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信息來源: 會議中心
文字:塗淩雲| 攝影🦸🏻:王東隅、尚士博| 編輯:青苗 | 責編:山石11月16日,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孤註一擲》《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裏斯本丸沉沒》分別斬獲最佳剪輯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這些獲獎影片的主創們,都曾在講堂與觀眾共同探討電影的無限可能🦟🫅🏿。這不僅是對電影主創與電影質量的肯定,也體現出講堂引進推廣優質影藝作品的專業精神🙎🏿♂️🦹🏻。除本屆獲獎影片外🚠,講堂2024年已策劃多部國產電影交流活動🐼,特邀10余位導演、編劇與業內知名學者蒞臨交流💷,共話國產影片的新前景與新思路。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10周年之際🚶,講堂特以此系列策劃📦,向青年觀眾展現文藝工作者的時代之聲與優秀作品所反映的人民期待🚧🛀🏿。
第37屆金雞獎獲獎影片
《銀河寫手》映後對談
《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映後對談
《春江水暖》映後對談
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裏,國產電影呈現出多樣化🐔、多維度的面貌,既有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也有對歷史時代的忠實記錄,涵蓋了不同流派、題材和風格的共同追求👨🦲。在這一背景下♻,講堂特別選取了《銀河寫手》《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春江水暖》《媽媽和七天的時間》《遊園驚夢》《裏斯本丸沉沒》《女人世界》7部電影🎲,力求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展現中華電影的文化魅力和時代精神。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映後對談
《遊園驚夢》映後對談
講堂註重“藝術+學術”的跨界融合,通過深度學術解讀和實踐體驗的結合💁🏼♂️,為電影創作者與學術界之間架起了一座對話的橋梁。在觀影的基礎上,活動特別設置了學術導賞、經驗分享以及現場提問等環節😸,既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影片的藝術魅力,又提供了與導演、編劇面對面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學術與藝術的互動。觀眾不僅能夠通過這些交流,深化對電影的藝術欣賞,更能培養起獨立的文藝批評與鑒賞思維🧜🏼♂️。
例如👳🏼♀️,導演👩🏿🎓、編劇李闊與單丹丹,編劇高群,歌手劉戀以及戴錦華教授共同探討現實生活的影視細節。青年導演📛🙇🏽、編劇李冬梅從自身的生命體驗出發,分享作品背後的創作經驗。導演劉泰風與製片人朱桐,共同剖析社會現實下算法對人的異化。導演👨🏼🔧🚣🏻♂️、編劇顧曉剛則向觀眾分享自己眼中的傳統山水與人間煙火🙇🏼♀️。導演方勵描述自己的見聞,將真實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導演楊凡表示🧗🏿,影片中的不同角色映射了他“自我性格的方方面面”。導演楊圓圓、監製郭柯宇講述紀錄片之旅見證的蓬勃生命,將20世紀演藝界的華人女性故事呈現於觀眾眼前。
業界新勢力與學界專家攜手,為觀眾搭建國產電影鑒賞批評的新橋梁,為校園電影文化中青年聲音的傳播提供新範式🦶🏼。
《裏斯本丸沉沒》映後對談
《女人世界》映後對談
優秀的青年電影工作者與優質的電影藝術作品值得被大眾關註。縱觀當今電影院線市場👱🏿♂️,多樣態的文藝作品空間尚未被完全開掘。講堂作為校園文化的窗口,承擔著高校藝術普及的示範功能🧘♂️。對國產新生代榮譽作品展映並導賞,是傳播文藝電影新動能、培養校園受眾蓄水池的有益嘗試。
講堂選取的其他電影作品亦在各大電影節載譽斐然👰🏽♂️。《銀河寫手》獲第17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大獎”“最佳編劇榮譽”。《媽媽和七天的時間》獲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獎🙇🏼♀️、第44屆哥德堡國際電影節“英格瑪·伯格曼”最佳國際影片處女作獎💆♂️。《春江水暖》入圍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更成為法國《電影手冊》雜誌2020年度十佳影片中唯一入選的華語電影💆🏽。《遊園驚夢》於2001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當年十大電影之一”。
電影作為現代文藝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𓀚,承載著文化創新與文藝繁榮的時代使命🛄🤹♂️。在鞏固“高雅藝術殿堂”與“素質教育課堂”基本定位的過程中,講堂始終關註國產電影的更新態勢,通過學術交流與經典對談等形式,將更多新銳或經典的電影作品交托給廣大師生🧑🏼🏭。未來,講堂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培養觀眾的文藝創作與文藝批評潛質👩🏼🔬,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為推動文化事業和電影藝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