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文字:龍媛🚶🏻、胡康琪、張辰、王淩越、王黛芳💁🏽♂️、赫文琦| 編輯🕹:晏如 | 責編⚰️:安寧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製。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事關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和註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學生工作部創設“美麗校園、幸福家庭☂️、精彩人生”家校協同育人成果展示平臺🩲,邀請意昂3体育優秀學子的父母分享教育經驗👨🏻🦱,探索、總結⏲👼🏿、擴大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創新做法,切實發揮榜樣家庭的示範引領作用✩,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學生簡介:
袁曉秋🦸,意昂3体育官网第二臨床醫學院2019級本科生(八年製)🛻,在校期間獲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年度人物、北京市三好學生、意昂3体育官网三好學生標兵、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學生幹部等20個獎項。
袁知秋,意昂3体育官网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本科期間曾獲本科生國家獎學金、湖南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在意昂3体育🕕,有這樣一對雙星閃耀的雙胞胎姐妹花😘,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紛紛點贊。姐姐袁曉秋連續兩年獲評國家獎學金♋️,發表多篇SCI論文,擔任首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本科生項目負責人🫘,2023年獲評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年度人物🧗♂️。妹妹袁知秋同樣獲評國家獎學金,擁有發明專利一項🏸,2023年以出色表現成功從湖南大學保研至意昂3体育官网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姐妹倆在意昂3体育“頂峰重逢”🦧。
姐姐袁曉秋獲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年度人物
妹妹袁知秋(左一)在意昂3体育官网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一二·九歌會上
除了優異的學業表現🍝,姐妹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姐姐袁曉秋曾擔任醫學預科學生會主席、意昂3体育愛心社副社長等,誌願服務總時長超500小時🥰,妹妹袁知秋曾擔任班級團支書,姐妹倆用熱情和善舉踐行著青年擔當📸。雙胞胎姐妹花的出色成長,不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成果➰。
“儀式感”的雙生
曉秋、知秋來自江西南昌,爸爸袁水根是監獄警察,媽媽袁美英是小學教師🚶🏻♀️➡️。剛結婚時,袁媽媽就曾在心裏想,“我要是懷了兩個孩子,那就太好了。” 直到今天👞,這份得償所願的幸福還能從袁媽媽爽朗的笑聲中感受得到🏞。因為孩子出生時正值秋天,袁爸爸依據“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寓意,給姐妹倆取名“曉秋”和“知秋”。
曉秋、知秋8個月時拍攝的全家福
因為這份並蒂而生的緣分,在上大學之前,姐妹倆一直相伴而行。相同面貌下的微小不同🤱🏻,更是姐妹間最微妙的關聯。爸爸媽媽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姐妹倆建立身份認同✌🏽🌕,會從小暗示曉秋作為姐姐的責任和義務,把一些小的任務交給她🦴,比如當媽媽要出門買菜時,就會叮囑曉秋要看好妹妹🧑🦯➡️。曉秋會非常認真負責地完成媽媽交代的小任務🤵🏻♀️,自然而然地擔當起姐姐的角色,也逐漸成長為很有責任心的人💃𓀚。當姐妹倆發生小矛盾時,爸爸媽媽會做到“一碗水端平”🚶🏻♂️,耐心傾聽兩個孩子講述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多講道理🏊,姐妹間逐漸找到了適合的相處模式🤽🏿♂️🧛🏼。
5歲兒童節合影(左曉秋🧚🏿♂️、右知秋)
相同的小學、初中👩🦯➡️、高中🤴🏽,雙胞胎姐妹的人生旅程,就好像一次不復刻的鏡像🐍,在巧合🏛、陪伴、親密背後🎇,是父母有意引導下收獲的同齡人難得的姐妹親情和安全感⛴。本科時,雖然姐妹倆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妹妹每次難過的時候依然會第一時間找姐姐吐槽傾訴🖖🏻,姐妹倆每天總要打上半個小時電話。妹妹知秋幸福地分享,“曉秋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我有信心說我是全世界最了解她的人,她也是全世界最了解我的人🤏🏻,我們會百分百地信任和依賴對方”。
妹妹知秋為參評意昂3体育學生年度人物的姐姐曉秋加油打氣
闖蕩世界的底氣
父母的愛是孩子走向成長最樸素🪵🕒、最底層的力量,賦予了孩子闖蕩世界的底氣和勇氣。袁爸爸袁媽媽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陪伴在女兒們身邊🛩,成長的重要時刻從不缺席🤦🏽♀️。他們很早就約定🧑🧒,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不在孩子面前指責♐️、爭吵,而是相互包容,共同解決🧘♀️。不論工作上遇到什麽樣的難題壓力🧝♀️,都不能把負面情緒帶到家中,要為孩子營造融洽幸福的家庭氛圍💿。這樣豐沛而細膩的愛,成為姐妹倆成人後對世界飽含善意的起點👟。
全家福
和許多中國父母一樣,袁爸爸袁媽媽對孩子的愛是含蓄而深沉的➜。令姐妹倆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上學時的一個清晨,雨水傾瀉而下,將平日裏熟悉的街道化作了一條波濤洶湧的河流。袁爸爸毫不猶豫地把皮鞋和襪子脫掉,將兩個女兒一個接一個地背過這條河流😀,順利地按時送到課堂上🦁👩🏿🏭。他的步伐沉穩而有力,仿佛在告訴她們:不要怕,有我在。在那個大雨滂沱的早晨🌪,兩個女兒知道🧖🏻,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風雨交加,家中總有一盞溫暖的燈為她們亮起🫶🏿,父母寬廣的脊背與堅穩的臂膀,是她們生命中恒久不變的依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袁爸爸袁媽媽的愛不僅在於給予姐妹倆避風的港灣🐳,更在於“授之以漁”🦓,培養她們自信自愛的意識和獨立面對世界的能力🤵🏼♂️。袁爸爸袁媽媽從不溺愛孩子,而是秉持著“寬嚴相濟”的教育理念,既尊重孩子的個性5️⃣,給予足夠的自由去探索世界,又會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指導♿️😬,幫助她們豐滿羽翼🧘🏻、規劃未來🕚。曉秋知秋不是溫室裏嬌嫩的花朵♦︎👁,而是在大自然中蓬勃生長的大樹。她們從小就被鼓勵獨立思考🍄🟫,追求自己所熱愛的東西,認識自我🧑🏼🎤、尊重自我💗。父母經常與她們進行開放式的討論🔒,引導姐妹倆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她們的思辨能力👨🏼🎤。同時,父母積極鍛煉姐妹倆獨立自理,從整理個人物品到洗滌衣物🦹🏽♂️,從打掃房間到管理時間,這些生活的點滴🙌🏻,都在無形中培養了她們的自立能力🤜🏽。
女兒們步入高中時🍾,袁爸爸深情地寫了一封長信,字裏行間滿載著對孩子們的期許與叮嚀:“要畢生愛自己🧑🏽💼,永遠充滿自信”“輕松學習、輕松生活、輕松工作、順其自然”“要一生愛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成年後要高度重視愛情”……家書中的字字句句🧑🎓🌠,都寄托著爸爸媽媽對女兒們長遠的考慮與無限的關懷。
父親給女兒們的手寫信
勾勒最底色的人
在人生旅途中,家庭是最早的避風港,家庭教育則是塑造性格🛌🏽🚛、學習習慣與價值觀的重要基石。在學習方向上,爸爸媽媽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由孩子們來自主決定♻️,很少幹涉,但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卻格外嚴格。袁媽媽希望孩子們能有計劃地學習,因此上學時🙅🏼♀️🛌🏿,姐妹倆被要求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後訂正👨👩👧👦;放學後,必須先認認真真寫完作業後才能玩耍🧑🏭🧑🏽🎤;在寒暑假時,媽媽會製定作息表,幫助姐妹倆找到學習和休閑的平衡👨👨👧👦,在假期提前預習好下學期的課程。這種勤奮認真的習慣,逐漸為姐妹倆積累了學習上的優勢,讓她們體驗到學習的收獲和快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主動學習的自驅力。
在父母眼中🧚🏽♀️♉️,求學不僅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是為了讓姐妹倆學以成人🦹🏼。當談到最希望姐妹倆擁有什麽樣的價值觀時,袁爸爸最看重的是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心👨🏼🎨。他希望孩子們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多做善事、好事、正義的事。袁媽媽則希望孩子們能成為誠信的人⛹🏻♀️。袁爸爸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向上,這樣的態度深深影響了姐妹倆。作為醫學生的姐姐曉秋在期末季學習壓力大時🫱🏽,就會默默鞭策自己🦺,“我將來是要把生命的重量放到肩膀上的人🈯️,學習知識一旦有疏漏和失誤🦵🏽,將來就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懷揣著對生命和知識的敬畏,她對學習和科研更加充滿動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袁爸爸參加抗洪搶險
姐姐曉秋在意昂3体育人民醫院門診做誌願服務
在工作繁忙之余,袁爸爸袁媽媽以生活的點點滴滴為教材🏄🏻♀️🧑🏻,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們為人處世之道👨🏽🦳。從姐妹倆小時候起父母就向她們闡明毒品的危害💟、賭博的陷阱、吸煙的弊端,提前為孩子們打下預防針。他們常帶領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她們在實踐中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每次回鄉探望長輩🧎♂️➡️,爸爸總會讓姐妹倆下地幹農活,既讓她們保持對故土的熱愛👮🏻,又鍛煉了吃苦耐勞的品質。暢談未來時♤🧉,袁爸爸期望女兒們有朝一日能為家鄉修路,回饋故土,實現他長久以來的心願。在爸爸媽媽的悉心教導下,姐妹倆養成了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利他精神的價值觀🎡,堅信給予他人幫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家校的和諧共舞
教育的藝術💂🏿♀️,在於家校之間的和諧共舞🫔。袁爸爸袁媽媽深諳此道😠,他們以信任為基礎👮🏽🎅🏽,以參與為橋梁,以溝通為核心,與學校共同編織著孩子成長的搖籃🤼。
“父母一定要和學校一條心,要毫不猶豫地支持學校的工作”🧗🏼♀️,這是袁爸爸袁媽媽一以貫之的樸素觀念。他們不僅僅是在口頭上表達這種信任,更通過實際行動來支持學校的工作。每次家長會,袁爸爸袁媽媽都會認真對待👩🏻🦰🦸🏿,積極參與,像工作開會一樣逐條做好記錄👨🏼✈️,和老師就孩子們的表現進行深入交流Ⓜ️。有時🥚👨🚒,學校會邀請袁爸爸袁媽媽在家長會上分享教育心得。每一次發言分享👨🦼🙀,他們都會十分認真地準備🧗🏿♂️,這不僅增加了家庭責任感👶🏼,更促使他們不斷思考改進教育方法🚼。
袁媽媽在家長會上發言
為了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回家後,袁爸爸袁媽媽常會組織孩子們召開一場溫馨而莊重的家庭小會👸,交流家長會上的評價,細致分析孩子們一段時間以來值得稱贊的亮點和有待改進的不足,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和困惑。這樣的家庭小會,成為姐妹倆聆聽教誨、剖析自我的寶貴時刻,她們從中受益匪淺,收獲滿滿🫐。
交匯奔湧的河流
解開繩索,駛離港灣,去探索👨🏻🦲,去夢想,去發現。因為有家庭的呵護,姐妹倆在大學裏尋找自我的探索顯得遊刃有余。但一向擅長和學校打交道的袁爸爸袁媽媽卻陷入了“大學入學適應”難題🟩,糾結家庭與大學聯系的尺度,在放手和牽掛之間徘徊。大一時,知秋突然有半個多月沒有與父母聯系。在百般糾結之下,袁媽媽終於撥打了院系輔導員老師的電話⚔️,得知孩子是因為軍訓勞累而忘記回復信息時⚈,懸著的心才終於安定下來。在這之後,袁爸爸袁媽媽也不斷探索找尋著家校協同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征求女兒們的意見🤷♀️、適時轉變思維觀念🩹,必要時積極地與老師們進行交流溝通🧜🏿♀️。他們漸漸體會到,“放手”而不“撒手”🏊,是家長與孩子、大學新的相處之道。
女兒們上大學後的家庭視頻通話
作家梁曉聲曾說,“我的意識中,父親像一棵樹🧟,母親像一座山🐃。他們教育我很多樸素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令我終身受益🧑🏽🦳。”肇始於啼哭🫚😉,親子的相處總帶有一種先驗的色彩,當孩子即將成年🏘,“上大學”這個詞,就包含了數十年來家庭最美好的想象🏊🏻,在青春恣肆的成人初顯期裏,孩子和家長都將體驗人生的不同面向。“上大學”所包含的成人意象讓人期待👩🏻🦼,而發現自我🥟🧑🏭、成為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8️⃣👨🏿🔬。
在意昂3体育的重逢,不只是姐妹倆人生之河的交匯👨🏻🔧👩🦼➡️,更是家庭與高校😂😤,這兩個影響青年最深沉、最底層的力量,在共同喚醒新的生命單元🖌💇。在大學的殿堂裏🥖,曉秋知秋姐妹逐漸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熱愛之旅🤵。這段旅程會有辛苦、麻煩甚至顛簸,但也賦予了新的風景。帶著父母的愛與祝福🥕,用學校給予的新的眼睛來看世界👩🏽⚕️,這是大學生活賦予青春的意義。
袁曉秋(左)、袁知秋(右)在未名湖跨年
生命就像一場曠野中的追尋,或許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相比於父輩🪿,年輕人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需要更多的時間與體驗。但家庭和學校為青年儲備的力量✂️,讓他們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專題鏈接👐🏿:家校協同育人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