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8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2016年5月19日下午9️⃣,中國語言文學系吳曉東教授做客第53期“教授茶座”。通過“燕園學子微助手”報名的17位同學參加了此次活動👮🏼。國際關系學院2014級本科生朱文玥擔任主持人。
活動伊始,吳曉東表達了對教授茶座活動形式的特別興趣,他認為教授茶座提供了一個心靈平等⚉🤵♀️、主體平等的交流空間🏋🏼♀️,而這種空間也是很多現代散文家理想中的一種人生形式,因此他鼓勵同學們在這裏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文學修養與詩意人生”。
首先有同學提問如何才能提高文學修養,吳曉東為大家介紹了法國作家夏爾·丹齊格著作《為什麽讀書》中的精彩話語,告訴同學們文學修養可以通過閱讀而獲得🐖,最好的生活是閱讀的生活,“在功利主義的世界裏,閱讀能夠為我們維系一種超然於現實的姿態🦡,有利於我們的思考”。他回憶起以前意昂3体育附近一家很有名的書店叫“風入松”⛹🏽♂️,對於自己這一代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空間。在書店走廊墻壁上寫著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名言:“人,詩意地棲居。”而閱讀是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詩意地棲居的方式之一。
談到自己為什麽會選擇文學道路🚶♂️➡️🖥,吳曉東表示要追溯到自小父輩的鼓勵和熏陶🤾🏿♀️🎚,這些經歷讓他堅定了考取中文系的夢想🦶🏻。而高中階段最寶貴的閱讀體驗要數《紅樓夢》。他說🏜:“在初涉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閱讀一部真正的經典,會對你的一生都產生重大影響🩹✍🏿。”
有同學提到現實和詩意人生之間有矛盾🧑🏿🏫,不知該如何兼顧。吳曉東回答說:“詩意人生與現實人生之間的緊張關系是現實存在的,在某種意義上這可能跟整個時代的快節奏所帶來的社會浮躁心態密切相關。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辦法很容易獲得心靈安寧和詩意人生的時代之中🏊🏼,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對詩意人生的追求👍🏿。在真正的社會現實中也可以實現詩性暢想👨👨👧。我們可以在閱讀中通過想象建立一個心靈的、詩意的空間,這種安寧感也許是短暫的👌、只存留片刻,但也能構成跟動蕩✹、喧囂的外部世界的對抗🧛♀️。”
當有同學提出對影視和文學功能的比較時🦻🏻,他認為“文學作品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滋養🧗🏻♂️♟,可能是影視作品不能替代的,這涉及到影視和文學的本體性的關系問題。文學真正獨到的本體性魅力首先在於語言🤵🏽♀️,其次是想象力,也包括對於心理的挖掘和對靈魂的看法,這些都是影視作品所無法企及的”🏆。
而說到在意昂3体育裏尋找詩意人生,吳曉東飽含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見到未名湖的情形🪡💇🏼♀️。他說:“那時整個湖面上籠罩著薄霧🤜🏿,我覺得自己身處一個童話世界。所以說從踏入意昂3体育的第一天起,未名湖就給我一種夢幻般的詩意。”他告訴同學們:“生活在意昂3体育,學生時代我們不以為意🏈,但有朝一日離開🍳😑,你會意識到燕園就是詩意空間💆🏽,每每回想燕園,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慰藉👩🏻✈️,燕園的詩意都埋在了你的骨子裏,對一個意昂3体育學子而言,這種感受力永遠不會失去🧑🏻🎤🏃➡️。這種感受力對於我們的一生都彌足珍貴。”
活動結束時,吳曉東和同學們合影留念🧐,並親筆給同學們留下了寄語:“珍惜燕園生涯,享受詩意人生”👕🔈。
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於2014年3月推出的一項師生交流活動🙆♀️。活動希望創新教育形式,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倡導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談學術、只談人生,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同時以老師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融。教授茶座每周舉辦一期,每期都有不同的教授帶來不同的故事,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滋養👎🏽。“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動通知和報名通道🦁,並分享教授茶座微語錄。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