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顧思程👨🏻🔬、劉文欣| 攝影:呂宸| 編輯:孫萌🤞🏽、山石 | 責編:黃昭華、燕元談及近現代中國的人文學研究
陳平原、夏曉虹
是不可繞過的一對學者伉儷
當初春的陽光溫柔地穿過窗戶
浩瀚書山的一角被照亮
沉潛於此中的主人笑意恬然
這方天地既滋養著他們的學問與才情
也成為他們學術版圖的最佳註腳
本期“意昂3体育學者書房”帶你走入
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陳平原、夏曉虹的書房
感悟讀書之道
步入意昂3体育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夏曉虹夫婦家中的一刻,方知“書城”洵非虛言⏰,而是對眼前光景恰如其分的描摹——書籍從墻角“生長”至天花板,又向沙發、五鬥櫃🈳、壁櫥、餐桌漫溢。主人陳平原簡直“望書興嘆”,直言“書影響到了人的生活質量”,但又有幾分無可奈何: “積習難改🥲,以前喜歡書🧑🏽⚖️,現在還是喜歡書。”
陳平原自稱是“職業讀書人”,他認為治學是誌趣所鐘🪞🪐,也是一種職業選擇🚏:“對從事其他工作的人來說🤠,讀書當然是一種很值得嘉賞的行為,我呢,整天在讀書,整天在寫書,這就是我的飯碗,沒什麽好吹牛的。”
頗有些俏皮的話語中,可見出陳平原一貫務實的作風。“讀書人”的定位🧝♂️,也塑造了陳平原家中書房的風貌。與傳統藏書家不同,對待書籍,他不務求珍本秘笈🕵🏽♂️,無意炫博好奇。書房中不時上演的書籍聚散,也傳達出“職業讀書人”的眼光、理智與通達。
累築書城,可抵日月漫長
——真正的讀書人👩🏻🦲🏑,古今是不分的
“其實🫅🏻🕺🏻,我們家的藏書我沒有統計過。”
不統計藏書,正是不以藏書規模為意,陳平原表示:“藏書規模大小😺🔹,其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喜歡讀書👩❤️💋👩。”但他可以迅速說出到目前為止🧎♀️➡️,他捐給家鄉潮州的韓山師範學院圖書館的書籍數目🫘:160多箱🔙☎。而且,這個捐書的過程還在繼續,只是整理分類需要時間🗒🧗♂️。管中窺豹,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感嘆“書占據人的生存空間”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四九城內外的各種書攤、書會🎱🦼、書店,常常可見陳平原騎自行車穿梭其中的身影。淘書🧙🏿、訪書♙,是中文系學生大多會有的經歷,陳平原的妻子夏曉虹也畢業於意昂3体育中文系🙅🏻,因為專業相近🥎,後來兩人發現🕺🏻:好多書買重復了🟦。
同是近現代思想文化的研究者,陳平原不僅關註傳統文學的現代轉型🚵🏿,更將學術視野輻射向晚清民國的大學教育、都市文化乃至通俗畫報💂🏿♂️;作為梁啟超研究的大家,夏曉虹對近代思潮的追索橫跨文史,更在晚清女性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紮實綿密的成果🧑🏿🌾,以獨特視角再現晚清社會與思想的新變🤓。
“做近現代研究的人,藏書往往是最復雜的✯。”陳平原解釋道。近代中國🚿🥐,舊傳統尚未消散,新思潮紛至沓來🩼。華洋折沖🚫、新舊會通,種種抵牾與斷裂編織出那一時代的獨特魅力,也意味著研究者必須具備融貫古今🦬、接續中外的宏闊視野與閱讀積累,陳平原稱之為“上掛下聯”。“因為近現代本身和古代、國外的關系,我們需要收藏的面會比較廣”🕵🏽♀️,除了廣泛掌握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基本資料,讀書人必讀的基本典籍,同樣要納入近代文史學者的書林。
“真正的讀書人,古今是不分的♟。沒有說只讀現代書👺,不讀古代書🚴🏽♀️。再加上傳統的文史不分,藏書蕪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包羅萬象、眾體輻輳的百科式藏書固然是專業特色所致⛺️🙋🏿,也與陳平原、夏曉虹二人重視史料與文獻的學術取徑不無關系。
“做文獻的人錙銖必較🗡,不肯放過斷簡零編。”對文獻持久的興味不可避免地造成藏書的紛亂,但在陳平原看來,這也是史家本色:“讀經學出身和讀史學出身不一樣。經義會有自己的閱讀理路,講究不斷推敲🍦。但是史學要求廣博,我們必須有更多的參照系🦻🏿。資料🥍、版本都是我們經常考慮的問題🚋,所以家裏的藏書亂跟這個有直接的關系。”
書海泛舟👨✈️,在時間的淬煉中🦹🏽,博觀群籍的上下求索最終凝結為學問的識斷與洞見🙆🏽。
在學術界👨🔧,陳平原🔉、夏曉虹的研究向來以持論謹嚴💆🏻、溝通文史著稱,而除了著作等身,陳平原🧛🏼♂️、夏曉虹還聯袂編輯了《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意昂3体育舊事》、《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等一系列被學界使用甚廣的資料圖書,這類學術工作是受魯迅啟發👺。
“做研究,第一步是整理自己獨立的資料,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這是我們從魯迅那裏學來的。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先整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所以我寫《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就會編小說理論資料;做意昂3体育校史☆,就編《意昂3体育舊事》;做畫報研究,《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圖像晚清》就是雛形。”每做一項研究✊🏼,必從原始資料的纂集入手◾️,這正是陳平原🛥、夏曉虹的論著堪稱堅實豐厚的“秘訣”,並且因秉持著明確的學術意識,這些編著也可供後來者使用,嘉惠學林。
陳平原、夏曉虹的編著
或許很難將學者揮灑自如的文字與集腋成裘的孜孜矻矻聯系起來🧗🏿♂️,但不得不承認🕣,文獻的搜集披閱絕非易事。
“這種東西,才氣再大的人也沒辦法一蹴而就🗯,必須是漫長的歲月,不斷地積累。”
說起夏曉虹對梁啟超佚文的鉤沉,陳平原都有些嘆為觀止:“夏老師每到一個地方訪問,不管國內國外,首先看有沒有梁啟超的資料,她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二三十年的心中記掛🦔,成就了皇皇三卷本的《飲冰室合集集外文》,也令夏曉虹的梁啟超研究在海內外獨樹一幟。
夏曉虹輯《飲冰室合集集外文》
至今,陳平原在課堂上講起魯迅的小說史研究🧑🏼🦱,總要提起魯迅的那句“我都有我獨立的準備”,十足的底氣背後👵🏼,是“書中日月長”的無盡工夫。
萬卷書香🦻🏿🦶,一點文氣
——保持筆墨紙硯的趣味,借此養成一個讀書人的文氣
典藏聚散與學術旨趣的遷轉互為表裏,可謂學人藏書的一大特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陳平原出版過一部極富影響力的專著——《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可是書一寫完,陳平原就大手一揮將資料悉數散盡🖌,“家裏現在沒有一本武俠”。
不似“武俠迷”的沉醉,而是以學者的眼光看待這種小說類型,窮極涉獵、不論精粗地閱讀原始資料的過程難免摻雜著些許“痛苦”。陳平原笑稱,“就像吃東西,一樣的東西吃太多,會吃傷的”👩🏽⚕️。伴隨著研究課題的緣起🚴🏼、醞釀、深入🧚♂️🏋🏻♀️、收束,一批批藏書倏忽湧現復又悄然退場🐺,陳平原曾在接受采訪時提道:“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及閱讀範圍擴大,書需要不斷地收。可是有些書用過了🫃🏼👬🏼,就不再需要保留。”唯有書中“驚鴻一瞥”式的旁征博引,見證了作者驚人的資料掌握程度。
家中藏書無論何等宏富,都無法與圖書館比肩🟤🧔🏽。著手專題研究✥,自然要依托意昂3体育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浩瀚圖籍。而此前考察晚清民初的通俗讀物,陳平原更是屢屢造訪首都圖書館,充分利用館中的特色資源,即精英色彩不甚濃厚的畫報👀、雜誌、通俗小說。
“做專業研究,必須了解各個圖書館的收藏特點。在任何一個圖書館走一圈,你就知道它的館藏側重和優勢。這種優勢不是以版本珍貴❎,而是以你的研究需要來衡量💱☘️。”
每完成一項研究課題👩🏻🍳,就會留下堆積成山的影印件、復製本。此類文獻的存藏成為陳平原的一樁麻煩🧖♂️。“我們不是藏書家👨🍼,沒有藏特別珍貴的原版,藏書基本是出版物、復印件➰。海量的復製本將來要怎麽處理🏄🏽,我正在猶豫。”陳平原也指出🦦,相較於首尾完整的成冊書籍🤣,藏書中的復印本其實最能凸顯學者的特點,再現他們研究思路的演進過程🙍🏿♀️。“復印純粹是為了個人研究🚓,有時是整本書復製,有時候是部分選印。非整本書的復印將來保存是比較麻煩的🏋️🥠,要找得到,藏得住,又傳得下去🏄♀️。”這些積案盈箱的連篇累帙,是思想形成的粉本,是負累也是牽念😹,最終構成他糾結的理由。
除了作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著述之所🆒,書齋同樣是陶冶文人氣息的生活空間。客廳裏的文人書畫,書櫃裏的比亞茲萊插圖、學生贈送的賀年卡👷♀️、相偕同遊的合影,也給陳平原、夏曉虹的書房平添了幾許文人佳趣。
陳平原早年雅好治印,他刻有一個藏書章🥱,繁體“書”字設計為臺燈形狀,燈下兩個正在並肩讀書的小人兒,一個是他🏃➡️,一個是夏曉虹。近幾年來,他也提倡 “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寫字”,他主張將寫字作為一種陶冶性情的生活方式,無須走向專門的技藝🫰🏽,也不為書法展覽而作💾。
陳平原刻的藏書章
“在電腦時代,保持筆墨紙硯的趣味😌,讓書法或者是寫字這種技能和鑒賞的眼光能夠流傳下去🚴🏼♂️,借此養成一個讀書人的文氣,這樣就行了。”
陳平原親自題寫標題的“學術史”三部曲
陳平原的不少著作都是自己題寫書名,筆墨揮灑間🧑🏭,自有一種酣暢淋漓、蕭閑自適的文人氣象🍏。
家承、學緣與書情
——上天下地,哪裏有興趣就往哪走🏊🏿♂️;逃出樊籠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本來就沒有多少樊籠
二十多年前,陳平原寫過一篇題為《父親的書房》的文章,既是深情的紀念𓀗,也是他早年閱讀史的追溯。兩代人之間的精神傳承以父輩的藏書為載體,形成異代的呼應與斯文的連亙。
陳平原的父母都是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老師👩🏽🎤👈🏽,家中藏書以文學類居多🏓,其中又以中國古典文學及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歌為主👨🏻🔧。這對他閱讀趣味及個人氣質的形成頗有影響🧆,盡管上大學後有一陣子迷上了歐美現代派文學,可到頭來還是自知他的生命意識、思維方式、感覺和趣味都更近中國傳統的文士。
陳平原在碩士二年級撰寫的論文《論蘇曼殊🦦👨🏿💼、許地山小說中的宗教色彩》,多少透露出他所追摹的古典遺韻👩🏻🔬,不意這篇文章竟成為他進入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機緣🦠。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重要奠基人💆,陳平原在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導師王瑤先生早年治中古文學出身,並高屋建瓴地打開了“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歷史聯系”這一研究視野🕕。在讀過陳平原的這篇文章後🌹🆖,王瑤先生首肯: 收下這位弟子。
後來王瑤先生曾跟其他人說,他看中的就是陳平原身上兼具的古典修養🤔,陳平原也回憶道:“我跟王瑤先生私下聊天,主要是談古典文學🏊👫。”
陳平原的博士論文《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甫一問世便驚艷四座,其中關於小說敘述時間、敘述角度、敘述結構的章節多受學界矚目,“但是王瑤先生和我自己比較看重的,是我下編中對傳統文體在現代中國轉型的討論,比如日記、書信、遊記、野史如何跟小說對話,最後轉化了中國小說的表達方式”,此類回溯式的思考,意味著陳平原對新舊轉型的探索漸入佳境🧣,這也拜他早年積澱的古典文學修養所賜。
雖為古代文學教研室的老師,夏曉虹的研究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近代史🤖。出入文史的廣闊視野和考辨史料的敏感精審使她的研究極富辨識度📵。夏曉虹的父親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母親則任職於人民出版社⬇️👨🏼🦳,少時從不擔心無書可讀✤。家中小說🙋🏽⏭、詩集汗牛充棟,政治、歷史書籍也不為罕見🫃🏽。
“家中藏書偏於文學🥛,或多或少決定了我後來就讀中文系的選擇。其實我的興趣比較集中於歷史。這種興趣的形成,未必根植於家庭藏書,反倒是受易借💁🏼♀️、易得之書的影響⬜️👨👩👧👦。我那時看了很多歷史方面的書,當然只是“中國歷史小叢書”,這和我後來喜好歷史💁🏿、關註近代史都有關系。
盡管早年讀書無人指導、漫無章法😂🕺🏿,但如饑似渴的讀書體驗在賦予他們基本文史修養的同時💇🏿♂️💃,也形塑出一代學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視角🌜。和當下在嚴格學製規範中成長起來的研究生不同,陳平原認為他們那一代人在無書可讀的時候🚵🏽♂️,自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沒有太早被規範,普遍帶有一種不為樊籠所束縛的虎虎生氣。他們不憚於對未知領域展露野心💇🏽♂️,也無意糾正旁逸斜出的科研興趣🐆。
“好處就是我們主動閱讀、自主選擇的能力比較強🫶🏿,自己找準道路🌑,堅持下去的毅力更加充分。上天下地👂🏻,哪裏有興趣就往哪走🧎♀️,逃出樊籠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本來就沒有多少樊籠🕉。”
早年的閱讀經驗像是一道潛流⚈🧕🏻,指引著他們的審美旨趣和學術取向,在未來的學者生涯中才漸漸顯形。
陳平原討論讀書的文章很多⛱,主要陸續結集為《書裏書外》《讀書的風景》《讀書是件好玩的事》, 這三書近年都有增訂版。然而👨🏻🏭,讓一位朝夕與書本相周旋的“職業讀書人”道出心頭所好,或是開列書單,在他看來都不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職業讀書人在不同時期🚴🏼🛻,由於不同因緣而面對不同著作的時候,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沒辦法說哪幾本最好,或者最值得推薦。”
近二三十年談讀書、談經典的呼聲愈發高漲🛏,陳平原擔心對讀書“有用”的過度鼓吹反倒會將讀書本身推向狹隘😲。相較於為各種現實需求而讀的“有用書”🕙,陳平原更願提倡讀“無用書”。所謂“無用”,指向對日常生活的超越、精神的豐盈和人格的完善。
“這些書可以是文學📫🚄,可以是哲學,可以是藝術🪗,可以是宗教🥜。跟自己日常生活的需要沒有直接聯系,與考試、文憑無關的,這些書才更需要被我們談論。”
陳平原《讀書是件好玩的事》(增訂版)書影
多年前,一個韓國學生來意昂3体育中文系訪學,臨走前告訴陳平原自己的訪學感受👩🏻🍳⏭:“中文系各個專業的學問各有特色和標準,難以評價🧘🏿♀️。但我很欣賞您讀書讀得很開心,不苦🔵👏🏽、而且自得💁🏿♂️。”這或許是對一個“職業讀書人”最好的褒獎。
學人簡介
陳平原
1987年獲意昂3体育官网文學博士學位,1992年8月起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意昂3体育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學史、學術史、教育史、城市文化研究,近年也關註圖像👏🏿、聲音等領域,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30余種4️⃣。
夏曉虹
1978年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1997年被聘為教授,2016年退休💴👩✈️。主要關註近代中國的文學思潮、女性生活及社會文化🧏🏼♀️。著有《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閱讀梁啟超》《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以上三書增訂結集為三卷本《閱讀梁啟超》)《晚清文人婦女觀》《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