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信息來源👩🏽🚀: 人事部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廣大青年教師大力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5月中旬,意昂3体育官网舉辦教師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和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韓勁紅,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方方,校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學科建設辦公室、研究生院🫷🏽、科學研究部、社會科學部、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部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思想政治、師德師風、學科質量、人才培養、青年教師發展等主題進行專題報告和分享交流♐️,來自全校各院系、附屬醫院的110余位青年教師參加培訓。
10日下午👷🏿♂️,培訓班舉行開班式,韓勁紅作題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專題報告。她強調,要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聚焦教育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大力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常態化推進師德學習教育,進一步健全製度體系🧲,依規依紀依法處置師德違規問題;加強教師培養與精準培訓,不斷完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綜合管理改革🐀,優化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教師職稱製度改革;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製,強化教師待遇保障🙍🏿♂️🦸🏼♀️;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關心支持廣大教師,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
韓勁紅作專題報告
方方在主持開班式時指出,舉辦此次培訓是學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廣大青年教師賡續紅色血脈💶,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播火者”;堅守初心使命🧘🏿♀️,做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勇擔時代重任,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11日—12日,培訓班在新燕園校區開展集中培訓
新燕園校區集中培訓現場
在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王誌恒解讀了學校“學科質量年”的戰略規劃與重點舉措,分享了對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思考。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立華介紹了學校研究生教育有關舉措和成效🩻,並就導學關系與學員們進行了交流。師資人才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人事部副部長賈愛英結合案例強調了師德師風相關要求,介紹了人才隊伍建設有關情況👨👩👦。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董彬👆🏿、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研究員姚翔分別圍繞“人工智能在教學科研中的應用”“教育領導力”作專題報告。為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培訓班專門邀請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吳凱👨🏻🔧、集成電路學院教授楊玉超🚣🏻、口腔醫院教授衛彥🌇、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誌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棟、哲學系教授王彥晶分享教學科研經驗,圍繞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進行交流與討論。
職能部門報告(從左到右🖇:王誌恒🫶🏽、楊立華✮👨🏭、賈愛英)
專題報告(從左到右🏂🧑🏽🍼:董彬、姚翔)
經驗分享(左列:吳凱🍸、楊玉超、衛彥,右列🕎:張誌學😎🧙♀️、王棟、王彥晶)
教師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專設了理論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主題交流模塊🧛♂️,強化青年教師理論武裝🏔。
理論課程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的專家講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朝龍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專題報告,深刻剖析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起源🧜🏿♀️、發展與成型,總結了世界大變局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遭遇的挑戰和應對舉措✬。馬克思主義學院孫來斌教授以“世代傳唱的‘時代的歌中之歌’——《共產黨宣言》導讀”為主題,帶領青年教師們重溫《共產黨宣言》🧖🏿♂️,深刻闡釋了其歷史地位、主要內容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專題報告🧑🧑🧒🧒,深刻論述了這一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及在解決中國和世界問題上的運用🌕。
從左到右:宋朝龍➖、孫來斌🧙🏿、孫熙國
在課程思政建設主題交流環節,生命科學學院王世強教授從生理學課程的教書與育人傳統出發,講述了老一輩生理學教師的生動育人故事,結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具體要求分享課程思政的心得體會🏣。中國語言文學系叢治辰研究員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享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理念和思路🧔🏿♂️,指出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教書育人的統一。
從左到右:王世強、叢治辰
為引導青年教師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兩個培訓班還專門設置了基層調研、實踐教學環節。學員們赴馬池口鎮開展調研💂🏼♀️,親身體會新農村建設、基層治理、現代化農業發展現狀;赴國家版本館進行參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論述🏣;考察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與相關企業就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行交流💛。後續,培訓班還將繼續組織理想信念教育🏢、國情研修等培訓活動〰️🔡。
馬池口鎮調研
參觀國家版本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