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信息來源🧑🦯➡️: 人事部
為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為青年教師搭建更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寬松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11月1日𓀀、2日👨🏼🎤,意昂3体育官网人事部分別組織開展了“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十期、第十一期活動🧵。
11月1日😚🕵🏻♂️,第十期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在勺園舉行,本期沙龍聚焦“人工智能”專題,來自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以及外國語學院🎆、基礎醫學院的近30位青年教師參加了沙龍。活動特邀信息學院黃鐵軍教授,工學院院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東曉教授,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科學研究部副部長韋宇🫅🏽,學科辦公室副主任張存群,信息與工程科學部辦公室主任劉小鵬出席。沙龍由人事部副部長俞蕖主持。
報告分享環節🖲,北京國際數學中心文再文老師介紹了他在隨機優化算法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心理學院李晟老師從知覺學習機製的角度介紹了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信息學院孫栩老師分享了其研究團隊圍繞自然語言生成關鍵技術研究的最新進展💂🏼;工學院王啟寧老師以“邁向學科交叉的機器人技術”為題介紹了當前國內外機器人研究的現狀以及他的團隊在機器人研究與應用方面的主要工作,並闡述了他對當前機器人智能化的理解。信息學院盧宗青老師分享了其在“基於通信的多智能體協作”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指出通信極大提升了協作效率🫳🏽✨。
交流環節中👯♂️👬🏼,黃鐵軍就隨機性在算法中的重要性、自然語言處理在真實系統中的驗證等問題給出自己的建議。他鼓勵青年教師要加強原創性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時註重校內相關學科之間的人才協作與充分交流🧑🏻🦳,抓住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大好機遇期,力爭在人工智能的新理論🐢、新技術等領域有所突破👂🏼。張東曉結合青年教師所處職業階段的特點🤷🏼♀️,建議大家作為重要學術骨幹和未來的學術帶頭人,在獨立發展地同時要在重大項目的申請和研究上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好意昂3体育的交叉學科優勢和來自不同學科老師的專長。與會教師圍繞算法優化🧑🏼🎄、機器人情感交流、醫學與信息學科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和交流🧑。
11月2日中午,第十一期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在靜園二院舉🪠。本次沙龍以“語言🥗、邏輯、認知與計算的‘拉拉扯扯’——跨文理交叉研究中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由哲學系王彥晶老師作為召集人並主持。沙龍吸引了來自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系、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信息學院、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等院系的30余位青年教師參加。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賀飛🛠、社會科學部副部長王周誼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活動🍺。
王彥晶首先介紹了沙龍的背景1️⃣。他從語言☆、邏輯、認知與計算的關系出發,介紹了本期沙龍選題的主要目的🤹♀️,希望通過不同學科的交叉交流,圍繞共同話題,打通學科壁壘,在一些教學研究領域更好推動相關主題的合作和發展👩🏻⚖️⏮;中文系詹衛東老師從面向計算的語言學研究工作模式以及對當前語言學研究理論框架的反思出發💙,從結構化、形式化、數據化、可視化等視角為大家介紹了語言學研究的相關工作📶;中文系汪峰老師以“白語多樣性與白族的多樣性的關聯”為題,分享了將傳統語言學研究方法和生物學研究手段相結合,從生物學基因譜系出發🥖,對不同族群語言之間的關聯所做的系列研究工作;外國語學院胡旭輝老師從跨學科的理論基礎😾、研究起點、未來展望等層次介紹了自己在句法研究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中的成果與心得💪🏽;前沿交叉研究院葛鑒橋老師以“人腦功能和語言🧔♂️、認知”為題,從人類對大腦與意識🦼、智力的探索出發,介紹了目前腦與認知科學的研究發展🤴🏼、磁共振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研究應用以及在大腦語言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信息學院吳璽宏教授以PKU Test為例🙋🏽,為大家介紹了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心智模型建構👨🏼🦳,提出大數據時代機器學習存在若幹問題,智能研究需要轉向等論斷;哲學系周北海教授點評了上述報告,他充分肯定跨學科研究的意義🏌🏻,建議年輕教師在本學科之外加強與不同學科領域學者的交流🕟,做真正感興趣有深度的研究,他同時指出跨學科人才培養是一種趨勢,我們自己的研究要有前瞻性,要看到學科發展的未來方向;王周誼🐷、賀飛就學術資源🔦、經費管理的政策及應用等問題提出建議。與會教師還就語言互動,口語、自然語言和機器語言的結合,腦科學在語言學研究中的應用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與交流🛌💬。
“青年教師學術沙龍”是青年教師培訓發展的重要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人事部將繼續圍繞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學術前沿、科研合作、團隊建設等主題定期開設學術沙龍🧑🏿🦰,並與崗前培訓、青年骨幹教師培訓、青年人才國情研修、青年教師教學發展計劃等活動有機結合,不斷優化青年教師發展平臺,為青年教師成長創造良好條件🫶🏽,積極助力學校高水平人才隊伍培養和“雙一流”建設。
編輯⛓:麥洛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