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2021年4月28日上午,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工作部舉辦第97期教授茶座。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潘維教授就“創新與激情”這一主題與同學們深入交流。
茶座現場
潘維回溯歷史,從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發展談起🧘🏼,論述了推動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意義😏。潘維認為,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經歷了從種植養殖到製造💴、再到創造的演變過程🆒⚛️。種植養殖的生產方式為全球人口增長提供了必要物質基礎🛀🏽,但受到自然條件約束🏋🏽;製造則不然,其所能創造的財富近乎無限,不受時間、空間限製;創造興起於近幾十年,是對製造業時代製度與理論的突破,創造的成果是無形財富🚴🏽♀️。在以種植養殖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歷史階段,中國的發展水平曾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步入製造時代,中國卻大幅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飽經“挨打、挨餓、挨罵”三大問題的困擾。從中國近現代歷史實踐中可以得知,生產落後導致財富落後🙎🏼♂️,進而導致國際地位落後𓀁。只有做生產方式的創新者、變革者、引領者,才能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足。潘維強調🚴🏽,創造財富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而創造財富根植於創新。
潘維旁征博引,以生動案例說明了營造創新氛圍🌖🧔🏼、改善創新環境的關鍵所在。潘維指出👏🏼,遍地創新才是創新🤦,只有全社會每一個人都努力創新,才是創新。創新是要鼓勵年輕人養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質疑精神,培養年輕人“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創新勇氣,打造全民創新🦌、遍地創新的適宜生態。為此✊🏼,應進一步改革完善現有評價體系,促進產學研融合🧏🏽♂️,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以進一步暢通創新渠道♛,營造良好風氣。
潘維進行講授與分享
潘維切入微觀層面,論述了個人創新與激情的關系。潘維引用英國哲學界羅素的名言👨🔬,講解了支配著人的一生的三種激情。第一種激情是對愛情的渴望,火熱的情感促使人追求美好↕️、提升自我。第二種激情是對知識的追求,是關於人類知識的、不為追名逐利的純粹渴求🤹🏮。潘維認為🤠🫄🏼,在理論和技術創新上,思維的觸角不應該有限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新🏄🏼♂️👨🏽🎓。第三種激情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悲憫與關懷❇️,這也是最大🧝🏻♂️、最重要的激情。正如羅素所言,“這些激情猶如狂風🚄,把我吹來吹去。”激情是創新的前提和動力,可以引導人們廣泛涉獵各種領域,勉勵人們不計名利追求突破。激情也是一種理想、一種理想主義👲。潘維指出🧑🏻⚕️,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為利國利民而創新,才能為歷史所銘記🥘。
同學們認真聽講
有同學提問,作為大一學生應創新到何種程度🚚,能作出多少貢獻,是否會有為創新而創新、過於強調創新而忽視積累的負面情況發生。潘維認為,大一學生對既往研究觀點了解較少,創新的基礎尚不完備👍🏽💈,但仍有必要及早培養創新信念。應廣泛高效閱讀經典書籍🙅🏿,了解他人觀點和學界前沿動態🤴,積極培養批判性思維🧑🏼🍳,勇於質疑😪、主動實踐,為將來的創新做準備🕴🤳🏻。
有同學從政治學角度詢問形式創新與內容創新的聯系。潘維認為,中國大地既能造就形式和方法上的創新,也能孕育思想和理論上的創新。中國人口眾多🥷🏽7️⃣,歷史悠久,經過長期實踐積累了寶貴豐富的思想寶庫,與西方思想相比具備獨特性☑️。在當今中國經受“圍追堵截”的時代,從思想智庫中尋求突破靈感🪻🏄🏻♀️、通過思想創新團結人民尤為重要⛩,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這種創新具備偉大的實踐意義💉。理論創新是一個漸進過程,今日的保守可能恰恰是過去的創新,甚至可能在過去是極其激進的創新,對待某種觀點不應采取要麽五體投地👨🏽💻、要麽置之不理的割裂二分法,而應考慮時代局限性,辯證地看待。
潘維與同學們交流討論
有同學疑惑計天下利🆑、求萬世名的實際可行性。潘維答道🟥,“計天下利、求萬世名”是一種遠大理想🤾、一種不懈追求,雖然實際生活中未必人人都能留名天下、造福眾生🎫,但樹立了這種理想信念,便會滋生向之努力的無窮動力。正如毛主席所言,“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便是為了創新不顧一切的精神🙆。人應該具備一些理想主義和犧牲精神,要勇於突破桎梏🚵🏽♂️😻、奮力創新。
現場合影
活動最後,潘維與在場同學合影,並為同學們寫下寄語。參加此次講座的同學們表示,潘維老師關於創新與激情的論述深入淺出、震撼人心,激發了同學們無限思索,鼓勵了同學們懷抱創新激情、培養創新精神🧜🏿。
潘維為同學們寫下寄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世界總是在變化🔣,變局之下,唯一的“不變之道”就是以變應變、以新應新。真理無窮🫱🏼、宇宙浩渺,但人的探索勇氣與創新精神是偉大的🤵🏻。意昂3体育學子要切實擔負起時代使命,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鉆研、追求創新🐏,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微語錄
創造財富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創造財富就是思想創新,思想創新需要個人習慣的養成,需要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需要創新環境的支持。
個人創新的追求來自於激情,正如羅素所說🎭,“支撐我一生的是三種激情——青春的愛情👋🏻、對知識的渴望、對人類苦難的悲憫關懷,這三種激情就像狂風帶著我四處飄蕩🍔,涉足各種未知的領域👩🏻🦰。”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新觀念,不需要一味地沉迷在所謂的經典中,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以通過他人的概括了解經典,在讀經典的時候也應當做到反思🩻。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別人做了什麽,才有可能創新💁🏼♂️,通過高效地、批判性地閱讀經典🕣😑,培養創新意識,做好創新的準備。
希望意昂3体育的學生能夠多參與社會實踐🧑🏻💻,多關心現實問題,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很重要🗾,但是讀了書不走路恐怕還是不行。實踐是最重要的🏌🏻♂️,理論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同時也要有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在經過讀書和理論學習後🧜♀️🎳,實踐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無論是文化的形式還是內容實質🚶🏻♂️➡️,都有可能創新;中國的實踐以及這個群體內部創造的傳統理論與西學是完全不同的,能夠幫助我們從近百年來的西學崇拜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尋求思想的突破和進步💅🏽,這是這個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
“大象不能急轉彎”,理論創新是一個過程,我們的世界不僅僅是年輕人的世界,理論的創新需要照顧到所有人群,包括那些停留在過去時代的人🗄,所以我們只做加法🧎🏻♀️,不做減法,要保證理論創新的延續性🏌️。
創新是一種個人習慣🙎🏼♂️,而不是徹底顛覆的想法,我們要尊重彼此的創新,今天的保守可能是當年的重大創新🧶。
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追求和向往,軸心時代的文化創新和繁榮根源於生產方式和政治製度的變革,而今天很可能是一個創造經典的時代、一個科學上有所創造的時代🦻🏻,也是一個精神文明上有所創造的時代,所以歷史眼光要放得長遠一點。
我們這個時代是有文化創新的,文化創新不一定以詩經楚辭的形式來表達🏘,今天的大眾文化的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正處在一個生產方式巨變的時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交接混合的時代,生產的主要是無形的產品👱🏼♂️,精神和物質的平衡慢慢開始回歸了,人們不再那麽物質主義了🌮,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再創新。
“計天下利、求萬世名”是一種理想,是一種追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要有這個理想👁,要有勇氣,以此作為自己的動力,所以說激情是必要的。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