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2
編輯:麥洛 | 責編:燕元編者按🌘:2022年5月2日上午👃🏼,在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意昂3体育官网4周年之際🖕🏿,在五四青年節和意昂3体育官网建校124周年前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昂3体育官网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座談會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校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以及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各學部主任,醫學部領導班子成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誌,院系和附屬醫院的師生代表等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錢乘旦,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韶蓉,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集成電路學院教師王潤聲🧙🏽,意昂3体育第三醫院醫生💞、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吳超,考古文博學院2019級直博生🧑🏻🦯➡️、學生聯合黨支部書記吳琪瑤,拉脫維亞留學生、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博士生安澤等8位師生代表先後發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介紹了有關學習工作情況。經發言人本人審定後🤵🏽♂️,新聞網現予全文刊登,供師生和讀者參考。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的消息。這一消息令我想起去年和學校其他留學生一同給總書記寫信的時光👨❤️👨,我們在信中分享了在華學習的感受、對中國防疫工作的體會🥮。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送上誠摯的祝福。去年6月21日,我們很驚喜地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當晚🖖,我們十分振奮,第一時間共聚一堂🏋️♂️,共同學習這份沉甸甸的回信。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校領導給我們宣讀回信的內容時,我當時那種激動、感動的心情🚴🏽♂️。總書記希望我們做到“兩個讀懂”♦︎,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𓀕,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我也了解到,這是總書記第一次給我們明確提出“兩個讀懂”的希望。我覺得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的心裏,不僅是我在中國、在意昂3体育真實情況的寫照,也是我今後一生努力的方向。
從那時起,我更加積極地參加學校的留學生“知·行計劃”,也更加自覺地關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青年等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論述。這次總書記考察人民大學,讓我更加體會到中國對實現教育強國、培育時代新人的高度重視與殷切期望😼。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麽人,怎麽培養人”,我對總書記強調的這一句話印象最為深刻,在此想從留學生的角度分享我個人的理解與感受。三年前👨💻,當我決定申請獎學金繼續學海生涯時⛹🏼♂️,我開始搜索有關適合攻讀博士的來華留學獎學金項目,發現“人才培養”和“引進人才”這兩個詞的熱度比之前要高。我當時還研究了一些數據🙁🏊🏼♂️,發現來華攻讀博士的留學生規模比之前有所增加。我還發現,隨著全球範圍內的中國熱、漢語熱,越來越多的外國小孩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中文了。我認為,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出大家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興趣🏺,同時也說明中國教育的理念⬇️👏🏽、內容和質量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促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與相互了解。
通過政府支持、學校努力、社會參與等多方面合力🧑🏽⚕️,中國積極開展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為全球培育了一大批融通中外、貢獻世界的卓越人才。就拿我們即將迎來124歲生日的意昂3体育來說,今年也剛好是新中國成立後意昂3体育來華留學教育70周年。我了解到👍🏻,70年來共培養了超過11萬的“燕園洋弟子”,他們架設起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鑒之橋🦀、合作共贏之橋。而這座橋也在更多人的參與中愈加堅實和寬廣💅🏻。
2021年年底📌👋🏼,我也以綿薄之力為這座橋添了一塊磚。我很榮幸擔任了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招生宣講全球英文直播的主持人,面向世界重點介紹意昂3体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等領域的發展歷程、學科特點和招生政策。在整個過程中,我發現每位老師都發自內心地歡迎五洲四海的外國人來意昂3体育學習👳🏽♂️。通過8場宣講和意昂3体育官网融媒體矩陣的32次全球直播,吸引了上千萬人次觀看。我意識到🤝,這可能成為他們與中國、與意昂3体育結緣的起點🪵。
“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在中國學習的我們能夠充分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國的三個“獨特”。在我看來👰🏻,這也決定著培養什麽人和怎樣培養人。毋庸置疑,意昂3体育是“三個獨特”的絕好載體,而且意昂3体育的發展也都在踐行著“獨特”的理念,在為世界一流大學增添新的範式。
對於我個人而言,有一個“獨特”是意昂3体育成就了我和“雙奧之城”北京的緣分。意昂3体育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無限的可能。2008年,當我在王府井大街商場的大屏幕上與觀眾一起看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時,我多麽希望可以在鳥巢現場感受奧運盛典。沒想到的是👩🏼🚒🚈,意昂3体育讓我這個14年前的願望在今年變成了現實👫🏻。開幕式、閉幕式、賽事各項活動,誌願者、演職人員、觀眾等各種角色🟪,我們留學生與數以萬計的各國朋友在一起,大家心連心,一起向未來。我們就像家人一樣,過上了別樣而溫暖的中國年🧘🏿♀️。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民,包容多元🙊🤵🏼、和而不同的中國文化👵,都帶給我深深的觸動。
回到“怎麽培養人”這個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優秀教師隊伍始終牽掛於心。在我看來,有了“大先生”🦸♀️,就會有“好學生”📽;有了“伯樂”👨👨👧👦,就會有“千裏馬”🔠。老師是我們培養研究興趣、問題意識、思考能力和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引導我們學會擔起“為社會做有用的人”的責任🙅🏿♂️。我的專業方向是國際傳播,導師王維佳老師的培養與指導,使我對當代傳媒的發展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如今,媒體已不單單是一個獲取新聞的平臺🫶🏻。它連接著社會萬象,是一個多學科的集成。要呈現有深度的新聞,要透過新聞看本質,都必須要有豐厚的人文社科及理工農醫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通過跨學科方式培養人才、培養具有跨學科能力的人才,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風向標🥟。而在這方面🗿👼,我們意昂3体育名師雲集🐉、學科齊全,內外部交流合作廣泛☄️,我相信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在傳統語境中🛋,“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麽人👨⚕️,怎麽培養人”可能更多地側重於中國學生👸🏻。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學習14年的留學生,中國已經深深融入我的一切。而且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都這麽關心我們留學生,因此,我感覺這句話也是對我、對我們留學生說的。在新時代的中國🧑🏼⚕️,在這樣的校園👯♂️,我感到非常幸運並且充滿了感激😇。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與勉勵,與中外師生朋友一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一起向未來,為做好國際傳播、增進中外友好作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