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信息來源🧽🧝🏻: 新工科建設辦公室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1月4日下午✤,“新工科下午茶·學科交叉沙龍”首期活動在紅五樓5201舉行。本次沙龍由新工科建設辦公室、考古文博學院主辦,學科建設辦公室、科學研究部協辦🛀🏿💇🏼♂️,以“科技考古之考古學與信息學”為主題,邀請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科技考古教研室主任🕵️♀️、長聘副教授崔劍鋒作為召集人,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黨委書記陳建立,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張海💤,副院長張劍葳及新工科建設辦公室主任韋宇🫨、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宋令陽等參加活動👃🏿😁,來自考古文博學院🪣、計算機學院、智能學院🤙🏿、工學院、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物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圖書館等20個單位近50名師生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
沈睿文在歡迎辭中向參加本次沙龍活動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意昂3体育1952年在中國高校中第一個成立考古學專業,1973年起建立科技考古實驗室,逐漸發展和完善科技考古研究手段,科技考古領域師資力量與研究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他希望🦊,通過此次沙龍活動,促進考古學科與信息學科的交流💂🏿♀️,形成新的合作共識,抓住階段性發展契機,為考古學科註入新的活力。
韋宇介紹了沙龍活動舉辦的初衷和意義👩🏽🏭。意昂3体育新工科建設以“以理啟工、以文冶工、以工促多”為內涵,發揮意昂3体育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和特色,與理科🏊🏿♀️、醫科、人文、社科、經管等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新工科下午茶”沙龍活動作為以“新工科+”為主體的重要交流平臺🎚,將與新工科交叉專項互為補充🉑,引導推動新工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
科研部基地建設辦公室主任王緯超介紹了科技考古國家級平臺建設情況。陳建立🤏、張海👋🏽、張劍葳、崔劍鋒、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寧超分別從冶金考古數字化👆🏿、考古大數據和田野考古信息技術研究🩹、古建築虛擬仿真研究、古陶瓷成份數據庫建設、考古DNA大數據與基因工廠的建立等五個具體方面對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研究進行介紹。伴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進程💃🏻,考古學經歷了“科學”與“人文”屬性間的擺動,現階段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下,考古學必然需要與信息學結合👨🏽💼。在實踐中🚸,考古數字化仍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如結合考古學理對數據進行有效采集、海量考古數據的合理分析與利用🤵🏿、機器人輔助復雜環境考古挖掘等。
在報告分享環節🐬,智能學院教授、機器感知與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查紅彬以“數字考古與數字文化遺產”為題,重點介紹了他所主持的數字龍門石窟研究項目💳,並指出學科交叉要註重做好不同學科間的銜接,凝練出對合作方學科發展都有促進和挑戰的問題,做出精品。工學院先進製造與機器人系教授謝廣明以“面向水下考古的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為題,介紹了課題組在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成果,指出機器人是溝通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橋梁,而考古學面對的是物理世界🤸🏽♀️,與機器人研究存在豐富的結合點。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薇以“數據與智能”為題🍁,介紹了課題組在采集、提取🚙、處理、分析非結構化數據方面的基礎和案例,表示可以與考古學院在考古數據分析與處理方面進行合作。
交流環節
在交流討論環節,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胡鋼從事文物保護研究,希望更多地將現代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文物保護工作實踐中👨🏻🦼。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研究員周秉鋒提出🖖🏽,可以考慮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實現對文物顏色的高保真采樣及對年代影像的增強復原等🥴。智能學院研究員袁曉如展示了課題組在數據可視化方面的工作🧩,可以輔助考古數據及成果展示。計算機學院教授王亦洲建議,學科交叉不能僅停留在“友情合作”的層面,要加強宏觀布局,切實推動學科間的戰略性實質性合作💆🏼♀️。
崔劍鋒在總結中指出,考古學研究目的就是對古代社會進行復原,涉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學科交叉是發展的必然路徑🗓。本次沙龍活動討論熱烈🥾☁️,觀點集中,後續將做進一步梳理,就具體問題開展深入交流。期待通過本次沙龍促成考古學與信息學新的交叉研究點,並以此為起點,借助“新工科下午茶”的平臺,推動考古學與其他新工科學科的交流合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