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悠然 | 責編:晏如2023年6月21日中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舉辦“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之“節氣沙龍”夏至篇活動。本次活動是“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的第12期,由政府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張洪謀、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陰劼共同作“城市科學與城市系統的不變性:一個關於深圳人口遷入的例子”主題報告。
沙龍邀請了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劉瑜,城市與環境學院劉濤,電子學院吳建軍,工學院謝廣明,政府管理學院孫鐵山、劉倫,人口研究所龐麗華、王振傑,深圳研究生院張浩然,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許立言,經濟學院莫家偉等嘉賓及60余位師生參加本次沙龍活動。活動由政府管理學院沈體雁主持。
張洪謀提出,城市研究是文理交叉、多學科互動的領域。與傳統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不同,社會物理學範式為城市中的人類活動提出了創新性的解釋,讓我們得以發現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學科之間,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學科之間共同存在的普適性規律。深圳作為一個在宏觀政策引領下成長的典型城市,其人口遷移現象與經典人口遷移模型有所出入。本研究收集篩選了大量數據,通過模型擬合、推導與演繹,探究經典城際人口遷移模型在強政策幹預下是否具有普適性,以及政策擾動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口遷移規律,並量化其變化過程。同時,該研究也修正和發展了城市人口遷移模型的一般形式。張洪謀指出,城市研究與物理學存在共通之處,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對話可能成為城市科學未來探索的一個方向。
張洪謀作主題報告
陰劼線上分享了他在研究過程中的五點體會:第一,大數據雖然很大,但數據從獲取到利用要經過清洗、脫敏等環節,所反映的信息可能很薄;第二,大數據的處理過程經常是耗時耗體力的工作,快不起來;第三,數據分析結果出現異常值時,要反復校核,在大膽假設之前要不斷自我批判;第四,雖然數字時代的研究方法出新和迭代很快,回顧學科的基本常識和基本原理依然重要;第五,在學生培養上,要耐心引導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敢於試錯的精神。
陰劼作在線報告
與會專家學者展開了深入跨學科的交流討論。劉瑜從普適性和特定性交叉的視角以及對人復雜行為動機的探討肯定了這項研究的難度和價值。針對具體研究,他提出兩個需要進一步考慮的點:一是政策引力問題,城市的行政、旅遊、政治等非經濟因素都會帶來引力;二是心理距離問題,即可能存在著某種心理邊界效應,導致省內和省外的作用機製不同。劉濤繼續就普適性和特定性的角度延伸到理論和案例觀察之間的互動。他指出,案例觀察一定是個體性、地方性的,因此從案例觀察中抽繹出的理論被遷移到另一個案例時一定存在一些不適用,而如果能找出其規律並作出解釋,那麽一定是難得的理論發展。他還提出模型的對稱性和行為決策的不對稱性之間的矛盾,這也體現了具體行為分析的復雜性。
沈體雁主持沙龍
專家們也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城市研究的理解,為該報告的改進提供建議。謝廣明提出在城市建設時可以考慮模仿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來尋找靈感,並強調了研究過程中激情、興趣的重要作用。莫家偉從現實角度出發,提出深圳的網絡與其他城市有較大差異,方言、同鄉關系等社會網絡也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之一。龐麗華提出,人口遷移牽涉空間、行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作用機製復雜。而從人口學的角度,戶籍是影響遷移的重要因素,能對後期遷移的規模、距離等都有一定影響,在做研究時可以將戶籍因素納入考量。同時,她引入經濟學理論對模型的對稱性和行為決策的不對稱性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些參考,還提供了一些獲取其他城市微觀數據的渠道作為進一步研究的支撐。
與會師生們積極針對報告內容展開交流提問。吳建軍基於自身城市研究經驗,針對城市研究的數據選擇問題進行詢問。哲學系朱效民認為,社會科學追求的並非解釋的統一性而是多樣性,希望就該研究中普遍性議題不能解釋的方面進行探討。陰劼補充說明了京廣鐵路、京九鐵路等交通大動脈對來深人口遷出地空間格局演化的影響。
與會師生交流討論
在本次沙龍中,與會師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針對城市研究的文理交叉展開充分的溝通對話,並對未來的跨學科合作展示出期許和展望。社會科學部作為聯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學科的橋梁,將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項目打造展示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
專題鏈接: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春分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清明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谷雨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立夏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小滿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芒種篇數字資源: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 (pku.edu.cn)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