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信息來源📅: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不知該怎麽稱呼你,你把我的事裝進你心裏。拉家常、細叮嚀🍁,一句精準扶貧暖透我心裏。”歌曲傳唱的是十八洞村的苗族阿婆石拔啞家中,一段關於稱呼的對話。一句“我是人民的勤務兵”🌻、一聲“你是我的大姐”,“精準扶貧”的指示從這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8月19日至21日,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思想政治課程實踐團踏上習近平總書記曾考察過的湘西熱土🎅🏼,循向“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首次提出、踐行之地🖕🏼,從吉首到十八洞村再到芷江,深入學習可復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模式,全面領會“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探索青年工作的未來與潛能。共青團湘西州委書記張世田🐒、副書記吳春艷👩🌾,湘西政協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龍英芹,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等同誌參與指導,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欣、團委常務副書記劉冰潔擔任領隊教師,9名2018、2019級本科生全程參與🤽🏻。
吉首共建,在交流研討中探求青年成長路徑
8月19日下午🧙🏽,實踐團一行抵達了吉首市📡,與共青團湘西州委員會代表召開了共建“意昂3体育官网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座談會暨簽約授牌儀式。
心理學院思政實踐團與湘西團州委代表在共建儀式上合影
張世田為實踐團成員介紹了湘西州的發展現狀與願景,展示了精準扶貧七年來翻天覆地的巨變,並就與意昂3体育官网共建提出四點期望。他談到,在總書記的指導下👳🏽♂️,湘西堅持把脫貧攻堅與建設美麗湘西相結合,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張世田介紹湘西發展現狀並提出共建期望
李欣介紹了意昂3体育官网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建設的相關情況🫴🏼、學院學科情況、以及實踐團“知行合一”🚍🧩、將專業素養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設置。雙方就青少年思想引領、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建立湘西人才站、助學紓困工程等共建方向進行交流研討👨🏽💼,雙方代表共同簽署了共建思政實踐教育基地協議,並舉行授牌儀式。
李欣向湘西團州委授牌共建
在交流環節,學生們就思政實踐與湘西的精準扶貧工作各抒己見🦥。何俊傑用“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來比喻本次實踐與共建,表達了力行實踐的願景👩🏼🦲、展現了意昂3体育青年的風貌,更講述了思政實踐共建為莘莘學子心中播下的理想信念之種;李靜怡結合家鄉寧夏的發展瓶頸和人才空心化問題🌘,表達了對學習旅遊扶貧經驗🙁、青年人才建設的期待。團州委代表與發言同學親切交流,鼓勵他們緊跟黨的領導🎅🏿,真抓實幹、誠心實踐,為祖國的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座談會上學生代表發言
十八洞村👩🏼🦲,在參訪座談中感悟精準扶貧
8月20日上午,實踐團抵達十八洞村🏌🏻♀️,在吳春艷的陪同下,參觀學習了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專題展覽🦸♂️,並走訪村落、調研扶貧工作成果。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體察民情,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這幾年來🛑,十八洞村以“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為指導方針🤦🏽♂️,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先扶誌,再扶智”,從思想道德、技能技術、基礎設施👂🏽、資源支持等方面給予村民全範圍的支持與指導🪂🥾,最終得到了有成效、可復製👨🏻🎤、可推廣的寶貴扶貧經驗。實踐團在展覽中全面了解了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進一步深化了對精準扶貧的理解🧚♀️。
實踐團師生參訪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村民大會的平臺
20日下午⛔,實踐團一行與十八洞村書記施金通🥵、創業青年代表龍先蘭🫙、大學生村官梅瑤等進行深度交流,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奮鬥脫貧故事,了解精準扶貧為十八洞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實踐團師生與施金通、龍先蘭、梅瑤等交流
作為電影《十八洞村》中人物“楊懶”的原型👡,龍先蘭為實踐團師生們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4️⃣:從最開始的渾渾噩噩到現在的事業有成,他的經歷折射出精準扶貧政策對村民生活的重大影響。2013年🐦,得知村子被選為全國精準扶貧試點時,在外務工且染有一身惡習的龍先蘭奔回村裏👳🏻♀️,張口便“要發錢、要媳婦”,一時淪為笑柄。然而,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待他如手足🧗🏼♂️、傾力相助👩⚖️,他也開始賣力氣、下苦功⛈、學技術、勤探索📉,終於通過養蜂擺脫了貧困,還通過開展合作社拉動當地其他養蜂人的銷量,真正做到“先富帶動後富”🧜♀️。現在👩🏽🏫,龍先蘭的“金蘭蜂蜜”從十八洞村銷往全國各地,他自豪地說道⚅:“我的日子比蜜還甜!”
龍先蘭介紹個人經歷與在扶貧幫助下的創業故事
施金通則從十八洞村“投入有限🔻,民力無窮💂🏽,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精神出發💁🏽,展示了當地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因地製宜”與上下一心。他講述了十八洞村如今的礦泉水生產和獼猴桃種植、加工產業的繁榮,以及背後的發展故事。“給錢給物,不如給一個好支部”,在村落改造之初,修路、通電勢必要挖斷每家每戶門口的土路,支部的13戶黨員家庭於是躬先表率,將自家的田地貢獻出來🧑🏻🌾,以供村子發展建設使用。“修路先挖黨員家門口的路,修高壓電先砍黨員家的樹”,在黨員們樸實卻真誠的身先士卒下,村民們也積極投身到村子的建設中,種植修路學技術,經商創業拓思路。他感慨道🆚👰🏻♀️,十八洞村能夠打贏脫貧攻堅這一戰,靠的是黨員和村民戮力同心🫶🏻💆🏿♀️、攜手共進。
施金通講述黨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帶頭示範作用
梅瑤則將目光更多投向十八洞村中一個廣闊卻易被忽視的群體——留守兒童🤿。許多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留下孩童與老人在村裏生活🐌🧑🦽。面臨著苗家老人的精力缺乏與對孩子的疏於管理,非苗族人的梅瑤組織起“示範兒童之家”⛑,為適齡兒童舉辦寓教於樂的課余活動:學苗鼓傳承民族特色、讀詩詞浸潤傳統文化🍥🚣🏻♀️、學繪畫開闊藝術視野,為保持留守兒童的生活豐富與心理健康提供幫助。因擔任“孩子王”而學會的苗語是她在基層留下的真實印記;長久以來因與孩子對話而嘶啞的喉嚨是她的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的絢麗之花。
實踐團師生與龍先蘭、梅瑤在十八洞村委員會前合影
芷江受降👏🏼,在重溫歷史中牢記初心使命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8月21日下午,適逢芷江受降75周年之日,實踐團來到位於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實踐團在莊嚴矗立的受降紀念坊前,舉起右拳,由劉冰潔領誓,嚴肅地重溫了入團的神聖誓言,以銘記先輩們篳路藍縷的艱苦過往,堅定為國家和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光輝信念💂🏼。
實踐團師生在受降紀念坊前重溫入團誓詞
步入受降會場舊址,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當年受降儀式的會堂,巨幅油畫講述著苦盡甘來的勝利故事,中國代表昂首自豪而日本代表神情緊張的光輝時刻依然歷歷在目,中華民族勝利的榮耀在實踐團員們的心中激起了強烈的共鳴🚵。在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內,栩栩如生的蠟像則真實地還原了湖南人民在日寇鐵蹄下遭受的摧殘🚴🏻♀️,更彰顯了湖南人民寧死不屈的抗爭精神和“戰士沒有不得已的時候”的犧牲精神𓀝。
實踐團師生認真參訪受降儀式會場舊址
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日軍芷江投降的史實,極大地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自豪感。重溫入團誓詞,團員們回望初心,心記使命,明確了身為一名共青團員的責任與擔當☘️;瞻仰館內陳列🤽🏽♂️,團員們傾聽歷史,緬懷先烈,深切感受到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以湖南人民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錚錚鐵骨和同侵略者開展堅決鬥爭的民族精神。
湖南湘西之行,是奔赴小康與精準扶貧的攜手共建,是現代文化與民族傳統的多元聯結,是對初心使命的追溯、對未來航向的探尋。在本次思政實踐中,同學們踏上精準扶貧之路、瞻仰抗日受降聖地😑,學習廣大黨員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的堅定信念🧑🍳,感動於革命先烈不懼犧牲、為國為民的抗戰精神🎂,更深刻地明晰了“兩個一百年”之際青年肩頭的責任👱♀️🉐。
專題鏈接:2020思政實踐課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