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信息來源: 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山石 | 責編:燕元2024年10月18—20日,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6️⃣、機製及其經驗研究”課題和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當代世界”國際研討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行。開幕式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王浦劬教授主持,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教授,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揚·圖洛弗斯基(Jan Turowski)博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西班牙拉曼魯爾大學布蘭克納傳播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羅米·雷斯科特(Jaume Risquete)先後致辭🫅,來自國內外4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70多位代表圍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成就及其國際傳播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會議現場
發言板塊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及其新進展”📍👨🏽✈️,由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仰海峰教授主持。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學明作了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的發言;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飛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尤其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突出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研究員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特別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雙碳”戰略和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推動全面綠色轉型作了深入分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院長王雨辰教授系統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話語體系構建的關系🔂,強調了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話語權問題,以及建構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話語體系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發言板塊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當代中國實踐”,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宏偉主持。湖州師範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院長金佩華教授聚焦“兩山”理念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實例分析了“兩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的形成過程、實踐探索及其啟示🍊;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方世南以江蘇昆山澱山湖鎮為例,闡述了江南水鄉生態文化、人文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促進🚶🏻➡️、交相輝映;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崔莉教授具體分析了我國“生態銀行”理念與實踐尤其是在福建南平等地的創新性探索,並提出了對“生態銀行”中國實踐中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思考;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葉冬娜集中分析了天津“生態新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並對生態文明建設語境下生態城市建設的動力機製👧🏼、優化路徑與現實挑戰作了深入闡述✒️。
發言板塊三“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由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長聘副教授季曦主持。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長尾伸一(Shinichi Nagao)從日本生態現代化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比較視野出發,分析了國際綠色話語的歷史出場與時代更新🧛🏿♂️;昆山杜克大學環境政策系副教授高麗娜(Coraline Goron)分析了環境正義視野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表征特點✖️、現實挑戰及其應對🔑;慕尼黑工業大學巴伐利亞公共政策學院氣候與環境政策系主任米蘭達·施羅伊爾斯(Miranda Schreurs)教授比較分析了歐盟生態現代化理論及其實踐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及其實踐的異同🥕、互鑒和未來發展;印度德裏大學東亞研究系副教授拉吉夫·拉詹(Rajiv Ranjan)闡述了南亞視野下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尤其是印度媒體和學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話語(政策)的認知🤚🏽;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曹順仙分析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語境下河流倫理話語的構建及其政策實踐;此外,李思齊博士後還宣讀了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阿倫·蓋爾(Arran Gare)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基礎的論文🆎。
發言板塊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研究”,由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張海濱教授主持。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慶治分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學界傳播對話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梳理了國際學界對生態文明理念與政治的逐漸認同與不斷深化過程;外交學院環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董亮分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媒介傳播回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昕蕾分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機構傳播資鑒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員申森分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外傳播譯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羅米·雷斯科特分享介紹了西班牙語世界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話語與政策的國際傳播🧚🏽♀️🖖🏽;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陳藝文分享介紹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理論的動態發展🏊,尤其是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學到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演進路徑和主要理論觀點。
發言板塊五“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全球綠色左翼話語重構(上)”,由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柏林總部研究員英格·索爾蒂(Ingar Solty)主持。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地理與環境研究系教授撒萬土(Salvatore Engel-Di Mauro)結合2024年夏對內蒙古的實地考察,分享了他對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現實進展的觀察與思考;耶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瑪麗·伊芙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分析了中國傳統生態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密切關聯和互鑒互促關系🧕🏽,以及它對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價值;美國俄勒岡大學社會學教授、《每月評論》主編約翰·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的理論視角出發,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的十個論點🦶🏻;美國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教授菲利普·克萊頓(Philip Clayton)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有機思維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並結合他對中國實踐的多次考察作了深入分析;德國聯邦議院左翼黨團前經濟政策咨詢顧問漢斯·蒂(Hans Thie)剖析了全球氣候危機背景下歐盟與德國能源政策創新的實踐及其面臨的挑戰,以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雙碳”戰略的未來影響。
發言板塊六“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全球綠色左翼話語重構(下)”,由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預聘副教授王聰聰主持👷🏼♂️。柏林自由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貝特霍爾德·庫恩(Berthold Kuhn)探討了中國生態文明理論與全球綠色左翼話語重塑過程中所取得的主要進展及其現實挑戰;德國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郝克·內德曼(Hauke Neddermann)分析了國際(德國)綠色左翼視域下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話語建構及其實踐🏄🏽♀️;中共青海省委黨校(青海省行政學院)教授馬洪波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為例💁🏼,闡述了中國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家公園體製的理論創新及其青海實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雪姣比較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歐美社會生態轉型話語及其政策實踐的異同互鑒👩🏻🦽;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劉琦闡述了拉美超越發展理論及其在中國學界的傳播討論,並著重闡發了它對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構建的啟思價值。
閉幕式由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孫巍主持👩🍼。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蔡華傑和郇慶治分別致辭👨🏽🦰。本次國際研討會旨在促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及其學術研究,拓展其傳播渠道與路徑,推動馬克思主義生態學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我國環境人文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圓桌論壇
正式會議之前,部分與會學者還應邀參加了18日上午在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東館舉行的圓桌論壇“當代國際變局中的歐洲左翼政治”🚣🏼♂️。論壇圍繞當前歐洲左翼政治發展的現狀評估👩🏻🍳、國際時局劇變形勢對歐洲左翼政黨的影響和歐洲(德國)左翼政黨選舉政治的近期前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