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安寧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對過去一年中央政府在管控新冠疫情、改革醫療保障體系、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面的成就進行了回顧,並對2022年繼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進行了展望。報告強調,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應堅持預防為主,明確預防保健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中的重要地位,這對國民健康素養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健康素養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與健康有關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健康素養的提高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個人的健康狀況,並且也能使周圍人群和整個社會的健康效益得到提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應。因此從長期來看,健康素養是改善一國人口的健康行為、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健康素養作為一種被長期忽視的健康決定因素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註。研究發現,具備較高健康素養的居民能夠更準確地理解病毒知識和防疫信息,建立對疫情的正確認知,並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Abel & McQueen, 2020)。因此,在我國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的今天,提升國民健康素養對持續鞏固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心腦血管病、癌症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不斷加重,而健康素養在疾病防控、慢病管理和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Paakkari & Okan, 2020)。
基於此,筆者所帶領的課題研究團隊於2021年通過網絡問卷方式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地區分布和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數據支撐。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結合國內外關於健康素養的測評方法,創新性地設計了《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並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20年的受訪群體,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隨機抽樣和問卷收集。調研問卷的設計參考《歐洲健康素養調查問卷》(HLS-EU-Q47)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健康素養66條),兼顧了國際可比性和本土代表性;問卷內容包括“醫療保健(Health Care)”“疾病預防(Disease Prevention)”和“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又分別涵蓋“健康知識(Health Knowledge)”和“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兩類問題,共包含30道判斷題。問卷期望通過合理的維度區分和問題設計來對每個受訪者的健康素養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測度,並對健康素養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維度的分布進行比較。
本次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1,438個,樣本平均年齡為40.57歲,其中男性占56.33%,女性占43.67%,東、中、西部樣本占比分別為51.32%、29.46%和19.22%。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樣本居民的平均健康素養得分為83.93分(滿分為100分),得分在80分以上的樣本占比為71.49%,得分在90分以上的樣本占比為25.03%。該結果表明,大多數中國居民具備一定的健康素養,但具備較高素養水平的人群不足三成。同時,健康素養得分在不同群體具有顯著的差異:以性別為例,男性的健康素養平均得分為83.31,低於女性的平均得分84.74,說明女性群體在平均意義上具備更高的健康素養水平;分年齡段來看,健康素養得分隨年齡增長呈現非線性的變化趨勢:大於65歲的老年組平均得分最高,為85.12分;45—65歲的中年組得分最低,為82.65分;小於25歲和25—45歲兩個群體的得分接近,為84分左右。在婚姻狀態方面,有無配偶的人群之間健康素養得分沒有顯著差異,均為84分左右。在文化程度方面,個體的受教育水平與健康素養得分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性:小學及以下群體的健康素養得分為79.18分;在此基礎上學歷水平每提升一個等級都會帶來2—3分的健康素養得分獲益,而大學本科及以上群體的分數在所有學歷組中最高,為87.84分;這一結果有力佐證了教育對健康素養的促進作用。從地區分布來看,中、西部地區受訪者的健康素養得分接近,均為83分左右;而東部地區的平均得分較高,為84.48分;這說明居民健康素養同樣受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課題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多元回歸等統計學方法考察了各人口、經濟和社會變量對不同維度上健康素養的影響。基於以上研究結論,筆者對提升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重視學校健康教育,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校園的健康科普工作。教育對提升健康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個體教育水平對健康素養得分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並且該影響在健康素養的各個維度上均有體現。這是因為,教育對健康素養的形成與早期積累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育能夠提升個體在文字閱讀、數學計算及其他方面的認知能力,從而為健康知識的獲取、認識、理解、應用等環節提供認知基礎;另一方面,教育對未成年人的行為習慣、人際交流及其他方面的非認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因此對個體成年後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就醫習慣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在學生成長早期,將健康科普與校園中的知識學習有機融合,可以幫助未成年人及早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從而具備更好的健康素養基礎。
第二,重視預防保健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中的重要地位,尤其需要關註和加強中年群體的疾病預防科普工作。我們的問卷分析結果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在“健康促進”與“醫療保健”方面的健康素養較高,而45—65歲的中年群體對“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與行為了解相對較少、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我國主要城市勞動者普遍存在亞健康問題,慢性病風險較高。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的高發和年輕化......這些問題對整個社會的健康效益提升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此外,對傳染病預防認識的不足也會導致個體在面對諸如新冠疫情這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難以有效應對,導致醫療機構的負荷加劇和醫療資源的擠兌,不利於整體防控。因此,重視健康行為的正確引導,普及慢性病、傳染病等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以“治未病”的精神推進預防保健服務的發展,對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平衡地區間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差距,加強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健康素養的宣傳與普及工作。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不同地區之間的受訪者在健康素養得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中、西部地區在健康促進維度的健康素養水平相對較低。這與不同地區在經濟發展、文化水平、公共衛生和醫療資源方面的客觀差距有關,也與各地區在健康科普和宣傳教育方面的主觀重視程度有關。隨著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的不斷推進,中、西部地區在未來對疾病預防和保健的重視程度必然會不斷增強,對健康素養的需求和重視程度也會逐漸增長。因此,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健康宣傳與普及力度,對縮小地區間的健康素養水平差距、實現全民健康的共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秦雪征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意昂3体育官网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為衛生健康經濟學、人力資本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Health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管理世界》等國內外學術雜誌,出版《經濟學原理》《應用計量經濟學:EViews與SAS實例》《新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農民工參保效果研究》等多部教材和著作,並先後主持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資助的多項科研課題。當選中國勞動經濟學者論壇主席,擔任國際學術期刊China & World Economy副主編,China Economic Review、Inquiry、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客座主編及多個學術雜誌的編委,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海澱區政協常務委員等社會職務。講授課程包括計量經濟學、衛生經濟學、中國經濟轉型等,教學成果曾獲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優秀獎、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獎、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三等獎等獎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