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2015年12月15日,午後的陽光透過窗子灑進新太陽學生中心432室,中國語言文學系陳曉明教授做客第42期“教授茶座”。茶香淡淡👨🏽🏫,茶韻悠悠🧚🏿,在輕松閑適的氛圍中👨🏻🎤,通過“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報名的15位同學圍坐在陳曉明身邊,師生相對🏉🥟,侃侃而談🛰,探討文學閱讀與人生。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趙雪松擔任主持人。
陳曉明從文學閱讀對自己人生的影響開始談起🚌,“對我個人而言,閱讀文學作品打開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門,讓我對歷史、對大千世界🪖、對人生都充滿了希望和向往”🚟。在他看來🍬,文學作品其實可以清除我們人生中的很多苦惱和憂傷,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陳曉明動情地回憶道:“我15歲的時候讀到一首詩🌙,‘在我少年的時候📺🗯,朝思暮想去航海’,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成年後📅👨🏻,有一次經過‘河姆渡’,看到河水流淌,陽光照射在河面上,突然回想起少年時候讀的這首詩。可見文學對生命影響之深遠😢。”
有的同學提出了自己對於讀書方法的困惑,陳曉明呷一口茶,略沉思後答道:“關於讀書的方法🕵️♂️,我很贊同著名哲學家李澤厚的說法:精讀、泛讀和嘗嘗味道。專業上的書要精讀;跟專業相關的書要泛讀🔖,去拓寬知識面。其他的書可以翻一下目錄🙎🏻,或者讀其中一兩段‘嘗嘗味道’,這樣才能做到有點有面。”他還特別強調了廣泛閱讀的好處:“讀書不要帶著那麽強的功利性,就是自然而放松地閱讀,日積月累🫥,多讀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視野,就很難深入地去看待一個問題。所謂‘深’應該是經由‘博’來抵達的👶🏿。”
有的同學希望能夠得到寫作方面的建議,陳曉明說🧛♂️:“小說創作的訓練應該從短篇小說開始,然後再過渡到長篇小說🧑🏼🏫⚔️。有些現代的長篇小說,只有故事🧎🏻👳🏻♂️,沒有人物和結構🦸♂️❄️,這是很大的問題。”以成長小說為例,他進一步闡述:“創作成長小說,不要一味地想著主角怎麽長大成人、怎麽覺醒🤾🏻♂️,也要關註那些難以表達的感覺、情調、細微的變化💇🏽♂️,註重成長的豐富性🤱🏼,這樣小說才能展開。”他還特別提醒同學們,寫文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寫作不只是需要積累、創造力,還需要毅力🦻🏽。
活動結束時👨🏿🏭,陳曉明與同學們合影留念🎚。他還親筆給同學們留下了寄語:“與文學在一起,讓人生飛翔🦯!”
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於2014年3月推出的一項師生交流活動。活動希望創新教育形式,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倡導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談學術,只談人生🕡,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同時以老師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融。教授茶座每周舉辦一期,每期都有不同的教授帶來不同的故事,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滋養。“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動通知和報名通道,並分享教授茶座微語錄🦐。(文/趙雪松)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