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安寧 | 責編:麥洛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醫療衛生體系中“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去年,中國在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取得顯著進步,這些成就不僅體現在服務的廣泛覆蓋,還包括對重點傳染病的有效防控、醫保人均財政補助的提升,以及醫保、醫療、醫藥整合發展等方面,為構建健康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盡管如此,我們還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偏遠地區醫療服務不足,以及藥品價格與質量、醫藥創新之間的平衡等挑戰。因此,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與發展需持續優化政策,加強實踐,以應對新的挑戰,確保醫療衛生服務的長期進步和民眾健康的持續提升。筆者將結合政策文件對進一步的醫改方向提出一些個人思考和建議。
醫保系統優化的長期可持續性
在2023年,中國醫保系統經歷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與優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醫保全面覆蓋實現了顯著擴展,人均財政補助上調至550元,極大地緩解了全國14億人口的醫療壓力,尤其對低收入家庭的幫助尤為明顯。醫保支付方式的革新,特別是病種付費模式的推廣,有效遏製了過度醫療行為,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及醫療服務的透明度。然而,醫保基金的長期可持續性問題依舊挑戰重重,特別是在面對人口老齡化和醫療需求日增的壓力下。此外,報銷流程的復雜性和異地就醫結算的不便,以及年輕人退保現象,對醫保體系的穩定運行構成了挑戰。
首先,為確保醫保體系的財務可持續性,關鍵在於優化醫保基金的管理與使用效率。實施診斷相關組(DRG)等醫保控費舉措能有效促進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通過將疾病分類管理,為不同的診斷設置固定的支付標準,既能避免過度治療,又能保障患者得到必要的醫療服務。這種按病種付費的方式能夠激勵醫院和醫生提高服務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和治療,從而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步伐,優化醫保資金管理,確保醫保基金能夠在保障基本醫療需求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簡化醫保報銷流程並加快信息化建設將極大提升系統的便捷性和滿意度。醫保報銷流程的復雜性一直是困擾患者的主要問題之一,尤其是異地就醫的報銷流程更是成為了許多患者和流動人口的就醫瓶頸。簡化醫保報銷流程,加快醫保信息化建設,能夠極大提高醫保製度的便捷性和患者的滿意度。通過建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可以使得異地就醫的即時結算成為可能。這不僅將減輕患者的經濟和時間負擔,也能提高醫保製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醫保製度的信心和滿意度。
第三,醫保宣傳和參保率的提高是醫保體系能夠順利運行的基礎。加強醫保宣傳,提倡全家參保,能夠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對醫保製度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通過推出全家參保和連續參保的年金優惠等政策,不僅可以穩固全人群的參保率,還能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助精神,共同應對家庭成員可能面臨的醫療風險。這樣的政策旨在通過經濟激勵機製,鼓勵更多的家庭和個人參加醫保,從而為更廣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全面的參保率不僅可以提高醫保基金的籌集規模,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更準確地預測醫療費用支出,為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醫療服務體系的優化與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經歷了顯著的優化與進步,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能力的大幅提升和醫療信息化的推進,為全國範圍內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地區居民提供了更廣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數千家新的基層醫療機構的建立顯著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而電子病歷系統的普及和遠程醫療服務的發展,則極大提升了診療效率和服務質量,有效縮小了城鄉醫療服務的差異。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中國的醫療服務體系仍面臨著挑戰。首先,醫療資源的地區分配不均衡問題長久以來都是醫療體系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尤其是高級醫療人才和先進醫療設備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而許多農村和邊遠地區卻面臨著資源匱乏的現狀。這種分配不均不僅影響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加劇了區域健康不平等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強優質醫療資源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合理配置至關重要。這需要政府在政策製訂和資源調配上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比如建立更為公平的醫療人才培養和分配機製,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醫療投入,以及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高級醫療設備的下沉。這樣的政策不僅能提高總體醫療質量,還能促進居民健康水平的整體提升。
其次,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醫療需求和服務模式,這對現有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服務領域,如何適應這一變化成為了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建議政府和相關部門繼續加大對基層醫療服務的投入,重點關註醫療人才的培養和醫療設備的配置。通過建立健全的培訓體系,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專業技能,並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對於促進醫療資源在不同地區的均衡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實施差異化的激勵政策,可以鼓勵優質醫療資源向相對落後的地區流動,從而縮小地區間的醫療服務差距。
第三,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對於滿足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慢性病管理服務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連續性和全面性的醫療關懷。例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建立穩定的醫患關系,為家庭成員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特別是對慢性病患者而言,能夠有效控製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此外,慢性病管理服務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提供定製化的疾病管理計劃,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健康狀況。這些創新服務模式的推廣和應用,不僅能提高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還能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和健康水平。
醫藥產業的進步與挑戰
在醫藥產業方面,政府通過實施藥品集中采購政策,有效降低了藥品價格,緩解了群眾的經濟負擔。但醫藥產業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高質量藥品供應不穩定等問題。同時,應加強藥品生產和流通過程的監管,確保藥品質量安全。此外,加快中醫藥現代化步伐,發揮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中的獨特優勢,為促進全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首先,在當前的醫療體系中,高質量藥品的供應不穩定性成為了一個顯著問題,特別是當部分中標藥品出現短缺,或藥品質量無法完全滿足醫療需求時,這一問題更是凸顯。這不僅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直接影響,也對醫療機構的正常運營帶來挑戰。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藥品生產和供應鏈的波動、市場需求預測不準確,以及藥品審批流程的復雜性等。為應對這些問題,需要從強化供應鏈管理、優化藥品采購機製、簡化藥品審批流程等方面入手,確保高質量藥品的穩定供應。此外,加強藥品質量監管,確保所有上市藥品均能達到醫療需求的標準,對於維護公眾健康至關重要。
其次,藥品創新是推動醫療領域進步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藥品創新尤其是原創新藥的研發不足,成為製約醫療發展的瓶頸。原創新藥的開發不僅需要龐大的研發投入,還面臨著長周期、高風險的挑戰,這對許多藥企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缺乏有效的創新激勵機製,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不足,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為促進藥品創新,政府和行業應加大對原創新藥研發的支持,包括提供研發資金、稅收優惠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同時,建立更加高效的藥品審批流程,加快創新藥品的上市進程,激發藥品研發的活力和創新能力。
第三,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加快中醫藥現代化步伐,不僅能夠發揮其在促進全民健康方面的作用,還能為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開辟新路徑。現代化進程包括中醫藥的標準化、科學化以及信息化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和服務水平,增強公眾對中醫藥的認可度。此外,加強中醫藥的研究和教育,推動中西醫結合,可以更好地挖掘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潛力。政府應加大投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同時通過立法保護和傳承中醫藥文化,確保中醫藥為促進全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
袁野,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健康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學術期刊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