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春日的燕園百花爭妍,生機勃勃,而新太陽中心432室內,老師與同學圍坐,品茗暢談,也是一番熱鬧的景象。2016年3月30日下午,教育學院教授閻鳳橋做客第48期“教授茶座”。活動中,閻鳳橋分享了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與同學們交流了自己對於校園生活中某些現象的看法,給了同學們很多啟發。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韓清揚擔任學生主持人。
當被問到為什麽選擇這個主題的時候,閻鳳橋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讀書經歷。哈佛大學桑德爾的兩本書讓他對“公正”一詞有了更好地理解。他悉心給同學們指出了思考公正的角度:“對任何涉及公正的問題,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慮:一是功利最大化,二是人的自由選擇權,三是道德倫理。”他生動地講述了書中荒島生存的故事,帶領同學們一同思考這個道德困境,並補充道:“對於公正的每一種思考方式都不是絕對的,治學者會對各種情形進行理性考量和質疑。”
“金錢不是促使人行動的唯一有效驅動方式,愛心也是一種方式。用金錢的激勵方式反而會泯滅人本來的愛心。”他以家長用金錢來激勵孩子讀書的故事為例,談了自己對於校園裏的功利現象的看法:“用給錢的方式來激勵小孩子讀書,就可能讓讀書這件事的意義發生變化。從功利角度考慮問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變成了一種交換關系——用一種方式取代了另一種方式,可能是在用低級規範取代了高級規範。”
當同學談到“翹課”的問題時,閻鳳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校園中師生關系在發生著變化,翹課行為也許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學生權益得到更多的尊重。但是許多人翹課並沒有正當的理由,這種行為破壞了教學規範和契約,實際上是對校園精神的損害。”他語氣裏透出幾分擔憂,接著說道:“課堂是師生雙方共建的教學過程。同學同樣要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不能把所有責任推向老師。翹課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對師生雙方都有傷害。”
閻鳳橋特別強調了讀書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無論未來從事何種職業,今天的讀書都會為未來帶來收益。讀書是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它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人變得深刻。”他還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提防所謂的視頻刺激,“電子屏幕有可能導致一種淺閱讀。因為使用電子屏幕,你會特別快地找關鍵詞,但是卻沒有心思把內容仔細地消化”。
“作為一個大學生,守著自己心靈的安慰和滿足非常重要。要用強大的精神力量抗衡外界施加的約束,這做起來並不容易,需要有定力和信仰作為支撐。”閻鳳橋的話擲地有聲,透出幾分堅決,“每個人對事情的判斷都反映著他的價值觀,價值觀可以支配人的行為。不論大事、小事,我們都應當遵循自己內心的信仰,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中正確的、道德的方式去做。”他滿懷關切而又精準到位的建議讓在場的同學們動容。
活動結束時,閻鳳橋與同學們合影留念。他還給同學們留下了寄語:“超越功利” 。
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於2014年3月推出的一項師生交流活動。活動希望創新教育形式,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倡導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談學術、只談人生,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同時以老師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融。教授茶座每周舉辦一期,每期都有不同的教授帶來不同的故事,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滋養。“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動通知和報名通道,並分享教授茶座微語錄。(文/趙雪松)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