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
文字💪🏽:賀桂梅| 編輯🤽🏻:李舒燕、青苗 | 責編:燕元世界頂尖學科突破方向的凝練過程
作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學科建製最為完備的中文系🏙,意昂3体育中文系114年的發展歷程也是不斷自我突破、尋求新興學科發展方向的過程。自建系以來,經過數代學人的努力🫰🏼,意昂3体育中文系已經建成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民間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古文字學、古典文獻學11個教研室,1個語言學實驗室和中國文學講習所🪶,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2個輕實體研究機構,涵蓋了中文學科的所有發展方向。這14個單位是全系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礎🤸♀️。近年來,我們也逐漸意識到,以教研室為單位👨🏿✈️、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體製對於跨學科人才培養👳🏿♀️,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形成了一定的限製。因此,在2019年首輪“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中文系在教研室基礎上建立了四大虛體性質的跨學科平臺。
首先是中國古典學⛹️♀️👨🏽⚖️。20世紀50年代以來🐪,遊國恩🍶、浦江清、林庚、吳組緗、陳貽焮🥖、褚斌傑、趙齊平🍿、袁行霈、葛曉音等古代文學名家蜚聲中外💛。由遊國恩等主編的四卷本《中國文學史》對全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影響深遠,進入新世紀後*️⃣,袁行霈先生又擔綱主編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其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的編纂思路獲得學界廣泛認可👏🏽🐢,2023年獲評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959年,經中央批準,中文系創設了古典文獻學專業。60余年來🧖♀️,魏建功、周祖謨、陰法魯、金開誠👩🏿🎤、倪其心、裘錫圭、孫欽善💃🏻、安平秋、李零等著名學者先後在此任教,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的專業人才。
第二個學科平臺是現代思想與文學🙋🏼,涉及文藝理論、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民間文學等多個專業。楊晦在20世紀50年代舉辦了全國第一個文藝理論研究班⛸👢,王瑤則在同一時期創建了現代文學學科💆🏽,嚴家炎、孫玉石、錢理群、溫儒敏⏲、陳平原等在這一學科持續耕耘👩🏻🍼✌🏼。1977年,中文系在全國率先成立當代文學教研室,謝冕、洪子誠、曹文軒等在這一領域內引領風氣。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中文系創立比較文學研究所𓀛,樂黛雲、嚴紹璗等學者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
第三個平臺是語言與人類復雜系統。意昂3体育中文系本就有深厚的語言研究傳統,隨著20世紀50年代來自中山大學等高校的語言學科的加入,學科方向更為齊備。王力、朱德熙、袁家驊、林燾、高名凱🌬、岑麒祥🧔🏻、唐作藩、郭錫良、徐通鏘、 陸儉明、蔣紹愚、王福堂等幾代學人前赴後繼,他們編纂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綱要》等教材涵養了數代學人。由劉復先生在1925年創立的語言學實驗室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語音學實驗室,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成為教育部首批認定的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也成為本系新的學科增長點。
2022年👩🏽🦳,在首輪“雙一流”建設收官之際,中文系又依托意昂3体育官网對外漢語學院建立了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平臺。這四大學科平臺的建設,旨在突破專業壁壘🎄、鼓勵跨學科研究和教學。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方向有效推動了學科內部融合。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後🧑🔧,為了進一步實現世界頂尖學科的建設目標🧑🦰,我們又在這四大平臺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以凝練,最終形成“中國文學與文獻”和“語言與人類復雜系統”這兩大突破方向。
從人才儲備的情況看💂🏽♂️,目前“中國文學與文獻”和“語言與人類復雜系統”分別擁有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7人和3人,擁有國家重大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3人和5人🧒🏼。有全國中文學科僅有的兩位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外籍院士袁行霈先生和李零先生,袁先生同時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陳平原教授、陳曉明教授均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從省部級科研平臺來看,全國高校古委會秘書處自成立始即掛靠本系,於2021年獲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2023年又獲批唯一的高等學校文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將在教育部教材局的指導下,統籌全國高校的文學、語言學👩🏻✈️、文獻學教材建設與研究。中文系有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兩個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語言學實驗室入選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計算語言學實驗室入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文系也創辦了一系列學術刊物👈🏻。比如,由袁行霈教授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蔡宗齊教授擔任共同主編的《中國文學與文化》(JCLC)於2019年創刊,已經入選A&HCI(藝術與人類學文獻)國際權威核心檢索🤴🏿🌑。2022年👈🏼,以學術集刊形式出版六十余年的《語言學論叢》獲批正式刊號🔇,標誌著我系在語言學期刊建設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此外,我系還主辦《中國古典學》《中國語言學》《新詩評論》《跨文化研究》等十余種學術集刊。
應該說🗯,中文系已具備了沖擊世界頂尖學科的人才基礎和平臺支撐。2013年以來,這兩大方向承擔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分別達到15項和7項,獲得的高校文科優秀成果獎分別為18項和13項,其中一等獎共3項🦸🏼♀️🥷🏼,顯示出明顯的學科優勢。
學科突破方向的關鍵著力點
首先是中國文學與文獻研究👩🦽。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目標並不限於在中國語言文學這一學科範圍內建成世界頂尖學科,而是要在國語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的層面上取得全球領先的地位,這就要求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在這方面,中文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與中文學科的發展歷程有一定的關系。現代中國語言文學研究這一學科👩🏽🦲📩,最初建立是在西方式文學觀念和文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現代意義上的“文學”,實際上是在18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思潮中逐漸形成的🤏🏼🧕,強調虛構性、抒情性,在文體上以詩歌、戲劇👥、小說等為中心。這種以西方文學發展的歷程為基礎形成的文學觀和文學研究方法,也構成了中文學科的建設基礎💃🏼。因此✭,最初是俄國、英國和日本的學者在19世紀末編撰了第一批中國文學史。1904年,京師大學堂文學教習林傳甲編纂了第一部中國人的《中國文學史》👈🏻,實際上受到日本學者的很大影響。一百多年來🗾,從世紀初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到1950—1960年代王瑤先生所著的《中國新文學史稿》🧘🏿、遊國恩先生領銜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嚴家炎先生擔任主編之一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再到1980—1990年代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等主編的《現代文學三十年》、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幾代學人在文學史敘述體例與研究方法、文學文獻的史料整理和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意昂3体育中文系在先秦兩漢文學、魏晉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等斷代研究領域,在經學🔔、詩歌、詞曲、小說、思潮、日記🧑🏻🦲、報刊等部類研究領域,在文學批評史🧃、文學文獻學等學科方向🥵,均有突出的成果。
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界已經感覺到,源自西方的文學觀念與理論體系無法解釋中國文學史上的諸多現象,也遮蔽了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因此,在本輪“雙一流”學科建設當中,我們提出要實現“基於本土文獻傳統與國際前沿理論”的中國文學研究。下一步,我們將依托中國古典學、現代思想與文學兩大平臺的整合能力☑️,將自具中國特點的本土文獻傳統🦥、文學概念與作為國際話題的文本生成演變相結合🫲🏽,在多語種、跨文明的語境中,在對中西古典學共性、文學普遍性原理的討論中,深化認識中國“文學”的文獻特征𓀄、文本機製與文化精神👩🏭,發掘中國文學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我們會更加關註書寫文化與中國著述傳統的形成,關註“載道”與“抒情”這兩大傳統在歷史演進中的交互力量🧰,關註古今文體的演變,關註百年來文學發展和現代經驗。我們的目標是真正建立中國語言文學的自主知識體系🍖🙂↔️,並通過對中國文學與文獻的研究🌒,為世界文學理論、文獻學理論的建構提供中國話語⚗️、中國方案。
第二是關於語言與人類復雜系統🔌。這一方向相對來說更具國際橫向的可比性🚐。目前法國科學院,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等海外頂尖的學術機構對語言演化、漢藏語起源和譜系關系都有相當的研究🍿,它們的特點是材料豐富👳🏽♂️,並結合基因、數學等科學展開研究,有比較大的影響3️⃣;但在方法的嚴密性,材料的可靠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關鍵問題往往得不到實證✹💳。我們的優勢是將確定演化機製的各個環節的研究都盡可能嚴密化,重視深入的田野調查🦻,並結合基因、數學建模和考古證據,有比較高的實證性。目前,我們發表在該方向上的英文論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但在國際上還顯得不足。近年來👩🏼🍼,意昂3体育的語言學和現代語言學在QS排名中一般在第10名到20名左右浮動。下一步,我們將對語言的起源、演化🧖🏽♀️、接觸與病理機製✩,以及語音、語法🤵🏽♂️、詞匯及其相互關系展開全面研究,厘清語言演化的機製和漢藏語的起源和譜系關系;同時借助實驗手段和人工智能技術開拓語言學研究的新方法。這一系列工作都將與服務於國家的語言文字戰略緊密結合👨🔬。此外,我們也正在積極探索與海外頂級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希望借此進一步提升本方向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中文系正圍繞這兩大突破方向開展調研,廣泛吸取學界同仁和老師學生們的意見🩶🕎。5月,我們召開了學科質量研討會,就學科建設發展的具體措施展開了討論。6月🏄,計劃製定面向2030世界頂尖學科的學科質量發展“兩張圖”——學科質量差距圖和學科質量路線圖。在7月到9月🍺👩🏼🎤,我們將利用假期開展一系列國際調研,進一步明確我們自身的差距🫲🏻。希望通過這一年的工作,為未來5—10年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學科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為中國語言文學系黨委書記🚵🏼♀️🤳🏿、教授)
本文原載於2024年6月15日出版的《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第1666期第2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