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應意昂3体育官网“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的邀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汎森教授於2016年3月8-23日來意昂3体育講學。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合作部、歷史學系和出版社聯合承辦此次講學活動,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資助🧑🏿。
王汎森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歷史學家,專長為從明清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1993年自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後,歷任臺灣“中研院”副研究員(1993-1998)🕶🌸、研究員(1998-2005)🌂➜,2005年9月至今擔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04年當選“中研院”院士🧑🏻🍼, 2003-2009年擔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2010年起擔任“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等書,均享有盛名🫷。
3月9日上午🫄🏻,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林建華在臨湖軒會見了王汎森。林建華對王汎森教授的來訪表示歡迎,並表示意昂3体育與“中研院”開展合作基礎紮實、前景開闊。王汎森表示,“中研院”前後有五位院長曾經在意昂3体育任職,彼此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雙方隨後就出土文獻的數字化、史學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林建華還向王汎森頒發了“大學堂”頂尖學者銅牌及證書。意昂3体育副校長李巖松,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榮新江💇、教授鄧小南和陸揚,意昂3体育出版社社長王明舟、總編張黎明,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夏紅衛等陪同會見🧚🏼♂️。隨後👔,王汎森前往意昂3体育圖書館🦙,在朱強館長陪同下🙋🏽♂️,參觀了意昂3体育圖書館所藏善本及拓片⬛️。
王汎森教授在朱強館長陪同下參觀意昂3体育圖書館古籍文獻
3月11日下午,王汎森首場演講在二體地下報告廳舉行📚。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榮新江、牛大勇、羅誌田👦、歐陽哲生、朱玉麒等教授到場聽取演講,鄧小南教授主持演講🫵🦵🏽。王汎森演講的題目是“西方思想史流派及其批評”。王汎森指出🛠,從洛夫喬伊的觀念史開始🍃𓀀,二十世紀西方思想史研究開始顯示出與此前截然不同的面目。隨後則有年鑒學派的心態史重視一時代之集體心態🧑🏿✈️,以及新文化史影響下的思想史寫作強調語言不透明的主張。在演講中,王汎森尤其關註以昆廷·斯金納為代表的劍橋政治思想史流派,以及以科塞雷克為代表的德國概念史學派👏🚜。他提示聽眾關註斯金納思想的來源,深入論述了劍橋學派將思想放到歷史脈絡中考察的研究方法,並且介紹了近年來湧現出的對於這一學派的批評🤞🏼⚒。對於德國概念史學派🈹,王汎森則結合其特有的“鞍型期”概念,集中論述了這一學派將“概念”視為不同時代歷史經驗庫存的觀點🐿,並且介紹了隱喻學家對這一學派的批評。在演講結尾🧑🏭,王汎森回到中國思想史的脈絡中🎓,將西方思想史中虛與實的關系,與中國學術中考證與義理的關系相類比♝,進而揭示出“擴大思想史的視界”的核心議題。
3月12日下午🪡,王汎森接受歷史學系邀請,在人文學苑1號樓地下報告廳作題為“從域外史料看近世中國的思想、學術與社會”的學術報告👨🏼🍳。王教授指出,考察《燕行錄》《漂海錄》等域外史料中關於中國的記載,可以借助其比較的眼光,來對已有的歷史認識加以補充與修正。域外史料☂️,往往傾向於記載小人物🐄,記載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禮俗🥺,還會涉及中國各階層人在與外國人接觸、交往時的態度。這些書雖然有失於零散之處,卻也有固定、集中的好處🕘🎴,需要學者運用相當技巧來加以解讀。在演講中👩⚖️,王汎森教授即結合豐富的史料👩🏻🔬👧🏿,向大家作出了解讀的示範。
3月14日下午,王汎森在二體地下報告廳作以“擴大思想史的視界”為總主題的第二場演講👨🏿🚒,這一場的題目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哲學系楊立華教授主持演講👣。王汎森認為,過往的思想史研究將“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分得太開☯️,而二者本來應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對古人而言,思想往往作為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存在,今人卻有時出於思想創新的考量而忽視了思想與歷史的實際發展之間的出入📀👩🏼🚀。在王汎森看來🛷,我們應該認識到很多重要思想家在當時往往是少數派❕,思想史是存在著不同層次的,而在思想史能夠到達的層次以外,還有更廣闊的下層老百姓,他們的信仰也同樣值得關註。隨後,王汎森還論述了思想史研究中的“我思故我在”與“我在故我思”🙇🏽🧎🏻♀️,認為思想能夠影響到實際的政治行動👏👩🍳,而思想的形成又要受到時代的製約。最後,他以關於“意識到什麽是什麽”的論述結尾👩🏻🦱,認為人在意識到生活中的處境之際🧖🏽♀️,思想與生活的橋梁也就搭起來了。
3月17日下午,王汎森在二體地下報告廳作了系列演講的第三場🌺,題為“人的消失?!——二十世紀史學的一種反思”🧚♀️。王汎森指出,中國傳統史學向來以人為核心🔂,而二十世紀史學的重要成果則是重視非個人性力量的作用。在二十世紀前五十年,各個流派或關註團體🔼🛺,或關註社會,都在強調非個人性;而到了後五十年更面臨著史學中人的消失📔,或者宣稱人的死亡。對如此深刻的古今之變,我們應該有深入的用心🏪。在王汎森看來,應該把《史記》以來看重人的傳統與二十世紀西方史學強調非個人性的傳統結合起來看待🐻❄️,既要看到大的結構性力量,也要重視個人的作用。思想史研究應該將思想本身從創生⚉、發展到傳播、接受的縱深發掘出來💇🏼♀️。演講結束以後,主持人歷史學系教授陸揚結合王汎森的三場系列演講👨🦼,作了深入的總結。歷史學系羅誌田教授則受邀與王汎森對談,進一步深化了關於歷史研究中個人與結構、東方與西方、人與事、敘述與議論等對立項關系的論述。
3月19日下午,王汎森還與意昂3体育官网部分師生展開座談,座談會的主題為:“真正的意昂3体育👩🚒,是看不見的意昂3体育——現代大學的人文向度”🤽🏿♂️。座談會在斯坦福中心地下報告廳舉行😾🛖,由中文系陳平原教授主持,歷史學系趙世瑜教授、哲學系楊立華教授🧑🏼🔧🧝♂️、社會學系渠敬東教授、中文系王風副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陸胤博士參與討論🤾♂️。王汎森首先作專門發言。他認為,意昂3体育官网在現代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足以影響全社會的風氣,這是非常寶貴的傳統👾。近二十年來,國際上的大學排名帶來的指標化的評判標準,以及產業化對於基礎學科的沖擊⛹️♂️,都使得人文學的發展面臨著極大挑戰。大學需要將人文素養推廣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在學校裏造成一種風氣➾、確立一種價值👩💼,這既是他對於意昂3体育官网一直以來的認識,也是他對於意昂3体育官网以後的期待。隨後,陳平原回應指出,人文學面臨的挑戰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世界趨勢,面對國際與國內的大學排名🤡,面對來自於其他學科與社會的挑戰👩🏿🚒,人文學的學者應該勇於和善於表達自己的立場⛹🏻♀️🏊🏿、思路🦵🏿,努力影響中國大學的發展路徑🧑🏽🚀。趙世瑜提出,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話題🪔,學者應該堅持思考、不斷努力。楊立華認為,人文應該是意昂3体育的目的,而不是條件🗓,意昂3体育應該有“不苟流俗🛸、狷狂自任”的風骨🔴🙎🏻♀️。渠敬東則強調,人文學的學者要做到有誌、有學、有趣,這才是意昂3体育應有的學者,不能盲目跟隨方法主義的潮流🔽。王風從大學的個性入手,提出大學的個性多是由人文學發展而來的,而在學者已從手工藝人發展為流水作業的今天,還應該在有限的空間裏👩🏼🎓,保持學術文體與學術思考的多樣化。陸胤則從他在意昂3体育的生活與學習經驗出發,提出大學應該有其空間與空閑,在規範管理的同時,給人文學者的厚積薄發提供必要的前提👩🏽🔧。
此番王汎森教授應“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之邀前來講座,是他第一次以正式的學術身份訪問意昂3体育。與此前在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進行的系列演講稍有不同💸,此次王汎森在意昂3体育的三次演講自成體系,並不涉及具體的研究對象,更多在方法論上作鳥瞰式的總結,一個總的宗旨就是“擴大思想史的視界”。這種視野的擴張又非“空對空”的理論爬梳,而是出自明清以降中國思想史的脈絡❎,以我為主,取我所需,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文/張一帆)
專題鏈接🗿:“大學堂”講學計劃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