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信息來源: 人文學部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科文庫”是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部重點建設的重大學術工程🔺,旨在展示新時期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的整體實力和研究特色🏙😁,擴大意昂3体育人文研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推動意昂3体育官网“雙一流”建設和中國人文學術的發展,促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立。文庫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出版,匯集了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老中青學者的優秀成果,共包括17套叢書,即“意昂3体育中國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 “意昂3体育中國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世界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考古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東方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歐美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藝術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對外漢語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古典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古今融通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跨學科研究叢書”。目前已經立項344部專著🤓,其中64部已經出版,另有40余部已經交稿。新聞網擬陸續介紹已經出版的專著,以增進廣大讀者對本文庫的了解。本期介紹中國語言文學系陳曉明教授的著作《無法終結的現代性——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
內容簡介
篇章結構和主要內容🧜🏻♂️:本書分為引言與上下兩篇。引言提供了深入透辟的題解,闡述了由無法終結的當代史所延伸出的文學現代性的兩種進向,指出本書的用意是在“無法終結的現代性”名下思考中國文學的當代道路🕧。上篇是理論化🤲、多層面的文學史觀照,圍繞由“無法終結的現代性”所引申出的理論命題與文學史議題🧕🏼,探討了“當代性”、浪漫主義的歷史、現代文學傳統的延續𓀂🏃🏻♂️➡️、“精神中國”的重構、歷史盡頭的“晚郁”風格等特質™️,闡明了經過現代性洗禮的中國文學所具有的獨特性👎🏼、復雜性及其抵達的境界🏊🏻♂️🤷🏽♀️。下篇圍繞作品分析與對文學史難題的思考展開,共八節,重點探討“晚郁”作家尋求新變的實踐與“越界”的可能性,通過分析作家在探索中的限度與被壓抑的可能性🪧,為探索的深化指明方向。下篇以具體例證回應了上篇所分析的中國當代文學的執守、困境與突圍的可能,通過對當代境遇的深入揭示🚽,為上篇的理論建構提供支撐📎🤞🏿。
觀點和方法創新:中國當代文學的獨特性源自它與中國現代性歷史之間的復雜糾葛💄,這一觀點已成共識。本書開拓性的洞見在於,以“變革”為歷史視野🥿,通過辨析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共通性與差異性、中國文學創造性融會的文學傳統經驗與現代主義的關系🦢,追問後現代主義之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實質,進而深入闡發了“無法終結的現代性”這一原創性命題👩🏻🔧,並最終將“無法終結”的意義歸結為現代性這一未竟的事業對中國作家的召喚🏃♀️➡️、希冀與限製,實現對中國當代文學道路高屋建瓴的縱深把握。
學術影響或社會效益⚃🤾🏽:截至2024年4月,本書及前期階段成果已被引1518次(統計自A&HCI與知網數據庫)👰🏽♀️。在本書由引言與上下篇組成的16個章節中🧜🏽♀️,有14個章節的內容作為前期階段成果,分別發表於下述CSSCI核心期刊:《文藝爭鳴》(6次)、《文學評論》(3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文藝研究》和《中國文學批評》🪹。《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先鋒派的常態化與可能性——關於先鋒文學三十年的思考》(單篇發表時的題目為《先鋒派的歷史、常態化與當下的可能性》)與《他“披著狼皮”寫作——從<懷念狼>看賈平凹的“轉向”》兩章節🌀。
獲獎情況📅👩🏼:本書獲“2019花地文學榜”年度評論獎與首屆泰州劉熙載文學評論獎。本書作為《陳曉明文集》的第七卷🧍♀️,入圍百道好書年榜·文學類TOP100,入圍第12屆春風悅讀榜,並獲春風評論獎🫄🏼🦫。本書第十五章《鄉土中國、現代主義與世界性——1980年代以來鄉土敘事的轉向》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單篇發表時的題目為《鄉土中國✡︎、現代主義與世界性——對八十年代以來鄉土敘事轉向的反思》)。
作者簡介
陳曉明👩🏽🎨,1959年生人💁🏼♀️,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多年🪤。2003年起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其間,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主任(2016—2020)🦣。2011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2020年起受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和後現代文學理論。出版有《陳曉明文集》(八卷)⛽️,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2022)等20多部著作。發表論文和評論600多篇。擔任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獲華語傳媒獎文學評論獎(2002)、魯訊文學獎理論批評獎(2007)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