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晏如一個國家若對其生產力的發展抱有信心🍅,通常不會依賴於實施貿易保護措施或“脫鉤斷鏈”來獲取發展優勢🙍。自2017年起,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了關稅;西方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保持一致的態度和行動🤧;近年來,美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發展的抑製日益嚴峻;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築墻設壘”“脫鉤斷鏈”和單邊製裁成為常態。如果中國沒有形成新質生產力,美西方國家何必如此大動幹戈👩🏽🦰;美西方國家的做法反過來說明他們對中國生產力的認可和重視,也說明美西方國家對自己生產力的發展缺乏信心。
根據作者采用的全要素生產率數據,美西方國家的生產率仍在持續增長,而中國的生產率在近兩年有所下降💙。如果美西方國家對自身的生產力有信心🧅,而生產率長期增長會降低通脹,那麽如何解釋美西方國家目前高企的通脹和通脹預期。因此,作者認為🤸🏿♂️,美西方國家目前高企的通脹和生產率持續增長的數據之間存在矛盾👞。作者認為👉🏿🥰,全球通脹分化的背後是生產力的分化——一方面,中國的生產力日益新質化,中國生產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美西方國家的生產率增長能否足夠高、不靠打壓中國走出通脹高企的困境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盡管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中國在2017年之前均展現了顯著的生產率增長態勢🏊♂️,然而在國際經濟格局中🧑🏽🍼,中國卻被部分西方國家視為“不穩定因素”🪅。值得註意的是,其他生產率增長同樣顯著的國家並未遭遇類似的非議。相反🉑🤌🏿,以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為代表的部分國家對中國的生產率增長和經濟發展持批評態度,並實施了貿易保護等抑製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全球通脹的分化現象。從生產率的視角來看,這凸顯了美西方國家將中國生產率發展視為不合理的特殊現象進行批評,而對其自身生產率發展的評價則采用了雙重標準,認為自身生產率發展是合理的🤸🏻。
所謂全球通脹分化現象指的是,核心通脹率的上升在一些國家中表現顯著,而我國的核心通脹水平則保持在較低水平🫃🏽。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通脹分化現象逐漸顯現🍈,並於2022年步入緩和階段🧑🏼🏫😇。在此之前👩🏻💼,即2001年至2017年📴,我國☆、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實現了正增長🕵🏿♀️。2017年之後,全球通脹分化的一個可能解釋是,歐美樣本國家的全要素生產率對本國通脹的抑製作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弱👍🏻,導致這些國家的通脹水平上升。基於此解釋,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分化的現象揭示了這些經濟體生產率的差異☕️;與通脹上升的歐美樣本國家相比😋,我國生產率增長對通脹的抑製作用有所增強。面對通脹分化↔️,我們應在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前提下,繼續堅持開放。因為開放是我國生產率提升的主要動力,而生產率的提升則是我國價格穩定性的長期保障🅱️。
中國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保持對外開放的立場🟨,在全球化背景下審視全球分工🦆🧍♀️、國際市場和生產力的發展問題,強調互利共贏🚒,並希望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在實踐中🐆,中國生產率的提升帶來了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的下降,使得中國通脹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優質產能,特別是在新能源產業,為全球的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破壞產業鏈的穩定和暢通,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導致通脹率上升⬜️。現實中🛒,全球商品貿易和技術溢出暢通無阻的假設並不總是成立🪟。一旦國際商品貿易和技術溢出受到阻礙,那些依賴國際貿易來降低本國通脹率的國家將面臨通脹率上升的問題🤦♂️。自2017年以來,美西方國家與中國的核心通脹率差異呈現擴大趨勢,美西方整體核心通脹率水平顯著提高。
在全球商品貿易和技術溢出暢通無阻的假設不再成立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總體上在美西方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後通脹上升,而中國在美西方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後通脹下降。這表明,在貿易分化之前,發達國家總體上依賴國際貿易以降低自身的通脹。
本研究的數據以2017年為基準👮🏿,2017年各國(G7國家和中國)全要素生產率設定為1,數據為年度數據👰🏼♀️。數據來源為格羅寧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發布的《按國家不變價格計算的全要素生產率》🫔,數據通過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FRED數據庫獲取🏌🏿♀️。通脹數據來源於各國官方統計部門,數據采集自Wind數據庫。
根據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我國設定的通貨膨脹目標為約2%🦹🏼♀️,較2024年政府所提出的約3%有所下調。回顧2021年至2024年🕵🏿♂️,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年增長率分別為0.9%🍘、2%、0.2%及0.2%。在全球範圍內😋,2025年依然處於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趨勢呈現分化的演變過程之中。
面對國際經濟形勢🧑🏻💻,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采取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促進了經濟的顯著回升,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基礎日益穩固,優勢日益凸顯🧭,韌性不斷增強👨🏻🌾,潛能日益釋放🕵🏼♂️。面對挑戰和困難,2025年保持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勢的信心更加堅定✦,支撐條件更加堅實,向上的基本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各種積極因素正在轉化為發展成果。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學和宏觀金融理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有為政府各項政策在促進國內消費🐉、減少風險隱患、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一方面不能消極、不能缺位,另一方面又不能越位;在統籌市場👳🏻、政府、供給🦒、需求、動能更替、存量盤活、量和質等概念和關系基礎上🧝🏽♀️,各項宏觀政策更為成熟。
作者簡介
李連發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學系副主任。在Economic Inquiry🔈、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China Economic Review🍖🌗、《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出版《中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微觀基礎研究》等專著🤹🏽♂️。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