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信息來源: 北醫三院
文字:王冰炎、周鑫、孫靜| 編輯:麥洛 | 責編:燕元編者按:不停奔波、一遍遍掛號、在各個科室間奔波,這可能是患者到醫院看病經常會有的感受,要忍受病痛,耗費很多時間,流程讓人身心俱疲。
兩年前,38歲的張先生壓根沒有想到,自己的腸鏡病理報告上竟赫然寫著“直腸腺癌”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作為家裏的頂梁柱,他從來沒有想過惡性腫瘤這個疾病會早早地降臨到他的身上。
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胃腸腫瘤MDT團隊聯合攻堅下,精準診斷張先生患有少見的林奇綜合征,並成功為其實施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和根治性手術,徹底根除了距肛門10cm處的巨大腫物。
經過近兩年的隨訪,均未見腫瘤復發征象,如今的張先生已經找回了健康的生活。
僅有少量便血,竟確診進展期直腸癌
2020年6月,平常身體健康的張先生發現自己有點便血,由於看過腸癌科普宣講,雖然曾經有過混合痔,但以防萬一,他還是選擇盡早就醫。
當負責腸鏡檢查的醫生告訴張先生:“直腸距肛門10cm處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腫物,感覺不太好。”一字一句宛如千斤重擔壓在了他的心頭。幾天後看到病理結果,他感到原本平靜的生活將要天翻地覆。“為什麽是我?”“聽說直腸癌有可能保留不了肛門?”“新冠肺炎期間是不是住院特別困難?”“直腸癌是不是預後特別不好?”無數個問題在他的腦海中劃過。
懷著無比沉重和忐忑的心情,張先生來到了北醫三院普通外科孫濤主任醫師的門診。
經過查看檢查資料和問診,孫濤為張先生詳細介紹了治療的初步考慮,安慰他放平心態積極應對,北醫三院的胃腸腫瘤MDT團隊可以提供最佳的綜合治療建議。開具住院通知單、完善新冠篩查後,張先生住進了普通外科病房。
綜合評估明確病情,MDT團隊協同攻堅
直腸癌通常起病隱匿,許多患者在出現便血等症狀時已經處於進展期。隨著術前檢查陸續完善,結果顯示張先生的情況並不樂觀,其直腸癌腫瘤體積巨大並且已經侵透直腸全層,出現了多發淋巴結轉移,直腸系膜內的血管也受到了腫瘤的侵犯。“患者的腫瘤已經屬於局部晚期,如果直接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出現腫瘤復發和遠處轉移的風險很高。”孫濤說。
核磁共振檢查可見直腸及乙狀結腸巨大腫瘤,與膀胱關系密切(T4期)(左圖箭頭);核磁共振檢查可見腫瘤侵出直腸系膜(右圖箭頭)並伴有多發系膜淋巴結轉移(N+)
為了最大可能降低復發風險,經過與張先生溝通,孫濤立即申請啟動由北醫三院副院長、普通外科付衛教授牽頭的胃腸腫瘤MDT團隊,共同討論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北醫三院胃腸腫瘤MDT團隊討論中
精準診斷是重中之重。來自放射科的楊瓊副主任醫師詳細解讀了患者胸部CT、肝臟核磁、直腸核磁和腹盆腔增強CT的結果。幸運的是,張先生目前並沒有出現肝、肺等臟器的遠處轉移表現,但是直腸局部已經侵透漿膜侵犯到了毗鄰的其他位置,同時腸周有明顯的淋巴結轉移。
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馬力文主任醫師、腫瘤放療科王皓副主任醫師結合患者檢查提出重要治療建議:患者目前屬於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根據目前國際和國內的指南建議,應當接受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治療,也就是在手術之前先進行放療+化療的策略,使腫瘤縮小從而降低手術難度和術後復發的風險。
考慮到患者為青壯年,其母親也有結腸癌病史,病理科郭麗梅副主任醫師等團隊專家均高度懷疑患者可能是少見的家族遺傳型結直腸癌——林奇綜合征,應對腸鏡病理進行進一步的檢測。而正是這一建議,為張先生的術前新輔助治療帶來突破口。
最終,免疫組化染色和基因檢測結果印證了MDT團隊的猜想,病理提示為微衛星不穩定直腸癌,基因檢測符合林奇綜合征診斷。
接力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腫瘤徹底根除
林奇綜合征在結直腸癌患者中占比較低,國內外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對於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治療具有很好的反應性。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是近年研發的一類新型抗腫瘤藥物,不同於傳統的放化療,其作用在於抑製腫瘤或者淋巴細胞表面的特異性靶點,激活人體自身淋巴細胞的抗腫瘤作用,進而消滅腫瘤,這種治療方式也稱為免疫治療。
由於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出現的時間較短,雖然已有一項臨床研究顯示林奇綜合征患者在術前接受免疫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多數針對結直腸癌術前免疫治療的研究仍處於臨床實驗階段,並且臨床指南的製定一般都存在滯後性,目前國內和國際結直腸癌指南尚未明確推薦術前的新輔助免疫治療。對於張先生而言,術前的免疫治療可能為他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這一嘗試存在一定風險。
在充分聽取團隊對於目前病情、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和治療建議後,張先生最終選擇嘗試術前新輔助放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策略。MDT團隊隨即為其製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不同學科開始了接力式治療。
第一棒:術前新輔助治療
在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曹寶山主任醫師、王皓主導下,張先生接受了術前新輔助放化療聯合帕博麗珠單抗的免疫治療,治療過程順利。治療結束後的評價結果讓MDT團隊專家十分欣慰,放射科陳明醫師閱片後考慮,張先生的直腸腫瘤病竈明顯消退,這意味著術前新輔助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患者治療前後腫瘤對比。治療後(右圖紅圈)較治療前(左圖紅圈)腫瘤明顯退縮
第二棒:根治性外科手術
治療的接力棒交到了普通外科手中。根治性外科手術是直腸癌治療的關鍵環節,也是根除腫瘤最為重要的步驟之一。“由於患者的腫瘤屬於局部晚期,存在外侵,且接受過局部的放療、化療、免疫治療,會使得局部組織出現瘢痕、水腫、粘連等,增加了手術的操作難度。”孫濤介紹,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普通外科胃腸專業組製定了詳細的手術及術後康復計劃。
“不用擔心,睡一覺手術就做完了。”麻醉前,孫濤鼓勵患者。2020年10月,孫濤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腹腔鏡直腸癌低位前切除手術和末端回腸預防性造口術,對腫瘤進行根治。
孫濤團隊手術中
術後病理結果為張先生和整個MDT團隊帶來了期盼的好消息,術前新輔助治療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患者的直腸癌完全消退,切除的腸道組織中已經沒有明顯的癌細胞殘存。這意味著患者的腫瘤組織已經被完全殺滅,從而實現了腫瘤的完全緩解,術後遠期腫瘤復發、轉移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在醫護團隊的悉心照料下,張先生逐漸恢復飲食,於一周後順利出院。2021年2月,張先生接受了造瘺還納手術,徹底恢復了正常生活。
在隨後的兩年裏,胃腸腫瘤MDT團隊為張先生定期復查,沒有發現腫瘤復發的跡象,晚期腫瘤的陰霾已經漸漸散去。
由於林奇綜合征為家族遺傳性疾病,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子女均存在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MDT團隊還為張先生的親屬進行了相關知識科普,並製定了詳細的家族篩查和隨訪指導計劃,實現潛在新發腫瘤的早診早治。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醫生在臨床工作中並非單打獨鬥,醫患攜手合作是戰勝病魔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的醫學技術還很局限,惡性腫瘤的治療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困境和不確定性,各個學科的醫生都希望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預後,而年輕患者更是家中的頂梁柱,拯救一位患者,就是拯救一個家庭。”孫濤說,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從就診到治療,通常面臨多科室反復就醫的問題,胃腸腫瘤MDT團隊的成立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無論哪個科室接診了復雜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會啟動我們的MDT,團隊站在患者角度,在充分權衡利弊後,為患者及時提供最佳的個體化治療建議。”
MDT團隊簡介:
北醫三院胃腸腫瘤MDT團隊,於2018年通過醫院準入,聚焦晚期結直腸癌的轉化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綜合治療、局部復發性結直腸癌的綜合治療、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的聯合臟器切除、局部進展期直腸癌的全程標準化治療、結直腸癌微創手術以及低位直腸腫瘤的保肛手術等領域。
團隊由醫療副院長、普通外科付衛教授牽頭,成員包含普通外科、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腫瘤放療科、放射科、消化科和病理科專家組成。
目前,該MDT團隊已為超過300名結直腸癌患者提供標準化、規範化、微創化診療服務,在結直腸癌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團隊還在Science、Cancer Cell等核心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0余篇,承擔多個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
視頻/宣傳中心 李樽彝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