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5月29日上午,由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工作部主辦的第5期“教授茶座”在光華管理學院院史館舉行。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楊芙清院士與通過“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報名的22位同學圍繞“人生之路”的主題展開了交流討論。學生工作部部長張慶東、副部長陳征微參加了活動。
楊老師在茶座開始時表示,為了參加這次茶座,對同學們的問題她都事先作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學們暢所欲言,話題不必局限於學術範疇,也可以一起討論“人生的實踐”等話題。楊老師說:“人生之路,既是奮鬥之路、報國之路、奉獻之路,也是人生價值觀的實踐之路、實現之路。”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周宗楷請楊老師與同學們分享她的讀書經歷與感悟,楊老師便回憶了少年時期獲得數學啟蒙的過程。談到曾因解題思路獨特得到老師加分的事情,楊老師說道:“學習不僅是學知識,更要思考學習的規律,尋找不同方法之間的關聯。”她還結合自己文學和歷史方面的愛好,建議同學們拓寬知識面,廣泛涉獵不同的專業。
楊老師特別講道:“一個人沒有一直順利的時候,我中學時的數學成績是最好的,所以老師建議我報數學系,但是大學的第一次數學考試——微積分考糊了,當時我想不通,就給我的老師馮其庸寫了一封信,想回到中學,馮先生回信說‘一個人的一生都會碰到困難,遇到挫折,都要經歷坎坷,這種時候只有你勇往直前,克服困難,跨過挫折。回到原點是走下坡,只有往前走才能夠有所發展、有所成就’。老師給我的教育,我終生受益。在那之後我解開了心結,很好地去註意別人是怎麽學的,學習別人的長處,把握學習規律,後來在江澤培老師的實變函數的課上考試,我考得最好,所以我的信心又回來了。”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王媛媛提出了如何克服瓶頸期的問題。楊老師認為,要把個人理想融入集體之中,集體的力量會克服個人成長的瓶頸。大學階段,即青年時期,是人生的成長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要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更要提高道德修養,不要把德和智分開。她說,五六十年代沒有那麽多誘惑,青年學生的思想都是要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所以熄燈後去教師宿舍用報紙罩著燈“開夜車”,背著“飯盆”先去圖書館占座再去食堂打飯,都不覺得辛苦。楊老師在回憶被派往蘇聯學習的經歷時說,因為懷著對國家的感恩,她格外能靜心,能坐得住,在蘇聯她是第一次看到計算機,而編程序一次就成功了,連老師都很驚訝。
楊老師希望同學們把握青春時光,嚴格要求自己,“青春一生只有一次,不能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常常有人說我看起來很年輕,我想這是因為我總和年輕人在一起,沾染了你們的朝氣,使我心態年輕。我有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而奮鬥的追求,這種追求使我年輕。”
在回答光華管理學院尹俊同學問題時,楊老師謙虛地說:“我不是‘學術泰鬥’,我僅僅是一塊鋪路石。科技發展很快,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團隊才能作出貢獻。我不過是團隊中兢兢業業的一員,最多算一個帶頭人。帶頭人身上的擔子很重,如果帶頭人領錯了方向,影響的不是你自己一個人,而是一批人。”
在回答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金乾同學關於擇業的問題時,楊老師說:“工作無高低之分,人無貴賤之分。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別人也就會尊重你。”她希望同學們帶著心懷感恩,服務社會的心態走上工作崗位,“機緣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怎麽才能抓住機緣。我的建議是,為國家作貢獻,順應時代大潮流去成長。”她寄語在場同學:“勤奮出天才,務實創大業”,勉勵同學們把學到的本領用到實處。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與青年學生分享成長經歷、共話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由學生工作部於本學期創辦,至今已舉辦5期。今後,學生工作部將繼續邀請各領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也將通過“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等途徑發布各場次活動的報名通知、新聞動態和“教授茶座”微語錄。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