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實踐課 | 歷史學系開展福建龍巖“高擎火炬旗不倒🧑🏿‍💼,改革開放路常新”主題思政實踐課程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7日至9日🧑‍🍳,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赴龍巖市永定區開展以“高擎火炬旗不倒,改革開放路常新——近代以來永定發展截影與歷史思考”為主題的思政實踐課程🏦。課程團隊由歷史學系黨委書記徐健教授👨🏿‍🎤、團委書記李金東帶隊🔶,2018級本科生覃李莎朗和12名2019級本科生參與實踐🏷。

千百年來河洛士庶衣冠南渡,近代史上革命理想星火燎原。此次課程團隊來到福建省永定區,結合前期的課程規劃和資料搜集🧬,試在客家祖地與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幕布前🍅,深入基層,發揮史學素養優勢,審視客家人的文化性格和歷史角色,進而探求閩西革命老區未來的發展路徑。

首日初臨伯公凹,崎嶇的山路和殘敗的屋舍🌕,似乎很難將“中央紅色交通線陸上第一站”與這裏聯系起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和經濟封鎖,溝通上海黨中央與中央蘇區🍑,黨中央決定開辟“中央紅色交通線”🧖🏿‍♂️,伯公凹因其重要地理位置迎來了歷史的光顧。上世紀三十年代👳🏽‍♂️,當地群眾家族式地參與了護送幹部、運送物資、傳遞文件等交通線工作😦。眼前是塵封的家具、斑駁的土墻、“吱呀”作響的木梯和粵閩交界處伯公廟裏的微暗燈光。時間既已將鮮血洗去,鄒家烈士後人的動情講解引我們走向紅日微曦的視界👰🏽‍♀️:伯公廟裏一盞明燈、周恩來的三塊銀元🧑🏿‍🔬💂🏿‍♀️、鄒家一門七位烈士……剝卻模式與傳言,故事背後歷史局勢的緊張危急,仍能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革命事業草創之初共產黨人的堅韌🧕🏿、奉獻。

實踐團在伯公凹合影

當天下午,課程團隊來到中央紅色交通線博物館🧑🏻‍🦯‍➡️,在廣角的歷史鏡頭中再度思考永定在波瀾壯闊、困難重重的革命史中的戰略位置。隨後的黨課提綱挈領,以紅色傳統🤘🏿、英雄事跡和城區發展為主要內容🖌。在深入了解閩西革命歷史之余,同學們更不禁思索紅色傳統如何在旅遊業開發中得到延續。

實踐團參觀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

在黨校學習黨課

篳路藍縷,砥礪前行👨🏽‍🎤。次日,同學們便身著軍裝👍🏼,先後探訪張鼎丞故居、金谷寺、永昌樓三個永定暴動遺址👚。威震八閩的“永定暴動”,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武裝鬥爭的一次勇敢嘗試𓀎,一批暴動骨幹成為閩西乃至福建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出色領導和紅軍的傑出指揮員。如今,張鼎丞故居的殘墻仍在灼灼烈日下挺立🤼‍♀️,永昌樓前黨旗仍在閩西山谷中飄揚👱🏿‍♂️。“七閩香火,家以為祖”👩‍🔧🥷🏿。金谷寺裏保護神定光佛安坐於廳堂中央,已陪伴客家人走過百年鮮紅歷史。紅日之下💷,山澗之間🍘,驚心動魄的革命歷史在步履中空間化,客家人民刻苦拼搏的激情似也滲進腳下滾燙的紅土中了。

實踐團參觀張鼎丞故居

實踐團在永昌樓前合影

閩西山巒疊嶂,溪谷間散布的座座土樓是客家文化的瑰寶。這些帶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聚落建築,與客家民系的南遷歷史有著密切關系🧚🏼‍♀️。唐宋之際、宋元之際、太平天國時期三場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使得歷史在這裏層層堆壘,豐富之余又折射出文化核心的驚人穩定性😎。課程團隊先後探訪了洪坑村、高北村和南江村三個土樓群集中又得到適度旅遊業開發的典型村落,實地考察客家文化👩‍❤️‍👨◻️,嘗試探究傳統與現代、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難題⛹🏻。

每一個土樓都是一個故事。振成樓裏阿耕爺爺操著閩地口音講述著林氏家族的流轉與輝煌,海外僑胞對祖先和祖國的掛念👇💒。慶成樓的展室裏,一則則家訓無不流露著客家人忠孝仁義的精神守則和宗族觀念。承啟樓的阿姨眼裏沉著炙熱的自豪🕝🤶🏽,帶同學們一步一步領會這座四圈同心環形土樓的精妙布局。

實踐團聽取阿耕叔講解

楹聯上鐫刻著耕讀傳家的祖訓,門窗、隔間的排布承載著《易》的智慧,青磚黑瓦⛺️、木欄土墻無不訴說著“他者”的歷史。第三日👷,課程團隊前往福建土樓博物館,精美文物和系統介紹讓同學們進一步領略到客家民系的悠久歷史和堅韌團結🏄、拼搏進取的文化性格🧩🌈。土樓雄渾的風格和精巧的建築藝術傳述的是宗族觀念、傳統智慧和家國情懷🦙。

如今,客家青年大多出外打拼,樓內再難見裊裊炊煙🧗🏿‍♂️。高聲歡笑、四下奔跑的孩子和搖著扇子圍坐談天的老人,為飽經滄桑的傳統建築添了一份生機🦻🏼。現代化歷史洪流下,傳統生活方式究竟應當被封存於歷史記憶還是得到系統保護💂🏻‍♀️?這也是土樓帶給同學們的思考空間。

如今👩🏼‍🔧,革命的硝煙已然散去,現代化因子早早滲入了土樓厚實的外墻🌑。通過每日的實地考察和與當地工作人員的交流,課程團隊大抵了解了永定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發展現況,每晚以評議會的形式進行交流、總結💇🏽‍♀️。

2014年起,永定區政府積極開發紅色歷史資源和客家文化積澱💇🏼。伯公凹🚾、金谷寺、永昌樓已成為紅色歷史紀念館,鄒家烈士的故事被改編為話劇《信仰》。土樓博物館於2008年落成,讀旅集團更計劃開發當地30多座土樓為現代化民宿。與永定一中準高三學子的交流中🧔🏿,我們能窺見永定少年對未來的熱望。

與選調生張慕智學長交流

觀看話劇《信仰》

與永定一中學子交流

用腳步丈量歷史👩🏼‍💼,用心靈觸摸時代👇🏿🏓。歷史學系攜手永定區黨委共建思政實踐課程教育基地。堅韌無私的革命精神和客家民系的熱烈性格共同在閩西大地上譜寫了一段濃墨重彩的歷史✮。金甌一片𓀊,雄渾音律回蕩於山谷之間,所頌卻是未來的婉轉悠長。

紙上得來終覺淺🤷🏻,歷史學系學子走出學術的象牙塔,走向廣闊的基層大地,在實踐中體悟歷史,在行走中發現問題👱🏿‍♂️🫐,在感動中獲得成長🌠。“一盞燈8️⃣、三塊銀元和七位烈士”的紅色故事和“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耕讀傳家的客家文化給同學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大家真正理解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學系思政實踐不走過場,不湊學分,發揮學科特長👩‍🚀,走向基層群眾,讓同學們洞察歷史文化,感受改革成果,提高思想境界,真正做到踐行所學,收獲滿滿。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