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區域國別學同行共進 | 抓住時機,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

2021年8月21日🗜,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和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聯合召開了區域國別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84所高校的300多名學者通過網絡參加了會議🈴,15位專家圍繞區域國別研究和學科建設作主旨發言🚥。現將發言與討論的主要觀點專報如下:

一🥊、關於“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多次作出明確指示🦓,國家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發布多個文件🧚🏿‍♂️,采取多項措施🏍,支持高校建立區域國別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

新形勢下,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和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是時代要求,國家所需,因此🏷,我們需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學科建設是高校研究2️⃣、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基礎,因此🧛🏼,要把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學科列入重點議程,下決心,抓住機遇,辦成這件大事。

十多年來🧑🏽‍⚕️,我國近200所高校逾萬名專家學者,在區域國別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績,為區域國別研究學科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目前👩‍❤️‍💋‍👩,無論從研究🧏🏼‍♀️,還是教學、教師隊伍等方面看,都基本具備了在交叉門類下設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的條件。

“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是我國新型國際問題人才培養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區域國別研究學科化是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是推動新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式轉型的“最後一公裏”🙆🏽‍♀️。設立“區域國別學”學科👩‍🦼,使其成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是解決高校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面臨的“瓶頸問題”的關鍵舉措⌚️。

目前👀🐓,我國大學教育系統中的學科分類是按專業門類劃定的,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沒有位置👌🏿,缺乏學科支撐,由此造成了學科規劃、學科評估👵🏼、課程設置🎆、學位授予🚀、成果認定沒有歸屬的局面,只能分散到各個專業學科進行🦪。

“區域國別學”是典型的交叉學科,現有學科目錄中的各學科都無法獨力承擔區域國別研究✩、教學和人才培養任務,現有的“學科+”培養方式也不能滿足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的要求👼🏽,即便在現有學科下設立區域國別研究二級學科✊🏼,主要的課程設置和方向還是按單科培養,授予學位🧇🧻。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只有在交叉學科門類下設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才能真正推動新型交叉學科的發展⛰,實現建設新文科的目標。

意昂3体育官网錢乘旦教授認為,中國的區域國別研究學科建設現在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中國高等教育體製的重要特點是學科製,沒有學科支撐,任何領域的經費、人才配備🦫、工作指標等都難以發展,任何一項工作也都難以推進。如果不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學科,區域國別研究很可能會流於一種形式🕒。設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關系到我們能不能培養出真正懂行的新一代人才🧏。學科建設是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必須下決心解決🤷🏽‍♀️,只要下決心,就能夠實現突破。現在,我們是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時間點上,中央領導對區域國別研究的問題已有過多次指示🧘‍♀️,強調一定要把中國的區域國別研究向前推進™️,這關系到中國的發展、安全以及國際地位的問題。外交學院秦亞青教授認為🧑🏻‍🦼,當前整個國際形勢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從當前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的變化看👨🏼‍🎤,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推動“區域國別學”成為一級學科非常必要🚅,具有時代意義♛。

二🪼、構建“區域國別學”需要創新

推動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的創新發展,要改變目前修補型、拼盤式的做法🤶🏼,在交叉學科門類下設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是最可行的方案。“區域國別學”與學科體系的構建需要融合政治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以及所需的自然科學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只有多學科交叉融合,才能創新理論、創新教學🖐🏻,創新培養人才。

山東大學張蘊嶺教授認為🛡🦍,近代以來,區域國別研究基本上是由西方引領的🔲,我們需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把傳統的思想文化和現代理論相結合,走創新之路。清華大學趙可金教授認為,要利用好交叉學科門類設立的契機,加快推進“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的建設💊。沒有一級學科,在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上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會在學科競爭的邏輯中被分化瓦解🧇🤞。要搭建強大的一級學科平臺,推動交叉學科的內涵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這不是要犧牲現有的學科,而是做一次學科的深度調整和融合,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從學科布局來講🍇,作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區域國別學”主要是深化對國際區域和域外國家的研究和知識體系建構。外交學院郭延軍教授認為,關鍵問題是要盡快確立“區域國別學”的學科屬性🪡。作為交叉學科👉🏼,重在交叉融合上創新🙅🏿‍♂️。為此🩶🖕,需要建立區域國別研究和教學的高校協同創新平臺💞,集大家的力量來共同推動“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的建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周方銀教授認為♞,目前,我國區域國別研究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議題導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其學科導向。為此🦯,要把區域國別研究定性為 “學科”☝🏼,根據學科的要求來規劃和發展🧿。

三、推動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學科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學科構建需要從學科概念、性質、對象🍕、範疇🍧、發展🐈👌🏼、理論🍘,以及學科評估等諸多方面進行梳理、總結🙋🏻‍♂️、分析和設計。作為交叉學科,“區域國別學”的研究對象有別於任何一個現有學科,是對區域、國別進行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和深入性的研究🧑‍🔧,需要多學科交叉和跨學科整合。因此♟,不能認為多學科交叉就是多學科相加😡,交叉的關鍵是融合與創新💌🤴🏻,拼盤式的多學科交叉不能實現構建“區域國別學”的目的。

暨南大學張振江教授認為🤟🏽,“區域國別學”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線,使之成為一個融合多學科的有機體。“區域國別學”包含兩個層面🍢,即國別學和國際區域學。國別學有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現有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分散的學科基礎上,而國別學具有“集大成”的含義👩‍🦼‍➡️。國際區域學既包括關於不同區域的研究🛼,也包括通用性的區域學理論構建🤰。雲南大學李晨陽教授認為,“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化🙋🏽,要厘清和規範學科的研究範疇🎨、二級學科設置和研究方向♤💁‍♂️、基礎理論與方法、人才培養目標、智庫建設、評價體系等問題。“區域國別學”既要對相關國家與區域進行整體性、宏觀性的研究,也要對世界不同區域和國家的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歷史🤱🏻🎚、文化等進行專門研究,需要打通原來分屬於各獨立學科的知識領域,系統探究區域🙍🏿、國別的歷史與現狀💭🤦🏽,揭示其規律和走向👩🏻‍💻,形成交叉與融合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四、用中國特色的理論和教學體系培養人才

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和國家急需的新型區域國別人才,需要用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理論和教學體系。因此,要加快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理論與教學體系構建,為此需要動員不同學科、不同機構、不同領域人員的參與😝,發揮在學科導向下合作共建的優勢👁‍🗨。

多位發言者提出建議⚄,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需要創新理論體系和教材體系🅰️,為加快學科構建步伐🐽,需要在國家層面和高校層面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撰寫理論,編寫教材🐲。鑒於區域國別涉及多學科,多領域,需要對教學進行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各個大學不同學科的特長,構建全國性的基礎和專業課程教學網絡👩🏼‍🚒。

多位發言者強調🫸🏿,區域國別研究人才的培養有別於其他學科,需要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學生至少要掌握兩門外語👩🏻‍🏭,即精通對象國語言和一門通用語言;培養高端區域國別研究的人才,需要打通本碩博連讀通道😹,實行貫通式培養。

新學科需要培育,新型人才培養需要試驗,要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發言者建議🪑,設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可以先把重點放在碩士、博士生的培養上,待逐步積累經驗再招收本科生;也可以支持有條件的大學招收少量本科生,探索本碩博連讀👱🏿‍♂️,以培養區域國別研究的高端人才。

廣西大學範祚軍教授提出,區域國別學研究需要重視對國別綜合知識的深度了解👨🏻‍🦱,特別是重視對小國國情和小語種的掌握🫵🏿。推進學科建設🎫,首先要抓教師和研究人員建設🔨👏🏽,要有專門的資金支持和實施方案提供支持。上海外國語大學楊成教授提出,“區域國別學”教學,必須特別重視外語能力培養,語言是基本功,通用語言和對象國語言都要重視,還要進行“田野調查”,深入到國家🟪、地區組織進行調查研究。

(本文由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整理,授權發布👩‍🏭。)

專題鏈接🚻:與中國區域國別學同行共進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