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2016年3月11日下午,第45期“教授茶座”在新太陽學生活動中心432室舉行。21名同學圍坐一起,在周五的午後與歷史學系閻步克教授品茗暢談,共話古今。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趙雪松擔任學生主持人。
閻步克首先為同學們闡述了選擇這一話題的原因,講述了自己的人生和治學經歷,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作了深入淺出的解釋,還分享了自己對學習人文學科的看法和觀念。閻步克講述自己對“知古鑒今”的理解時說:“看清一個社會在歷史上從何而來,對理解這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就會有所幫助。反過來說,當今中國和世界的現實變化,又能對認識歷史提供新的啟發。”
有的同學對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很感興趣,閻步克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說:“一個研究框架,就像從不同角度投向黑暗客體的一束探照燈光。從一個角度照過去,照亮了一幅景象;從另一個角度照過去,又是另一幅景象。”談及歷史學的魅力,他說:“從社會科學看,任何社會的文化發展到了特定階段,都可能出現孔子、釋迦牟尼或蘇格拉底之類人物。而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孔子只有一個,他的生平、命運、心靈和情感是獨一無二的。展示個性,闡述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人和事,這就是歷史學的魅力之所在。”
“真實歷史有它蒼涼的一面。發達燦爛文明被一個野蠻民族摧毀,誠實善良的人命運淒涼,這類事情並不罕見。”在與同學們談論歷史的蒼涼感時,閻步克以《史記》一書為例,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自我反省能力。“《史記》著力刻畫了一批悲劇人物,給人以蒼涼的命運感,這是這部書最感人的地方。司馬遷發問:‘倘所謂天道,是耶?非耶?’冥冥之上,真的有一個主持正義的最高主宰麽?”
關於如何看待歷史學的研究,閻步克指出:“很多歷史著作相當艱深枯燥。不過讀者無須苛責。歷史如同一座大廈,參觀者欣賞它的輝煌壯麗,建築者則要處理水暖、通風、采光、電氣、衛生、安保等眾多‘枯燥無趣’的事情。專業技術人員才能發現其中那些讓人眼睛一亮的新技術。”
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閻步克還談到對年輕人的看法:“我接觸的這一代年輕人都是溫文爾雅的,你們的品行、文明程度,以及受過的訓練、知識的積累,還有對知識的熱愛,都遠遠超過我們那一代人,我相信你們將來如果走上科學道路,作出的成績會比我個人大很多很多倍。”這番話讓在場同學倍受鼓舞。
活動結束時,閻步克與同學們合影留念。他親筆給同學們寫下言簡意賅的四個字:“知古鑒今”。
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於2014年3月推出的一項師生交流活動。活動希望創新教育形式,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倡導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談學術,只談人生,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同時以老師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融。教授茶座每周舉辦一期,每期都有不同的教授帶來不同的故事,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滋養。“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動通知和報名通道,並分享教授茶座微語錄。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