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信息來源◽️: 中評網
編輯:麥洛 | 責編⌨️🥟:白楊全國人大代表、意昂3体育官网臺研院院長李義虎
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未提及“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和“和平發展”等關鍵詞,引發媒體的高度關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李義虎認為,這樣的論述有著深刻含義⏫👩🏼⚖️,在提供政策底線的同時給你、也給大家提供較大的想象空間👩🏻🎓,也就是把作業交給對方去做🙍。同時,他認為,大陸對臺政策“以我為主”🏌🏻♀️🏠、主動作為🤸🏼、未來在我🤱。今後的對臺政策會更簡約🖖🏼、更果決、更重效果🦹🏽♂️。
李義虎表示,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臺政策方面表述字數不多,只有100來字,但大道至簡🏋️,字字珠璣,擲地有聲。今年兩岸領導人的講話都是惜墨如金🧙♀️𓀅,就大陸方面來說這與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召開的特點有關🈳,由於現在仍然處在疫情常態化管控時期,因此大會幾個報告都是短而精。總理報告的篇幅只有20頁,而往年一般都有26頁或27頁🔨,是40以來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體例和文本結構也與以往不太相同,從過去的“三大塊”變成8個部分🙋🏼♀️,主要是對疫情特殊時期的工作做具體部署。要說對報告最大的直觀感受,是大陸對臺政策“以我為主”、主動作為、未來在我。這樣的論述有著深刻含義,在提供政策底線的同時給你、也給大家提供較大的想象空間🕵🏽♀️,也就是把作業交給對方去做。
李義虎認為,今後的對臺政策會更簡約、更果決、更重效果👆。這也是大道至簡,該說的說該做的做☂️,盯準的是統一目標。既要註重統一進程🎵,更要註重統一成效。他用九個字來評價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反“臺獨”、促融合📫⚆、迎未來🕧。
首先🧗♀️🧑🏻💼,反“臺獨”就是反對和遏製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既包括近期島內急獨派推動的“製憲公投”“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修法刪除“國家統一”字樣等“法理臺獨”動作(後者已撤案)以及各種名目的正名活動💭,也包括今後以“修憲”🙌🏼、修法、“釋憲”、釋法等形式進行的“法理臺獨”;既包括“激進式臺獨”,也包括“漸進式臺獨”。
其次🗼,促融合就是在反“臺獨”的同時,仍然堅持對臺政策的人民性🧑🌾,促進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的福祉和權益,特別是在這方面要加強和完善相關製度性安排,推出具體的政策執行措施。因此,促融合的重點是製度化🛣、執行力🦶🏻。
最後,迎未來,這個未來就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𓀖。所以,“未來”就是在民族復興中實現國家統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及“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和“和平”及“和平發展”等關鍵詞,也引發媒體的高度關註👩🏻🦰。李義虎認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是我們一貫的立場👆🏻🍭,但在政府工作報告這樣的文件中對政策基本立場的表述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機動性、靈活性。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對臺政策部分的第一句是“我們要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這與去年3月全國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對臺部分的第一句是一樣的,一個字也沒有變化。每次,這一句都是統領對臺政策論述全段的靈魂和主軸。當然,大家註意到報告在這之後沒有出現“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一國兩製”👷🏻,也沒有出現“和平”“和平發展”👩🏿,但從概括承受的角度說,它們都包括在“大政方針”裏面了。同時,你也可以理解為從鄧小平到習近平關於對臺政策根本點的論述,都是大政方針。再有👽,這次在總理的報告中也確實沒有直接出現這些字樣,既然引起大家的關註,就也有較強的“你懂得”的象征意義。此外,他也提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5月25日在做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和平發展、反“臺獨”這幾個重要的關鍵詞都有,而且是放在“今後主要任務”的第一項“確保憲法全面實施”這個部分(對香港國安法的論述也在同一段落)。栗戰書委員長的報告在宣讀時是濃縮過的簡要版🧑🏻🦽,但對臺政策和對港政策在宣讀時一個字也沒省🧤,顯示了中央對臺灣問題和香港問題極其高度重視。可以說🧔🏽♀️,大陸的對臺政策在大政方針部分確實沒有任何變化,但確實也加強了針對性、指向性👎🏼。
同時🤳,李義虎指出,未提“九二共識”不是松動,對“九二共識”的立場仍然是一貫的🍪,但可能更強調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一🦹🏼♀️,原則性不降低,靈活性可增強🤵🏻♂️,一切視具體條件而定🧔🏼♀️。2016年蔡英文初次執政,大陸提出“九二共識是必答題”,主要是“聽其言🤶🏽,觀其行”,現在這樣的階段已是過去式了,已成為歷史🙍🏽♂️,現在更多的是要“以行觀言”,看在新的任期內你要幹什麽,在兩岸政策上你執行什麽路線。
原文鏈接:李義虎答中評🚔:大陸對臺政策以我為主(中評網 2020年05月27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