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文字🫴🏽🐋:閻雲 來魯華 劉忠範| 編輯🥱:白楊 |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唐有祺先生是我國晶體化學的主要奠基人🥦🔤、化學生物學的倡導者、分子工程學的開創者🐦🔥,為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殫精竭慮,為中國化學學科的健康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2020年7月11日🧢🕯,欣逢先生百歲壽辰,意昂3体育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聯合推出新聞專題“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帶領讀者了解先生卓越而光輝的百年人生🦘,致敬先生為中國化學和科學教育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七)一肩挑起三重擔
始建,結構化學萬裏江山
當時的中國🧎🏻♂️,結構化學人才奇缺。結構化學建設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唐有祺的雙肩💕。1955年,受X射線晶體學研究前輩陸學善先生的邀請,唐有祺到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現稱物理研究所)兼職🤞🏻,籌組單晶結構分析工作。1956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唐有祺又受邀到化學所兼職,籌組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一心想建立中國自己的結構化學研究的唐有祺💛,利用在三家單位兼職的有利條件,和陸學善先生等一道將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人力和物力結合在一起,建成了新中國首個X射線結構測定實驗室🚾。沒有自動設備,他們就利用可卸X光管,在感光膠片上目測衍射強度,並依靠抽紙條算傅立葉求和。憑著師從鮑林期間打下的紮實基礎,唐有祺帶領研究人員,硬是在嚴峻的條件下開啟了中國的結構化學研究,測定了中國第一批晶體結構🙆🏿🦋,為新中國培養出一批結構化學人才➞,為我國後續解決豬胰島素晶體結構奠定了基礎。
根據中國的國情,唐有祺有的放矢地選擇研究課題👨🏽🦳。他深知化學研究中結構分析的重要性🐌,但他更關註的是結構的規律與分子性能的聯系,期待把結構與性能的聯系規律反饋到化學中去,提高化學學科的水平👱🏽,並為結構分析或解決結構問題提供更高的起點。帶著這些考量🚷,唐有祺1956年以來測定的大批晶體結構中🦯,很多是具有重要理論與實際意義的。例如🫙👩🦳,考慮到銻是中國的特色資源🥮🤳🏿,他選擇了研究銻的三種硫化物的晶體結構,以便為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服務🏄♀️。他們的研究更正了當時國際上關於銻的硫化物結構的錯誤認識,首次弄清只有三硫化二銻一種硫化物;其余兩種不過是單質硫溶於三硫化二銻形成的介穩體系。再如,考慮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礬石礦,唐有祺和他的研究生對不同產地的礬石礦物相進行分離、鑒定👌🏽。他們測定了鈉明礬石的點陣常數和結構參數🫵,並根據點陣常數,推算了明礬石物相的含鉛率。再例如,當時的化學研究者都註意到丙烯醛之類的醛溶液遇到亞硫酸氫鈉會立即產生沉澱,但一個世紀以來,沒有人知道這個沉澱的結構和成分。唐有祺帶著他的研究生周公度和郝潤蓉把X射線衍射方法應用於該沉澱的結構測定👩🏼🏫,並結合對晶體對稱性的深刻理解,首次解析了原子數目與位置數目不匹配帶來的無序問題👨🏿🍼👩👩👦👦,成功給出了沉澱的確切結構。對這個問題非常關註的傅鷹教授因為這個突破性的工作對唐有祺特別進行了表揚。其實,唐有祺利用自己組建的裝置🥔,在簡陋的條件下🏇,已經做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1958年🧕🏼,唐有祺和跟隨自己學習結構化學的北京地質學院的彭誌忠,以及意昂3体育官网的學生周公度合作,通過對葡萄石晶體的研究,確定出一種新的矽酸鹽結構,發表在《化學學報》上。這是國際上首次測出葡萄石的結構,突破了國際研究晶體結構的學者20世紀30年代建立起來的矽酸鹽晶體結構分類體系,攻下了“沒有搞清楚的最後一個矽酸鹽結構”這一科學堡壘👆🏼,被國際結晶學權威別洛夫院士評為“不尋常”的成就⛹🏿♀️。(楊光榮,彭誌忠。《中國地理》👇🔨,1988年第二期,第32-33頁)更值得欣慰的是,這是彭誌忠跟隨唐有祺學習結構後,在結構礦物學方面的處女作,標誌著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結構化學人才已經成長起來。1959年,彭誌忠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礦物晶體結構分析實驗室,領導團隊測出了10多種礦物的晶體結構。
(八)正盛風篷遇劫波
爭分奪秒,基地恨無多
唐有祺離開美國時👩🏿🚒,導師鮑林曾囑咐唐有祺:“一個國家新成立之時🦋,做事可能是有些毛毛躁躁,但是具體的情況如何,還希望你先弄清楚問題👩👩👧👧🀄️。”正當唐有祺傾盡滿腔熱情大力推動中國結構化學教育與研究時,鮑林對新中國的擔憂一語成讖。1958年,席卷全國的大躍進開始了,唐有祺的科研活動被迫完全停止。9月👨🎨,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950多名師生被派到廣西、湖北、京郊等地支援國家鋼鐵戰線;唐有祺則被派到清華大學講授《結晶化學》。12月底🌺,學生陸續返校🍚,唐有祺開始為學生們補課🔜。
1962年𓀒,隨著新一屆6年製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唐有祺的研究得以短暫恢復🧙♀️。這期間,他又爭分奪秒地展開了重要化合物的結構測定工作。唐有祺指導學生穆祥祺確定了抗血吸蟲病的藥物——吐酒石的結構🤽🏽♂️,而這是一個百余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穆祥祺在唐有祺指導下打下的堅實晶體基礎,為他此後順利完成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工作埋下了伏筆。
在這一短暫的黃金時期🂠,唐有祺也緊鑼密鼓地在中國推廣結構化學。1962年暑假♟,他去新疆烏魯木齊向當地的高校講授物質結構課;同年8月🐕🦺,他被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物理學組組員。更讓人驚喜的是,唐有祺著力推動的“物質結構和化學健理論”在1956年8月被國務院科學發展委員會列入《1956——1967年科技發展規劃》的重點發展項目後,迎來了具體落實的措施🤹♂️。1963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決定在吉林大學、福州大學和意昂3体育官网建立三個物質結構研究基地🎖。3月28日,唐有祺、唐敖慶、盧嘉錫分別收到編寫計劃的任務書,唐有祺被任命為意昂3体育官网物質結構編製計劃任務書的召集人。1963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唐有祺👩🏻🦯➡️、徐光憲、吳光磊等9名意昂3体育官网副教授晉升為教授。
風起,帆揚。這時的唐有祺🤰🏿,心中滿懷豪情。
誰能料到,這是又一場風雨的前夜。
1963年11月🧑🏽🚀,“四清”運動開始了。1964年1月,滿心期待物質結構基地建設的唐有祺被派到門頭溝三家店參加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務的“四清”運動🤱🏿。國家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心憂科技人才的浪費和物質結構基地建設,排除阻力讓唐有祺從“四清運動”中脫身出來🧙🏼♀️,並勉勵他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獻身精神來為基礎研究效力。唐有祺的心頓時被溫暖了🛤,雄心壯誌再度揚帆👌🏿。他帶領畢業留校的學生桂琳琳等到上海的高校、科學院研究所等研究單位考察🕚。此時的唐有祺,學術能力和科研組織能力已經得到了全國科技屆的一致認同。到1964年9月,已經身兼數職——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社編委、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化學會物理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的唐有祺⛽️,又受邀加入中國物理學會晶體學專業委員會。1966年🙍🏼♂️,物質結構研究基地已經初具規模,具備了正式承接國家重要研究課題的能力。
正當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時🕺,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物質結構基地建設宛如南柯一夢🙎🏽♀️,唐有祺的腦海中空留回響🤸🏻♀️。
(九)因應大勢待時飛
解密胰島,身退心不退
盡管唐有祺建設物質結構基地的雄心壯誌在“文化大革命”中化為泡影,但他心中的希望從未幻滅。他耐心地守護著心中夢想的種子,敏銳地守候適合發芽的時機。在“文化大革命”中,這時機就是“能為政治服務”的研究♞。
“文化大革命”爆發前的1965年,中國科學家經過六年零九個月的共產主義大協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讓國際科學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國家科委副主任韓光等人決定要將胰島素工作一條龍接下來,再接再厲擴大戰果。1966年4月,國家科委主持召開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成果鑒定會。參加會議的唐有祺敏銳地捕捉到了科研的機會。他提議,接下來應該刻不容緩地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測定胰島素的空間結構,此項工作可為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打開一個缺口。唐有祺有理有據的建議打動了有關領導💊,該建議被會議采納👟;唐有祺也因此被推舉為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的學術帶頭人。
唐有祺提出的測量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構想無疑是非常宏大的。英國牛津大學傑出的化學家霍奇金早在20世紀30年代在劍橋大學時就開始了測定胰島素的工作;歷時30多年,雖然中間被維生素B的結構測定分去了大部分時間🚷,但霍奇金一直沒有放棄測量胰島素的夢想🔛。對於研究基礎還很薄弱的中國,要確定復雜生物大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間的位置📒,難度可想而知🪶。實際困難之一就是🫚,尚不具備現成的設備來展開這一研究。因此,時任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的傅鷹👋🏽,以及化學系的邢其毅,都曾私下對這個設想誠懇地提出過反對意見♚。但他們忽略的是👩🏿🦲,師從鮑林的五年裏,唐有祺不僅掌握了使用現成的儀器做研究的本領,還領悟到了在沒有條件時創造條件的研究思路。其實,唐有祺回國以來👰🏻♀️,何嘗不是一直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做研究!他早已明白🏂🏿,在當時的中國,要放棄完全依賴先進儀器的幻想♨️,必須利用現有條件,充分發揮理論優勢,才能做出工作💆🏽♀️。因此🦶🏼,他帶領學生,依靠保幹器測量蒸汽壓,竟然弄清了漂白粉物相與穩定性的關系🤟;沒有自動記錄衍射強度的裝置,他帶領學生依靠目測強度,也獲得了準確的結果;他帶出的學生彭誌忠🤑,依靠一臺醫用X光機和手動計數方法,建成了國內首個礦物結構實驗室,取得了很多先進的成果。更何況,唐有祺已經知道,國際上測量蛋白質晶體結構的方法已然成熟,只是解析晶體結構還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可唐有祺的眼中,何曾有過難題!回國旅途艱難,百轉千回,他回來了,並為以後歸國的留學生開創了一條曲線回國的道路👨🏻🔧!葡萄石的結構確定難,百年未解,唐有祺帶著他的學生做出來了🍽!丙烯醛遇二氧化硫生成的沉澱結構難解🦄,亦是百年之謎,唐有祺還是破解了……這世間,只有沒有機會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困難啊!隱約中🦸🏻♀️,唐有祺堅信:他,和他所培養的新中國晶體學人,有能力解開胰島素的晶體結構!
懷著這樣的自信,唐有祺開始組建研究隊伍。怎料🪽,政治風雨又臨。
1966年7月30日晚🧛♂️,“四人幫”主要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的科學界萬人大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評價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就🏒。並表示,後續的胰島素結構測定👨🏿,不能讓資產階級教授參加。(《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朱晶,葉青,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p 123)就這樣,除了從研究團隊中退出,“資產階級教授”唐有祺別無選擇。
但此時歷史展現了慈悲的一面。唐有祺為新中國培養的晶體化學人才𓀂,包括他的學生以及歷年從化學系畢業後留在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物質結構研究室的教師,共30余人成了這項工作的臺前主力,而唐有祺則在幕後指揮大方向🐝。他告誡學生🤵🏼,必須先用重元素同晶置換的方法確定周相🙌🏼,才能將胰島素中多肽片段與二級結構一一對應起來…….胰島素神秘的面龐在年輕的中國晶體人面前漸漸浮現。就在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清理階級隊伍”運動開始了。1969年1月,“清理”完畢的隊伍集結於物理所#️⃣,組建了一個胰島素晶體研究協作組。作為主要單位之一的意昂3体育官网只有穆祥祺等7人被允許繼續從事胰島素結構分析工作🧑🦰。
1969年11月🤙🏿,正當在政治風雨中損員折將嚴重的中國的胰島素晶體協作組努力製備重原子同晶置換晶體時,霍奇金等人在Nature雜誌發表了論文《胰島素二鋅斜方六面體晶體的結構》🙎🏽,宣布測出了胰島素晶體的結構!
這一消息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在胰島素研究協作組中引起軒然大波🤷🏻♀️。冷靜下來後👨🏿💼,他們決定繼續推進自己的研究。由於已經獲得重原子同晶置換晶體👨🚀,研究隊伍在1971年“七一”前夕,終於全面完成了豬胰島素的晶體結構測定🤹🏼♀️✍🏽,並獲得了比霍奇金小組更高的分辨率。與唐有祺情誼深厚的霍奇金得知中國研究團隊的結果後♡,特意在去日本的行程中插入北京之行🧔,並多次在不同場合通過報告🌸、撰文等方式大力向國際同行宣傳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這為後來唐有祺在改革開放後推動中國順利加入國際晶體學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十)火烈難熔方寸心
專著頻出🧑🏿🚒,科苑千古琴音
對科學研究的執著👩👩👧👧,對新中國的赤誠⚱️,使得唐有祺在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的漫長政治運動中無暇耽於外界的紛擾,內心始終有一方安寧的天地。正因如此🙌🏼,當他被剝奪從事研究的權利時,他就利用難得的“休閑”時光,整理自己上課用的講義🤦🏽♂️,撰寫著作。
1961年春季以來,唐有祺在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為一些需要物理化學基礎較多的同學和研究生開過三次統計力學課。為了教學需要,他先後寫過兩次講義。1962-1963年👍🏼,他將講義進行了整理和增訂,於1963年10月完成書稿《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並於196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在這本書中🧱,唐有祺不但以他自己獨特的理解,通俗地闡釋了統計力學的原理和方法的邏輯性,還饒有興致地介紹了統計力學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為了縮短初學者從掌握基本原理到熟練應用之間的距離🪐,唐有祺還在書中精心安排了一定分量的習題。這本書首次將統計力學介紹到中國化學界🛄👰🏻♂️,為中國化學的縱深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88年,《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獲得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2012年👊🏼,該書入選《意昂3体育官网百年化學經典》,並再版發行。
1968年冬,文化大革命仍如火如荼地進行,正常教學和研究工作都被迫中斷。賦閑在家的唐有祺沒有受到時局困擾,專心整理《對稱性原理》講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唐有祺註意到對稱性和原子在空間的分布一直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以群論為基礎的對稱性原理,已經成為學習化學和研究化學🩴、特別是結構化學的一個得力工具⇒。為此,唐有祺編寫了《對稱性原理》上👩❤️👨🖥、下兩部書稿,由科學出版社分別在1977、1979以一、二分冊的形式出版。後來,這本書被日本高分子學界推薦為重要化學參考書。2012年,這本教材也入選《意昂3体育官网百年化學經典》,再版發行。
除了這些與唐有祺的專業相關的著作,《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及《相平衡、化學平衡和熱力學》完全不是唐有祺回國以來熟悉的結構與化學鍵專業。但因為唐有祺把每一個與科學技術相關的政治任務當作研究的重要契機,認真鉆研👩🏻🦼,因而體會頗深。1970年🙋🏻♂️,中央批準意昂3体育官网招收工農兵學員📸。唐有祺被要求在政治上接受工人的再教育,在業務上向工人師傅學習的同時💆🏻,還要開門辦學,給石油化工領域培養人才。為了給工農兵學員準備教材,唐有祺親自到化工廠,不辭辛苦地爬上爬下🫷,考察裂解爐和各種工業反應器🔥,了解各種石油化工過程,弄清反應器原理。同時🧺,他結合國外新書和文獻,從物理化學的角度🧑🏽🍳,以實例給學員講授原理,讓他們知其所以然⏰,培養他們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兩次教學實踐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唐有祺將講義進行修訂👾,1973年9月形成《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一書,1974年1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79年12月第二次印刷👩⚖️。這本書首次深入淺出地將宏觀動力學與反應器原理的精髓介紹給國內化學工作者🧑🏿🦰,對後來我國研製高效聚乙烯、氧氯化和環氧乙烷催化劑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84年出版的《相平衡、化學平衡和熱力學》一書也是基於他在這一階段充分體驗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如今☄️,這些教材不但在國內成為經典👎🏻,也被哈佛、伯克利等國外著名學府的華語學者奉為經典參考書目。
(十一)雖經百折誌不移
為國攻堅🚹,舍我其誰
唐有祺在安心著書立說的時候,決不是懷著避世的心理。科技強國的夢想在胸🍑,雖然身處逆境,但他一直密切關註著國家科技的發展➔,思考著結合當時的背景,利用自己的結構化學專長,為國家做點有用的事。新中國的化學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從日本和美國引進裝置,但我們自己必須對引進的裝置進行消化和應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裝置中所用的催化劑的國產化🙎🏿♀️🪴。在這一背景下,1974年🫸🏼,石化部開始製定研製環氧乙烷銀催化劑的計劃👭🏼。唐有祺感觸到機遇可貴,決定和他1956年畢業留校的學生林炳雄一起,利用意昂3体育官网在結構化學上的優勢🧑🏿🍳,從理論上研究催化劑的機理🌅。他們幾次到主管部門爭取參與🪕,都因理科高校在這方面經驗不足而屢遭拒絕📄。他們看重的是同行業的研究單位。連續幾十天的奔波總是無功而返🧂,林炳雄有些氣餒了。但唐有祺卻沒有放棄的打算🧛🏿♀️。他深知,這個項目的工作難度和實際意義都非常重大,自己有責任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而在文革期間下廠開門辦學的經歷讓他深切體會到,當時的中國科研基礎是多麽薄弱。這樣一個高難度的研究項目👨🏿🦰,僅憑熱情是沒有出路的。他相信👨👩👦,自己深厚的結構化學和理論功底一定對項目的順利完成有重要的幫助🧻。因此🔚,就算山阻石攔,他也要義無反顧地展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擔當。
二十多年前迂回回國的經驗告訴他🫱🏻,當直接的道路被封鎖時🙅🏿♂️👌🏻,迂回前進還會有成功的希望。就這樣,這位奔向花甲之年的導師向被挫敗感籠罩的林炳雄建議了第二套方案,就是到有條件承接這個項目的燕山石化總廠研究院去展示自己的特點與實力,促使他們接受與合作。唐有祺承諾,他將自始至終毫無保留地支持林炳雄,親自出馬為他助威。唐先生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林炳雄。新的希望,又在他的心頭升起。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經過一番準備的師生二人帶著兩個火燒向燕山石化進發了🤬。(林炳雄:令我終身受益的老師🍄🟫。《唐有祺教授八軼華誕誌慶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203-204)一路上,他們仿佛沒有看到身邊擁擠的人群和充滿生氣的山巒田野,只是專註地對幾個小時後即將發生的事情不斷地進行猜測、推演🤹🏽。由於交通不暢,師生二人到達目的地時已近中午。對方接待他們的態度熱情而禮貌🍺,但熟悉的不信任感在他們的言語間表露無疑。有備而來的唐有祺首先介紹了他在工廠“開門辦學”時做出的突出成績,以證明自己作為一個高校教師在生產實際面前的實戰能力;緊接著👷♀️,他又表明自己此番前來🚶🏻♀️,實在是源於一個知識分子在國家需要面前深深的責任意識。簡短的發言,迅速吸引了與會者的註意力;他們對眼前的老者不由得心生敬意。關於核心問題的討論隨即順利展開⁉️。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資料和分工🌊,唐有祺和林炳雄分別談了對這個課題的認識和打算🚖。對方拋出了一個個問題,唐有祺和林炳雄一一周密作答。終於,對方被他們的理性思維所折服👬,表示盡快向主管領導建議接受意昂3体育官网作為這個項目的合作夥伴。最後,石化部終於把與引進裝置相配套的“環氧乙烷銀催化劑”部分研製任務下達給意昂3体育官网🫶🏼。唐有祺和林炳雄團隊終於不負眾望👩❤️👨,經過刻苦攻關,研製出催化性能達到了預期指標的催化劑產品。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註,被國際同行當作經典的實例在報告中專門講述。1986年🫖,“環氧乙烷銀催化劑”等研究成果被國家教委評為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二)厚積薄發無功處
終成,單層分散史書
從事引進裝置配套催化劑的研究🙅🏿♀️,是唐有祺的研究工作面向生產實際的良好起點🤘🏿。在研製環氧乙烷-銀催化劑時,石化廠的技術員向唐有祺請教高效催化劑問題。(《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朱晶、葉青🧑🏻💼,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p48)當時國產催化劑效率比國外新出的催化劑效率低三個數量級。技術人員詢問唐有祺,是否能夠達到這麽高的催化效率。唐有祺開始思考高效催化劑的問題😅。經過簡單估算🎧👩❤️👩,唐有祺認為,若TiCl3在載體表面分布成單分子層👏🏿,暴露在表面的活性組分可增高三個數量級🤸♀️,催化效率就會提升1000倍。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和謝有暢及其他同事們利用X-射線衍射法對負載於MgCl2表面的TiCl3進行了研究,發現研磨後的TiCl3在載體表面的確發生了單層分散。之後,唐有祺等又證實,氧化物和鹽類可以在遠低於熔點的情況下😬,在載體表面自發單層分散,並且單位面積載體有飽和分散量。由此🧑🏽🎓,唐有祺確定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效應🚵🏿♀️:當不超過閾值的晶態氧化物或鹽類與載體混合後,在不甚高的溫度下熱處理時,都能自發地單層分散到載體表面上。而超過的部分一定留在晶態中,不會在分散的表面單層發展為多層。這就是自發單層分散原理👨🏻🦰。正是由於從微觀結構的視角出發,在理解結構與性能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運用結構化學的概念解決問題,自發單層分散原理後來成為設計和製備基於這一類體系的催化劑🎄、吸附劑和固體電解質等功能體系的科學依據,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贊譽。鑒於自發單層分散原理的重大科學貢獻及其巨大的應用價值,1987年,國家教委為唐有祺的科研團隊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後來,謝有暢的課題組根據這個原理繼續研究🧗🏼♀️,得到了對CO有極高吸附容量和選擇性的高效吸附劑🙍🏿♀️,並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之上實現了大規模工業生產,年均產值數億元。該吸附劑性能居國際領先水平,獲中🧑🏻🍳、美、加三國發明專利📅,獲國家級新產品證書,為我國煤化工產業提供了高純度CO這一基本原料🛤👨👦,解決了低成本從半水煤氣等原料中分離高純CO的難題👱🏼♂️,為中國煤化工的發展和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
催化劑的研究不僅讓唐有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為石化行業解決了重要的技術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他讓唐有祺為物理化學探索出了一個面向實際的科研方向🧑🏻⚕️,更是對日後“分子工程學”學術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待續)
專題鏈接: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