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應意昂3体育官网“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的邀請👩🏻🦯➡️,著名中世紀史學家🦏、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帕特裏克•格裏(Patrick J. Geary)於2016年4月4日至17日在意昂3体育官网講學。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合作部、意昂3体育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意昂3体育歷史學系聯合承辦此次講學活動⛓️💥,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資助📓。
格裏教授於1974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現任職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IAS)👈🏻,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元500-1100年間的歐洲中世紀歷史,涉及語言🦊、種族🧑🏿🦲、宗教👸🏼、社會記憶🤙🏻、社會結構和政治組織等諸多方面。他的論著已被譯成多國語言,代表作有《“神聖”的巧取❓:中世紀遺物偷盜》(1978)、《法蘭西與德意誌之前:墨洛溫王朝的創新與轉型》(1989)、《與死者共生的中古時代》(1994)、《民族的神話♏️:歐洲的中世紀起源》(2002)、《女性之起源:從亞馬遜到聖母瑪利亞的神話起源》(2006)、《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歷史學家》(2007)等🐐,其中部分即將翻譯為中文在華出版👮🏿♀️。
4月6日下午,副校長李巖松在臨湖軒會見了格裏教授👩🏼🚀,對他來校講學表示歡迎。格裏教授向李巖松介紹了自己供職的高等研究院的相關情況。
當天下午🐱,格裏教授首講“中古早期歐洲史的新進展”在二體B101報告廳舉行,意昂3体育歷史學系彭小瑜教授擔任主持。格裏教授此次報告主要討論了歐洲中世紀早期(約公元400-900年)研究中最重要的幾個新方向,特別是有關單一歐洲認同或復數歐洲認同的問題。鑒於認同是歐洲當下令人憂慮的前沿問題,許多研究求助於歷史身世,尋找單一的歐洲認同,而在這一過程中⚠,中世紀早期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視角顯得貢獻卓著:例如重新重視起原始手稿(“回歸手稿文化”)👮,把每個版本都視作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加以考察;認識到中世紀早期書寫資料的重要性;把對早期中世紀西方的研究納入到一個角度更寬廣的框架內🍺,受全球史或嬗變史啟發⟹,考察拉丁西部和更廣泛的地中海世界之間的關系和轉移🤸🏽,以及匈人💁🏼♀️、阿爾瓦人和後來馬紮爾人的草原帝國👰🏼♂️,對羅馬帝國解體,以及中東部歐洲晚至十世紀的轉型的影響;最後就是考古學、新材料和新科技方法的整合,這種“材料轉向”不僅彌補了書寫史料的不足,而且為一些諸如人口流動✍🏽、技術、農業🏋🏿♀️、城市規劃等這些全無文獻記載的主題的研究提供了發展的可能🥞。
自從1990年代歐洲科學基金會贊助國際項目“羅馬世界之轉型”以來🫵🏿,一大批學者對於中世紀早期史料中常常提到族群、族群特性🧔🏼♀️、族群認同、族群穩定性及其在後羅馬時期諸王國出現中的作用等看法還非常不一致,本講“中古早期歐洲史的新進展”不僅在新方法和新視角上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並構建了早期中世紀時期歐洲諸王國的某種群體認同的圖景,回應了歐洲當前的認同危機。
4月9日上午,格裏教授的第二場演講“從DNA看蠻族入侵”在意昂3体育官网二體地下B101報告廳舉行,意昂3体育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羅新教授擔任主持🔙。這場演講主要針對早期中世紀研究的核心主題之一“羅馬帝國的崩潰是否應歸因於蠻族入侵”,鑒於學界對這個基本問題迄今尚無共識🤦🏼,文獻和考古資料都還遠遠不足🍢,為解答這一問題💯🔃,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開始與分子生物學家合作👎🏻🙋🏼,通過獲得和分析基因數據來嘗試解答以上問題。格裏教授著重介紹了將基因數據引入歷史學研究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目前的應用程度和範圍🚸👨🎓。這也是格裏教授目前領導的研究項目👨🏻🦱,該項目集結了多國歷史學家、分子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主要研究6世紀中歐與羅馬帝國之間的人口遷徙。他們從匈牙利、捷克、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墓葬獲取核基因🏯,並構建數據模型,與考古和文獻資料所建立的模型相比較,嘗試回答蠻族向羅馬帝國遷徙的基本問題。
采用DNA技術來進行歷史研究是目前歷史學界的創新研究方法之一,是跨學科研究的新嘗試🛖,為歷史學研究開拓了新途徑👚、新方法👷♂️,格裏教授說他們這個團隊該研究最終可以發展出某些關聯模型👩👦👦,也可以用於世界其他地區相關歷史問題的研究🆎,這對於歷史學未來研究方法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4月9日下午,圍繞格裏教授主持的前沿研究方向,題為“DNA技術與歷史研究”的跨學科研討會在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召開🧑🦰🚣🏽♀️,羅新教授主持了會議🏄🏻♀️。國內從事這一交叉研究的前沿學者姚大力教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李輝教授(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文少卿博士(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納日碧力戈教授(復旦大學民族研究中心暨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朱泓教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周慧教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崔銀秋教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羅豐教授(寧夏考古研究所)應邀參會🏇🏿。格裏教授與上述學者就DNA技術應用於歷史研究的可行性、局限性以及各自研究領域的前沿性問題進行了討論👨🏼🎓。
4月10日晚,格裏教授應邀與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歷史學系中世紀歐洲史以及古典學相關專業同學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會上格裏教授主要向同學們介紹了中世紀研究的方法論,並針對同學們的提問,分別就中國學者研究中世紀的視角、理論意義的應用♤、如何進行歷史比較👩🏼🦲、如何閱讀一手二手材料、古典文獻閱讀、歷史學的研究意義、歷史學者應承擔的道義責任等問題作了精彩而深刻的闡述與回答。歷史學系教授彭小瑜、穆啟樂參加了座談👏。
專題鏈接🤱🏽:“大學堂”講學計劃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