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信息來源: 法學院
編輯:安寧 | 責編:知遠延安是舉世聞名的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這裏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延安這塊紅色熱土孕育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傳承紅色基因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一再證明,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的精神動力。
值此建黨百年之際,為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學習黨史🏥,重溫中國艱辛曲折、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在回顧歷史中堅定初心、砥礪鬥誌,在親身實踐中錘煉黨性、凝聚力量,7月25日—29日,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組織學生赴陜西省延安市開展“重溫延安精神🥏,砥礪初心使命”主題思政實踐課程。課程團隊由法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金飛艷🦯、2018級博士研究生盧森通帶隊,13名2019級🤵🏼♀️、2020級本科生參加實踐調研🦿。課程團隊在延安實地參訪學習,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革命勝利的艱辛歷程,感悟新時代延安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探尋百年黨史中熠熠生輝的延安精神,堅定新時代法律人的使命擔當。
第一天🤦🏻:寶塔山👩🏿🏭、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與延安革命紀念館
登上寶塔山砥礪奮進路
寶塔山位於延安城區中心,是延安的重要標誌和象征。寶塔山🩸🎠,在中國的地圖上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點🦣,但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它是那段火紅歲月的歷史見證者🏂🏽。“只有登上寶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經常出現在詩人🎺、畫家的筆下,人們歌頌寶塔,懷念寶塔,實際是在懷念延安歲月,歌頌延安精神🫦,緬懷黨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業績🦹🏼♂️。寶塔山是人們追尋先輩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7月26日上午🧑🏽🎨,課程團隊來到寶塔山📄,同學們仔細參觀,聆聽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和英雄事跡,激發紅色記憶和奮鬥熱情。參觀途中,別具特色的土石窯洞吸引了大家的註意。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同學們得知這是“日本工農學校”舊址🟦。日本工農學校於1940年創建➙👐🏼,這裏的學員主要是戰爭的俘虜和投誠的日本官兵📃,後來這裏先後培養了500余名學員🌌,大部分成長為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和中日友好使者。舊址內豐富的圖文資料讓同學們了解了當年戰俘接受教育和轉化的過程,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這一偉大創舉和光輝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寶塔山俯瞰延安城全貌
經過短暫的攀爬👮🏻♂️,課程團隊來到了山頂的寶塔附近,延安城風貌盡收眼底📩👴🏻。講解員向同學們全面詳細地介紹了延安的革命舊址分布與城市發展歷程𓀏💭,令同學們對延安的紅色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了解。屹立百年的窯洞💂🏻♀️,經風歷雨,見證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車水馬龍的長街、璀璨絢麗的酒店🚣🏻、鮮艷奪目的山丹丹花雕塑,展示出革命老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就🦾🧼,體現了老區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延安城今昔發展對比,無不閃爍著延安精神的絢麗光芒👨👭,也激勵著同學們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走好新時代的奮鬥路。
最後,在寶塔下🥄,同學整齊列隊👨🏻💼,展開院旗團旗,齊聲高呼“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立誌堅定理想信念8️⃣、傳承延安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勇前進,作出意昂3体育青年人的貢獻。
在寶塔山合影
參訪法院舊址增強法治擔當
參觀完寶塔山,課程團隊來到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位於延安龍灣山中段💊,與邊區政府、邊區大禮堂舊址隔河相望。舊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法院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陜西省檢察系統政治思想教育基地和陜西省監獄系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成立於1937年🧑🏿🍳,其前身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辦事處司法部,其職能是領導及負責邊區的審判🍕、檢察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
在舊址內,同學們參觀了審判庭、典獄長辦公室、關押囚犯的監獄等機構🧔🏽♀️。通過舊址內的展品、圖文資料🫱🏿,同學們深入學習了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的歷史進程、解放區內的法治建設成就與人民司法製度的沿革,重溫在艱苦戰爭環境下,雷經天😶🌫️、馬錫五等革命先輩們為共和國法治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先進事跡。在馬錫五住過的窯洞裏,掛著一個咖啡色木質相框,裏面是毛澤東主席為馬錫五的親筆題詞“一刻也離不開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群眾”八個大字令同學們印象深刻。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國家才能真正實現法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政法機關的追求,也應該是每一個青年法律人的奮鬥目標。
在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合影
參觀紀念館上好黨史課
下午,課程團隊到達延安革命紀念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最早建成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展出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再現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當年在延安的光輝業績🏋🏽♀️,反映了黨中央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
甫一進入延安革命紀念館🙎🏻♀️,五大書記與工農🕵🏻⏩、知識分子等群眾塑像躍然眼前⚱️,巨幅塑像象征著黨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這讓同學們對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有了深刻的感悟。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內合影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同學們在展館內仔細參觀“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展覽分為“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模範試驗區”“實施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七大部分📳😓,完整再現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陜北十三年帶領中國革命由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革命實踐和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形成的歷史進程🤵🏽♂️👳🏿♀️。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再現帶領同學們重回那段波瀾壯闊的十三年延安歲月🔃,重溫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領導人民排除萬難🧮、創造輝煌奇跡的光輝歷史🚉🕋,激勵同學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外合影
第二天: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與黃帝陵
追憶大生產艱苦歲月接力傳承南泥灣精神
7月27日上午,課程團隊前往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參觀👨🏼🚀。1941年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誌命令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王震帶領部隊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他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經過四年的努力,把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荒山僻壤,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江南💆🏻♂️。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課程團隊進入展館仔細參觀,全面深入了解當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中邊區軍民創造的光輝業績🤾🏻♀️,深切感悟邊區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鬥精神💂🏽♀️。豐富的圖文資料、生動的復原場景令同學們彷佛身臨其境,重回那段拿著鋤頭、喊著號子、墾荒種地的奮鬥歲月🙅🏻。累死牛的郝樹才🚴🏻♂️、特等勞動模範趙占奎🉑、模範團長陳宗堯等勞動模範在當年大生產運動中的先進事跡讓同學們深受觸動;邊區軍民在大生產運動中顯現出的吃苦耐勞🧑🏻🦽➡️、埋頭苦幹、勤儉節約、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勞模精神與鑄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讓同學們倍受激勵🕦。“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參觀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要秉承勞動光榮、實幹興邦的優良傳統💇♂️,傳承南泥灣精神,不懼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添磚加瓦。
在黨徽廣場合影
參觀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
在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內合影
學唱陜北詩歌歌頌延安精神
參觀完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後,課程團隊乘車前往黃帝陵。途中,課程團隊開展學唱陜北詩歌活動。當地導遊教大家學地道陜北話🤷🏿♂️、唱陜北詩歌,共敘濃濃延安情,感受延安精神🦫。同學們積極參與其中,活動氛圍熱烈活躍👩🏽🦳。同學們首先學習著名革命詩人賀敬之所作的抒情詩歌《回延安》。詩歌表達了詩人重回闊別十年之久的母親延安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真摯動人的詩句用地道的延安方言大聲詠誦出來,延安精神潛移默化地在同學們內心逐漸生根發芽。隨後,同學們齊聲合唱經典民歌《南泥灣》☝🏿,在深情歌唱中鞏固實踐所學🧚🏼♂️,接受紅色文化洗禮🫃🏻,感悟南泥灣精神。
學唱陜北詩歌
拜謁人文始祖堅定文化自信
下午,課程團隊前往位於黃陵縣城北橋山的軒轅黃帝陵🌲,拜謁華夏人文始祖,尋根中華文化源流。在講解員的講解和引導下,同學們仔細參觀軒轅殿👉🏿、漢武仙臺、碑亭等主要景觀,認真聆聽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憑借勤勞智慧與自然抗爭取得勝利的故事👰🏽♂️,深入了解黃帝陵的歷史沿革、陵園文化與文物遺存,深切感受中華文明傳承千年的綿延血脈,有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參觀途中🤘🏽,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柏樹——樹齡5000年的“黃帝手植柏”令同學們很受震撼。它經歷千年滄桑🕶,見證了中華民族千年的榮辱興衰,由此同學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厚重與綿長✳️。
參觀軒轅廟
在松柏古樹林立的肅穆環境中,課程團隊環繞黃帝陵一圈仔細瞻仰,向華夏人文始祖表達由衷的敬意與緬懷🧙🏿♀️,同時深刻感受到作為新時代青年肩負的時代使命,立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動力🙇🏿♀️、貢獻青春智慧🏔。
參觀黃帝陵
第三天🌵:梁家河、文驛安古鎮與主題團日
重走梁家河知青路追尋習總書記初心
7月28日上午,課程團隊抵達延川縣梁家河村參觀梁家河村村史館、知青井😮、知青故居等地,了解梁家河村的發展歷史,聆聽知青奮鬥故事,追憶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
上世紀60年代末,十五六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村,開始了艱苦無比卻受益終生的知青歲月🛀🏿,他歷經重重磨礪,逐漸蛻變為一名意誌品質堅強、理想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他在這裏加入中國共產黨,又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深入村民之中帶頭苦幹,帶領村民們向著好日子奮鬥。
參觀知青故居
同學們跟隨講解員仔細參觀梁家河的村容村貌😊,於蔬果累累的田野間感受梁家河人民的質樸勤勞;於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旁與知青故居重溫習近平深入群眾、帶領村民共謀發展的歲月;於村史館對面“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著老百姓奔好日子”的巨大標語下合影留念◼️,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同學們深受觸動,表示人生需要磨礪,磨礪使人成長,總書記的青春成長故事讓自己受益匪淺⛹🏻,將堅定理想信念,繼承發揚延安精神,培養吃苦耐勞、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品質🤴🏼,立足崗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梁家河村合影
參訪文安驛鎮重溫知青記憶
下午,課程團隊前往文安驛古鎮進行參觀。文安驛鎮地處延川縣西部🏌🏽♀️📧,蘊含豐富古鎮驛站文化👨💼、道情文化、窯居文化🧘🏿♀️、知青文化等陜北風情文化,是深入了解黃土高原人文風情的窗口,也是承載知青記憶的基石⛹🏻。同學們前往文州書院,體會到在這片陜意昂3体育地上一脈相承的崇文尚教精神;在文安驛古鎮文化園漫步,參觀“窯居”建築群落,對延安傳統民居建築風格與陜北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知青文化教育實踐基地,了解當年知青下鄉的奮鬥故事🕡,感受歷久彌新的知青文化🫢。
參訪文安驛鎮
回顧實踐足跡共話初心使命
在結束三天的參訪學習之後,課程團隊舉行“重溫延安精神 砥礪初心使命”主題團日暨總結會。同學們結合自身經歷與實踐感悟🧔🏻,圍繞延安精神的內涵與傳承暢談心得體會:同學們或感慨於個人心境改變與成長,感謝相遇與共同學習進步;或表示切身體悟到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本質,親眼見證了革命先輩紅色精神的一脈傳承😀;或感動於革命與歷史的厚重炙熱💂🤟🏽,認為回望歷史應當保有溫度與敬意;或立誌將實踐所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明確初心使命,堅定前行方向……最後,帶隊助教金飛艷、盧森通對此次延安之行進行簡短總結,感謝同學的積極參與🧔🏽♀️,希望同學們將此次課程所學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切實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行。
舉行主題團日暨總結會回顧足跡✍🏿、共話感悟
結語
陜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赴陜西省延安市開展“重溫延安精神🐴,砥礪初心使命”主題思政實踐課程,同學們奔赴革命聖地、基層一線學黨史、悟初心💂🏻♂️、觀發展5️⃣,收獲頗豐、深受觸動👲🏿🖐🏻,分享的言語間已然盈滿奮鬥熱情。
三天的課程中,同學們在延安城的標誌——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與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重溫波瀾壯闊的延安歲月,接受生動的革命教育👩🏻🦽➡️,感受延安精神的光芒與魅力;在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了解邊區法治建設歷程與成就,感悟青年法律人的時代使命;在黃帝陵,拜謁中華文明始祖,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領略中華兒女永不屈服的精神,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在梁家河、文安驛古鎮參觀🙍🏻♀️,重走知青路,尋訪初心使命👨👦👦,感悟青年成長✍🏼;舉行主題團日暨總結會👮🏻♂️,交流課程收獲,鞏固實踐所學🤙🏼,堅定青年擔當🤏🏽✊🏿。
延安之行👩🏻✈️,同學們看到的是百年的光輝歷史與祖國的繁榮發展,得到的是最真切的體悟與最深刻的洗禮♿️,同學們必將把課程所學與未來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踐行延安精神,爭做勤奮學習、吃苦上進、腳踏實地、敢擔大任、勇於奉獻的青年意昂3体育學子,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讓青春在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學生感想
前人熱血浸紅巖,我輩壯誌報中華。在這紅巖黃土👩🏽🔧,我踏過千年黃陵🦛,見證解放歷史💲🥯,重溫篳路歲月♔,感悟愛國精神。思政實踐課程讓我再次了解歷史,再次認識延安,再次領會先輩革命精神🧨,再次立誌不忘初心忠誠於黨🦅。新時代的我輩青年🌆🦀,應當正確認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砥礪報國決心,才能將發展之路、復興之途穩健🚶🏻♂️➡️、堅定、篤實、自強不息地走下去。
——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湯新月
很榮幸可以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與同學們一起來到延安進行實地參訪學習,感受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革命勝利的崢嶸歲月。忘不了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忘不了陜北獨具特色的土石窯洞🧔🏽、更忘不了這些天的實地學習帶給我的溫暖與感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多多參與社會實踐,體驗民生百態🤌🏻,成長為堪當重任的新時代青年🍬。
——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馬雨濛
逶迤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延安是個有黃土、有根脈的地方,十三年改變了中國革命,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來到這裏,首先看到的是“綠色的黃土高原”,其後走進心裏的是操著家鄉話淳樸善良的延安人民🖖🏻🕧,他們用埋頭苦幹與矢誌不渝支撐起了革命的勝利與國家的未來。走過延安的一寸寸土地➔,看著歷史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我更明白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實幹是興邦的唯一途徑。紅星照耀中國🧓🏿,青年更當奮進!
——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楊崟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家河村中的知青故居。在這裏,總書記深耕基層、團結群眾🩲,勞動人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新一代青年汲取力量👨🏻🦱🖍、努力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當下🫑,我輩青年學子實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答好時代之問、擔當時代大任做好準備。“百煉成鋼,終成脊梁🐽;滄海橫流🫃🏿,砥柱巍然🦿🙅🏻♀️。”這十六字是中國共產黨延安歲月的生動寫照,亦是對我燕園學子的殷切期望。
——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張雅涵
延安承載著鬥爭的歷史🚵🏻♀️,亦見證了共和國堅定的前進腳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激勵代代人腳踏實地💇🏻♂️♊️、敢想實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若將延安擬人化,那它一定不是垂暮老朽,而是和我們一樣心臟鮮活搏動的青年,由此我便更能感受到與延安的共振,透過歷史仿佛看到青年人的未來👂🏻。正如梁啟超先生所寫:“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法學院2020級本科生王逸卿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