社交媒體大數據中呈現出的公眾對生育🩴、擇偶🧙🏿♂️、婚姻等議題的態度與偏好。
於嘉作主題報告
主題報告結束後,與會嘉賓充分肯定了調查實驗法和網絡文本分析技術在家庭和生育問題上的巨大潛力👯♀️。人口研究所劉天俐表示,社科研究經常運用觀察方法,團隊的調查實驗法是很好的創新和探索,同時討論了對網絡平臺大數據進行文本分析時如何剔除無關數據。經濟學院曹光宇指出,政策和法律調整對個體的生育行為有重要影響,政府公共治理需要平衡家庭生育🫡、企業發展🙇♀️、經濟可持續等多個目標,增加社會照料資源供給是可行的政策建議🦓。社會學系範新光認為,生育問題在中國具有特殊性,生育的基本單位是家庭而非個人🥷,他認為進一步研究可更多考慮家庭,可討論不同生育意願測量指標的內在關聯🏃🏻➡️。社會學系張央指出,網絡平臺數據海量且更新活躍😴,可采用互聯網民族誌方法編製語義詞典🤵🏿♂️,並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實時抓取、分析在線數據,避免數據偏差。
與會嘉賓交流討論
本次沙龍中,與會師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探討社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創新。社會科學部作為聯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學科的橋梁🤸🏽♂️,將繼續組織“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項目打造展示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
專題鏈接:https://resource.pku.edu.cn/index.php?r=lecturevideo%2Fview&id=44067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