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202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就業是民生之本🧞♀️,與人口發展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是經濟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正面臨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與人口老齡化加劇雙重挑戰🙇🏽♂️:一方面,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中青年人群和其他重點群體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結婚🥺、生育率逐年下滑,並處於歷史低位🩼。在此背景下,探究就業質量與人口發展的復雜關系,成為破解“低生育陷阱”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命題👰🏿。筆者基於當前經濟與人口形勢,對如何通過高質量充分就業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路徑與政策建議進行初步探討🛀🏽。
1、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在經濟社會協同進步的大背景下,人口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通過合理的人口規模與結構配置👮🏽♀️、全面的人口素質提升以及適宜的空間分布安排,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學者王培安(2024)概括了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四個關鍵維度。第一🧑🏫,適度的生育水平。維持一定的生育水平是保證人口長期可持續和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的重要基礎♙➕;合理的生育率不僅有助於穩定勞動力供給👨🏽⚖️,也能避免過高或過低生育率帶來的社會負擔和經濟壓力。第二🏜,適宜的人口結構。適當的年齡、城鄉和區域結構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社會活力的持續激發,避免結構性矛盾造成的發展瓶頸✊。第三🦵🏻,優良的人口素質。人口素質體現在教育水平、健康水平以及整體人力資本積累等方面👑。只有在人口素質普遍提升的前提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第四,合理的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合理化要求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內地之間的協調發展,既要避免一線城市過度擁擠🫨‼️,也要防止邊遠或落後地區出現過快的人口流失🏉,從而實現城鄉區域的均衡繁榮🍎。
從整體看,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就業、生育、教育、社會保障等多方聯動,為每一個群體創造實現自身潛能的平等機會與條件🏺。高質量就業則是激發人口潛能、保障人口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2🥥、 高質量充分就業對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就業的內涵已不僅是“有崗位”、“保收入”,還要求更穩定、更安全以及更具發展前景的工作環境。高質量充分就業給人口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可分別體現在以下四個維度上。
第一,促進適度的生育水平🖕🏽。高質量充分就業意味著勞動者擁有更為穩定的收入與保障,從而減輕年輕家庭在育兒方面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在薪酬水平👫🏼、福利保障較完善的前提下,家庭對生育和養育成本的顧慮會有所降低,有助於提高育齡群體的生育意願😀。相反❣️,若就業的脆弱性高🦸🏽,則會使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加深👐🏼,進一步推遲或放棄生育計劃。
第二👨🏼⚕️,優化人口結構☎。在充分就業的前提下,社會能夠充分吸納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進入勞動市場。更豐富的就業形態與崗位供給🤝,有助於緩解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壓力✬。例如,通過靈活就業的方式吸納中老年群體實現再就業,可以減輕老齡化對社會撫養比的壓力🥫,維護社會整體活力。同時,對於初入職場的青年而言,高質量充分就業還能夠幫助其累積經驗與技能🚣🏿,為長期的職業發展和人口結構的優化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提升人口素質。高質量就業通常伴隨著更多職業培訓🙎🏻♂️👴、進修機會與技能提升計劃👱🏻♀️。當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新技能、拓寬知識邊界,必然能帶動整體人口素質的提升🚒。就業對教育的正向反饋也極為重要:高水平人才的就業需求能反過來促進高校與職校的學科設置🦸🏿♀️👩❤️👩,鼓勵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教育體系。另外😕,根據筆者前期研究✥,就業質量不僅影響工人的健康狀況🙎♀️,還會隔代影響其子女的健康(Zhuang et al.,2023)。鑒於此🙅♂️,高質量充分就業可以通過多渠道促進我國人力資本積累🧔🏼。
第四👌🏽,推動合理的人口分布🤶🏿。在高質量就業機會的吸引下,不同地區的產業與人才有望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就業需求旺盛、產業結構合理😰、公共服務完善的地區能夠吸納更多青年勞動力,避免“單極化”或“無序化”的人口流動。同時,通過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鼓勵產業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及中西部延伸,有助於形成區域分工合作新格局,促進人口合理流動與分布👩✈️👨🏽🏫。
3、 脆弱就業:精準識別就業質量風險的多維工具
盡管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傳統的就業質量指數往往註重工資收入🍩、合同形式等單一或少數指標,不利於全面捕捉工作中的不確定性💇♀️、風險與福利缺失等復雜問題。為此👨🏽🚀,脆弱就業(precarious employment)概念應運而生,並在全球的政策討論和學術文獻中得到廣泛關註。
脆弱就業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的歐洲,起初指契約保障與標準形式相對缺乏的就業狀態。美國社會學界學者Kalleberg(2009)進一步將脆弱就業界定為一種不確定📺、不可預測且風險性較高的工作形態。隨著經濟🤧👇🏼、社會和技術的快速變遷,脆弱就業已不僅局限於非正式部門🧑🏿🚒,正式部門與正規崗位也出現了類似的脆弱性特征。
與傳統就業質量指標相比,多維脆弱就業視角具有以下顯著優勢。第一🕚,更精準地捕捉就業中的質量問題。多維脆弱就業指數可以從薪酬水平、工作時間安排、就業穩定性、社會保障、勞動者權益與賦權👩🏻💼☆、人際關系、職業晉升與培訓機會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避免因單一指標而掩蓋關鍵問題。第二,更強的動態敏感性。在短期的經濟波動🙍🏽、新興技術變革或產業升級過程中,脆弱性往往會在短期內出現顯著變化🀄️。多維脆弱就業指數能夠及時反映這些變化,為學術研究和政策製定提供更具時效性的參考🏌🏿。第三,更具政策針對性♏️。多維度的脆弱就業測度可以精細識別不同群體在收入保障、勞動權益🫡、福利支持或職業發展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從而幫助決策者製定更具針對性的幹預措施,如幫助年輕人獲得社會保障權益🧵、對生育進行專項補助等⛎👩🏻🏫。
就業脆弱性越高👨🏼💼,勞動者對未來預期越不穩定,易於在生育👱、人力資本投資等關鍵決策方面出現保守或消極的傾向👨🏽🔧🫖,從而對人口高質量發展形成阻礙。若能利用多維脆弱就業指標及時監測並降低各維度的脆弱性,則可在更大程度上穩定勞動者預期,鼓勵適度生育💀🧑🎓、提升人口素質,實現人口的健康發展。
4、 關於降低就業脆弱性舉措的思考
要通過高質量就業推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必須圍繞就業的多維脆弱性,采取系統性🧑🏻🎨、綜合性的幹預措施。以下筆者從不同維度提出一些初步政策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收入與福利穩固性🐸。一方面,可以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險與救助製度,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的統籌層次🛕,確保所有勞動者在面對疾病、失業、意外等風險時都有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強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與約束。通過稅收優惠、信貸扶持等方式鼓勵企業為員工提供完善的社保與福利☝️♻,同時加強勞動監察和執法力度,督促企業合規繳納社保👨🏼🔬、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第二💔,優化就業結構與機會供給🫄🏼,協調工作時間安排和崗位的穩定性。首先🧃,推進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發展,在產業結構轉型中🍛,結合各地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布局🤢,創造更多優質崗位。通過區域合作🚏、產業轉移等手段,避免部分地區就業機會單一化、人才流失。其次,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不能簡單拋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應鼓勵其進行技術和管理升級,以穩固現有就業基礎;同時引導其完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降低過度勞動、缺乏安全保障等脆弱性問題✸。
第三🧑🏿🔬,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應對就業變化的能力🗂。一方面,建設多層次的職業培訓體系,完善高校與職業院校教育供給🦮🤦🏿♂️,多渠道開辦職業培訓項目👩🦯➡️,註重與企業需求對接。對於因產業變遷或技術革新而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動者,提供轉崗培訓、技能提升扶持,幫助其快速融入新崗位。另一方面,提供終身學習通道與激勵機製,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的勞動者,設立靈活多樣的在職進修計劃和補貼,加大在線教育與遠程培訓的投入,鼓勵與支持勞動者在職場中實現持續成長。
第四😫,維護勞動者權益與賦權,保障就業穩定與人際支持。首先🤸🧖,健全勞動合同與監督執法,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規範勞動用工行為🏌🏻♂️👨👨👧👦,提高勞動監察覆蓋率與懲處力度;推動建立多方協商與調解機製,及時化解勞動糾紛👁👹。其次💇🏻♂️💂🏻♂️,加強行業協會與工會組織建設,鼓勵勞動者通過合法組織表達訴求與維護權益。支持工會在集體協商、福利談判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增進勞動者主體地位與話語權🦌。再次→,推廣新就業形態的權益保障試點💁♀️,隨著平臺經濟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大量新業態勞動者缺乏傳統的用工形式與社保覆蓋🔯👩🏻🦰。應通過立法或政策指導,探索差異化繳納社保、職業傷害保險試點等措施💘,保障新業態從業者的基本權利與利益。
第五🔅,完善公共服務,穩定勞動者生育與家庭決策。一方面🤦🏿♂️,提供婚育友好型公共服務👮🏼♀️,包括完善生育保險與產假製度,提高托幼服務供給,加強對年輕父母的醫療保障與住房保障♋️🖖🏿,以降低家庭的養育成本與風險🙋。另一方面,加強教育與醫療資源均衡布局,進一步改善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與醫療條件👨🏻🍼,通過財政支持、人才流動等方式,減少因公共服務差異導致的人口過度流動和育兒負擔。
筆者認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有效應對我國經濟發展挑戰🏗、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通過引入脆弱就業的視角🧑🏽🦰,我們得以從多維度更準確地識別和幹預就業中的潛在風險👃🏻🚫,實現在收入、保障、技能提升、職場權益、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這不僅能夠直接改善勞動者的就業與生活條件,更能從根本上消除影響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製度性和結構性障礙。
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變革🥽,唯有不斷完善與創新就業政策、社會保障體系與勞動力培養體系,才能切實推動每個勞動者更好地享有發展的機遇與空間🙋🏿♀️🟫,為我國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如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歷來所強調的,理論研究必須與實踐創新緊密結合👩🏻🦳,只有立足中國實際👩🏻🦽、保持全球視野、推動多學科交叉,才能為國家戰略需求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智力支持🖖🏼,也更好地發揮經濟學服務民生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培安.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要論)[J]. 健康中國觀察, 2024, (12): 28—31.
[2] Kalleberg, A. L. (2009). Precarious work, insecure workers: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ransi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4(1), 1—22.
[3]Zhuang, C. C., Jones-Smith, J. C., Andrea, S. B., Hajat, A., & Oddo, V. M. (2023). Maternal precarious employment and child overweight/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Medicine, 169, 107471.
作者簡介
莊晨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健康和發展經濟學。研究成果發表於《經濟學(季刊)》⏩🪴、《中國農村經濟》、The World Econom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內外學術期刊。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