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劉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納入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製。此次改革強化了科技部戰略規劃👩🏼‍🦱、體製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是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高度重視的表現,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製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科技管理體製的改革,有助於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統籌力量推動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一)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保障🪝🤘🏿。創新過程既產生不確定性🛝🙍,又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這使得在研發創新活動中很難進行高效的資源配置🕎,需要政府對科技創新所需基礎研究的投入📵📒。在上世紀80—90年代🧏🏼‍♂️,學者們通過論文數量和科學家數量構建知識存量的代理變量,研究知識存量和生產力增長之間存在的關系。然而近年來在增長理論的發展中,學者們也逐漸意識到知識是有使用門檻的公共品,任何國家都不能“免費搭乘”世界科學體系。一個國家🚪、地區或企業要想參與到這個體系中來,就必須具備理解他人所創造的知識的能力,而這種理解只能通過研究來發展。

國家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基礎研究經費年均增長率超過13%,2021年達到了1696億元。2012年至2022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年均增長近15%,體現了我國堅定不移加強基礎研究的決心👵🏽。未來應繼續加大基礎研究財政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工程實施,加強科技工作的統籌力度,集中人力🫰、財力、精力,對重點課題、重點方向👁、急需緊缺的項目重點攻關。同時也要大力支持基於學術好奇心和自由的長期知識積累,更加重視國家科技計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投入🙋🏼‍♂️,把國內人才留在基礎研究領域,同時吸引海外人才到國內交流發展🥙,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科學事業中來。未來可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中穩定經費支持,提升競爭性經費的資助率🖲,增加資助強度。

(二)優化基礎研究人員激勵機製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基礎知識的生產和溢出作用。近年來🧙🏽‍♀️,為了提升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一是逐步提升項目經費中間接費用提取比例和間接費用中績效支出的提取比例,為科研人員績效工資的提高提供了合理的渠道;二是在傑青、優青、青年基金等項目中開展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試點工作🖕🏼🫶🏿,進一步擴大了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三是改革績效評價製度,實行中長期評價,破除唯數量論,降低易操縱指標的評價權重,形成輕獲批數量🧀、重完成質量、輕科研帽子、重學術能力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氛圍,鼓勵科研人員潛心開展高質量研究;四是簡化事務性工作,讓科研人員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這些都是優化科研人員激勵機製設計的良好轉變,未來如何使政策更好地以人為導向🙇🏽‍♀️,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激勵科研人員安心、專心、潛心科研也依舊是關鍵🧱。

科研人員及科研機構受到多重因素的激勵作用,經費分配、績效考核、職稱晉升、學科評估等全方位的競爭形式成為了科研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也保障了科研資源配置體系的穩定運行🂠。然而,近年來一些學科發展遭遇瓶頸期,學術界中越來越普遍的學術道德風險和科研不端現象的出現,引發對科研人員激勵問題的討論。政策激勵導向就是科研活動的“指揮棒”。在製訂科研人員管理製度時🩸,應警惕政策設計初衷與實際執行效果呈現事與願違的逆向激勵🧑🏼‍🎄。實證研究發現😚,增加經費投入強度可以產生正向激勵👨‍🦽,減輕兼項過多導致的時間精力分配不足的問題;但同時也會產生反向激勵,致使項目申請時人才團隊操縱比例增加🦬,加劇科研環境競爭壓力。影響機製分析結果顯示👐🏽,兼項和掛名行為分別對成果產出產生顯著負面影響。科研競爭壓力越大的依托單位和學科專業在資助結構改革後受到的正向激勵越弱,負向激勵越強👟,當競爭壓力過大時🔃🦵🏿,增加經費資助強度在邊際上將無法對成果總數產生促進作用🙁。

過去的科學評價普遍重視科學研究的科學價值🥘,研究人員主要追求發表數👨🏻‍🦰、期刊和個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分數。新的評價體系應該考慮科學研究的社會價值,推動研究人員花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將他們的發現轉化為經濟影響和社會價值,當然其結果可能意味著研究時間的減少📌。為了預防類似的行為👩‍🦳,不僅需要謹慎設計高校和科研機構內部的激勵結構,也需要優化資助機構和同行評議的相關規範⬛️,合理控製學術界競爭壓力🎞,緩解頭部科研院所由激烈競爭導致的激勵倒錯效應🙇🏽‍♀️📗,促使各級單位形成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氛圍👨🏿‍🚀。

(三)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

科學和創新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非線性的🧗🏻,復雜的結果可能因學科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異,並受到相當大的時間滯後的影響⛅️。即使是“創新”“科學”“技術”和“研究與開發”這些在大眾媒體上互換使用的術語,對科研部門和企業來說,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將“頓悟”的時刻轉化為創新可能還需要一個協作良好的團隊或組織,一個運轉良好的專利系統📏,一個發展良好的企業生態系統👃🏿,或合適的大學與企業的聯系🧑🏼‍💼。經筆者統計👧🏼,2007年至2014年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率平均在13%左右🕊,且增長趨勢平緩。而相關文獻顯示,美國1926年至2010年的專利轉化率近70%。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亟需解決♟。

產學研合作是最常見的科學知識商業化模式。然而,企業的利益與高校合作夥伴提供的價值之間的各種不匹配,例如不同的知識背景🗃、戰略目標😫、知識產權管理協議等🥹,可能會導致粗糙的互動聯系。要解決我國科研成果轉化問題👩🏽‍🎨,需要細致關註異質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選擇,盡量使雙方在合作的能力、目標和組織方式上進行正選型匹配👩🏿‍⚖️。

總之7️⃣👩‍👩‍👧‍👧,推進科技創新政策紮實落地,是支撐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只有提高科技創新投入的效率⛺️,才能推動科技創新加快賦能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是我國宏觀經濟能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必要條件。

作者簡介ℹ️:

劉怡

國務院參事,北京市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財政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財稅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財政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政府債務咨詢專家,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稅務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北京財政學會副會長,北京註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稅製結構優化與改革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增值稅分享原則重構與消費促進創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累進設計🕥:個人所得稅改革模擬研究”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等機構委托課題30余項。2017年9月27日🧗🏼‍♀️,作為學術界代表參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營改增座談會並發言。2021年7月28日,作為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並發言🧑‍🏫。2022年1月5日,作為專家代表參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減稅降費座談會並發言🦸🏿。

deb85abfd2964d8aa0bc14e3f647318c.jpg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