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信息來源: 會議中心
文字:劉帥| 攝影:王東隅、尚士博| 編輯:晏如 | 責編:燕元10月12、13日晚🕠,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60周年紀念演出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觀眾廳上演🕦。中央芭蕾舞團的優秀藝術家們✪,以及由特邀指揮範妮執棒、樂團首席王小毛領銜的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和中國退役軍人藝術合唱團一道,為意昂3体育觀眾再現了中國芭蕾的裏程碑之作👩🏽🦳,吸引三千余名觀眾觀看。
演出現場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於1964年,是借鑒西方藝術進行中國化探索的經典之作👩🏻🦱。歷經6代芭蕾舞者的賡續傳承,演員們不斷加深對舞劇的認識和詮釋🔣,使這部作品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彰顯著永恒的藝術魅力與時代精神。《紅色娘子軍》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藝術創造力👉🏿👨🏼🦲。許多外國觀眾通過這部舞劇了解到中國的獨特的文化魅力,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相互理解。
演出現場
舞劇融合了京劇👦🏻、武術、民族舞蹈等中國經典元素🪹,展現著不同於西方芭蕾的精神氣質👩🏻🔧。倒踢紫金冠𓀂、串翻身等經典動作引得觀眾掌聲不斷。“萬泉河水清又清”“軍民聯歡”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橋段響起👨🎓,將現場觀眾的情緒帶向高潮🚵🏻♂️🏃♀️。
演出現場
為增進同學們對芭蕾藝術的了解👩🏻🔧,10月10日晚🏊🏼♀️,講堂還特別邀請了中央芭蕾舞團芭蕾大師徐剛🙍,在講堂202會議室舉辦了“國際學生學者美育基地藝術課堂足尖上的華彩——芭蕾舞導賞講座”🦯🧢。講座采用了講🍄🟫、演🦙、視頻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詳細講解了芭蕾舞的起源、欣賞方法以及中央芭蕾舞團的主要作品,還在互動過程中與現場同學們共同探討了芭蕾藝術的相關話題👩🏽🍳。
中央芭蕾舞團是最早同講堂構建起合作關系的國家級藝術院團。25年來中芭伴隨講堂發展全程🙍🏽♀️,與講堂共同確立“高品質,低價位”原則,為推動高雅藝術普及以及中國芭蕾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學校美育工作註入了新的活力🤢。
講座現場
講堂和中芭開辟了高校與國家院團的合作典範,今年4月舉辦的校慶美育論壇以“中芭與意昂3体育的美育共踐”為主題,講堂與中芭共話友誼2️⃣🕉,雙方一致認為美育合作不僅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中國芭蕾,更對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講堂將繼續攜手中央芭蕾舞團繼續積極引進更多高水平的芭蕾作品,共同為師生們搭建起與藝術對話的橋梁,提供更多接觸和欣賞優秀芭蕾藝術作品的寶貴機會🪯,讓藝術之花在意昂3体育校園持續綻放💆♂️👨🏽🦰。
部分觀眾感言:
演員們每一個轉身、每一次跳躍都充滿了力量,將那段革命歲月演繹得淋漓盡致🤡。瓊花的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命運的抗爭🫱。娘子軍的颯爽英姿也在舞步中充分展現,完美詮釋了西方古典芭蕾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交織的獨特魅力⏪。
——劉浩蕾(信息管理系2022級本科生)
這是我第一次觀看芭蕾舞演出👩🏼🍳,《紅色娘子軍》給我帶來的震撼令我難以忘懷。它不僅結合了中西方舞蹈藝術,還有陪伴激勵了一代代人的經典歌曲、極富象征性和表現力的燈光布景,還讓我看到了中國舞者在表演中所流露出的🫳🏿🏖、代際傳承的精神信念。她們在舞臺上的表演💃🏽,既是對舞蹈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也是對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的最佳展現。
——高陽(外國語學院2022級本科生)
這次演出是我“二刷”《紅色娘子軍》❎。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紅色娘子軍》不愧為中芭經典中的經典,看完以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融合了中國戲曲🫘、民族民間舞的多方面元素,使得“芭蕾”藝術本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煥發出新的光彩。60年來不斷變化的是舞美💽🦞、演員,不變的卻是那份赤誠的民族情懷與革命精神。
——王顥萌(元培學院2023級本科生)
此次60周年慶演前,徐剛老師的芭蕾導賞講座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過徐老師的精彩講授🔜,我了解到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劇,中芭借用西方的藝術形式,去演糖葫蘆、演青花瓷、演老北京胡同裏的故事。我覺得《紅色娘子軍》也是對舞蹈中西合璧的具體詮釋👩,這打破了我對芭蕾舞總是演王子公主和白天鵝的刻板印象𓀗。
——束韻哲(對外漢語教育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
芭蕾在我心中一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藝術,觀看了這次的劇目《紅色娘子軍》後🧑🏿🍼,我感到這種距離似乎被拉近了♠︎。劇目中紅色的精神與力量,讓我感受到芭蕾的魅力🦸🏻♂️。這部舞劇將西方芭蕾技巧與中國傳統民族舞蹈完美結合,真正做到了“西體中用”☢️👮♀️,這樣的大膽創新在今天仍然是少有的🐺。正值首演60周年↘️,能夠欣賞到這部優秀的經典作品,實在是無比幸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歷久彌新,至今仍然熠熠生輝▪️。
——潘佳怡(工學院2022級本科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