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
文字:王紅漫| 編輯⏮:舒燕、安寧 | 責編🤲🏽🚟:燕元健康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起點與目標🫗,是個人幸福生活、社會良性運行的重要前提。作為以健康為關註核心的一門交叉學科🧙🏽🛀🏻,醫學社會學又稱健康社會學🦔,其誕生與發展源於醫學與社會科學的雙向奔赴。醫學與社會科學的視角是展開醫學社會學研究的前提條件,健康、疾病、優生、善終和醫學實踐構成了其最基本的研究議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戰略”“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提出和實施彰顯了黨和國家以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在高校醫學及醫學相關專業開設這門課程🏵,或在非醫學相關專業普及這些知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從1949年人口平均壽命不足35歲提升至2022年人均預期壽命78.2歲,人民健康事業成效卓著。然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轉型也給國民健康帶來了新的挑戰🤌🏽。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健康不再是個人👩🏽🔧、家庭、一城🍢、一地或一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人民面臨的共同挑戰。由此,衛生健康製度👛、醫療服務體系👶🏼、人群健康差異、健康與不平等的關系、社會信任、醫療資源分配➾、醫患糾紛等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助於思考總結疫情抑或疫情之下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又應當如何來建設這個社會🤰🍞。因此,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從健康和衛生服務的角度不斷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不斷推進公共政策、社會製度實施的公平可及、人文關懷的垂手可得、理想價值的客觀可獲✍🏼,而這都離不開醫學社會學的智力支持與理論探討。
二、個人社會化的現實需要
在每個人完整的生命歷程中,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關於健康及其相關的知識對於醫護人員乃至其他人群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
對於醫護人員和醫學生來說,學習醫學社會學有利於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其知識結構🧙🏽♀️,有助於醫護人員在醫療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社會人文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有助於幫助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體系中更好地定位自己和患者的關系,從而提升其職業技能和素養🧑🏻🦯。
對於其他人群而言,普及醫學社會學知識有利於完善其知識體系,優化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認知水平,遠離醫藥保健產品的虛假廣告與虛假宣傳🚅;幫助其在醫療情境中認識自己🌁、認識醫生,從而建構起醫患之間的信任與良性互動🚕⬆️;也有助於其理解健康⚪️,主動促進健康😤,從而構建良好的生存方式,生活得更好♨️🚅、更有滋味😣。
三、醫學發展的現實需要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疾病譜和死亡譜的變化🚊🕸,人類的疾病、死亡同社會因素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醫學的社會性越來越明顯🐪。正如德國著名病理學家魏爾嘯(Virchow)所言:“醫學科學就其內在的固有本性來說,是一門社會科學𓀅,只要這一點還沒有在實踐中被完全認識到,我們就不能充分地享有它的益處👩👧👧。”現代社會疾病的病因日趨復雜🐻❄️,不僅發病機製難以確定,社會過度分工使社會勞動無意義化,職業過度分化也使一些疑難雜症確診難度加大💖。以確定病因施治的生物醫學模式越來越力不從心🎉,而控製危險因素展開預防的“身-心-靈-社”模式成為主流♦︎,表達了對醫學發展的信仰和追求⏮。
在邁向現代化進程中,西方傳統的信仰和訴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轉而與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理念和情懷匯集到了一起,並具有了新時代的內涵。正如病理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韓啟德院士所說:“醫學是回應他人身體與精神痛苦的努力,不僅僅是給人看病,救人生命,而且傳遞人類的愛,體現人性的善良。醫學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在生病的時候尤其需要得到人性的關懷。我們培養出來的醫護人員既要有好的醫術,更要有好的人品和人格,要有愛心,懂人情,明事理🧑✈️,要能體會性命相托的凝重。醫學發展不能忘記醫學的來路與歸途,點亮生命🚴,溫暖人間♙,促進社會向上、向好、向善🤌🏽。”
“踐行有溫度的醫學🎒,是當今時代的要求。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醫學社會學就是這樣一門關乎人生、人類、人文的有溫度的學科。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人文學院教授,原文載於《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2024年7月5日第1669期第3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