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信息來源🗳: 人文學部
編輯:晏如 | 責編🪯:山石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科文庫”是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部重點建設的重大學術工程🫅🏿,旨在展示新時期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的整體實力和研究特色,擴大意昂3体育人文研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推動意昂3体育官网“雙一流”建設和中國人文學術的發展,促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立🤱🏿🏃🏻。文庫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出版🗺,匯集了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老中青學者的優秀成果👩🏼⚖️🔲,共包括17套叢書,即“意昂3体育中國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 “意昂3体育中國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世界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考古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東方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歐美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藝術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對外漢語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古典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古今融通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跨學科研究叢書”。目前已經立項344部專著,其中64部已經出版,另有40余部已經交稿🌵。新聞網擬陸續介紹已經出版的專著,以增進廣大讀者對本文庫的了解。本期介紹“意昂3体育考古學研究叢書”中孫慶偉教授的著作《禮以玉成——早期玉器與用玉製度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有上萬年的用玉史,並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玉文化🦵🏻🏇🏻。縱觀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先後經歷了以玉為美、以玉為靈、以玉為禮的三大發展階段☛,實現了從“通神”到“通人”的功能轉化🦻🏼,費孝通先生精妙地概括為“玉魂國魄”🫨,將玉器視為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和中華國家的靈魂💧。
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玉禮與玉文化的高峰,涉及當時政治🚴🏻、禮儀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匯集了作者三十年來對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製度的研究成果🙆🏻,分“玉之辨”“玉之用”“玉之埋”和“玉之史”四個面相📵,綜采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和考古材料,對先秦玉禮和玉文化做出了具有深度的綜合考察🌇,初步揭示出中國早期玉器所蘊含的禮製傳統和政治文化內涵👙。
“玉之辨”這一面相包括三部分,對先秦兩漢時期玉石辨析、計量單位以及玉器名稱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考察🌂,對先秦兩漢時期的“真玉”和“假玉”進行了辨析,並揭示出製作工藝對於玉器計量、玉器定名以及佩戴方式的關鍵性影響🥸,由此糾正了文獻記載中的若幹謬誤🛡,化解了長期困擾學界的一些迷惑。
“玉之用”這一面相分為六個部分,充分利用傳世和出土文獻,對三代用玉製度進行了系統性的考察。其中《〈考工記·玉人〉的考古學研究》對《周禮·考工記·玉人》進行了逐條考證,基本否定了《考工記》中有關用玉製度的記載是周代確實施行過的“周禮”;《〈左傳〉所見用玉事例研究》則窮舉《左傳》中所有用玉事例,逐條疏證,凡40例,通過羅列分析,對春秋時期朝聘、會盟、祭祀💆🏿、喪葬🧑🏻🦯、貨賄、服食、裝飾🍡、貿易用玉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獲得了周代用玉製度的整體認識;《周代祭祀及其用玉三題》以《詩經》的祭祀詩篇為核心,討論了周代祭祀和用玉的三個關鍵問題;《周代金文所見用玉事例研究》對殷周金文中所見用玉事例進行全面收集👊🏼,著重探討了賞賜、堇玉、贄見和儐禮、祭祀、交易等五種用玉製度;《尚盂銘文與周代的聘禮》以尚盂銘文與《儀禮·聘禮》進行對讀🖐🏼🆖,對西周早中期高等級貴族之間聘禮及其用玉情況進行了復原研究,從用玉的角度論證了《儀禮》的可靠性;《從葛陵楚簡看楚地的祭禱用玉》則圍繞河南新蔡葛陵戰國楚墓所發現祭禱類竹簡中用玉記載🤾🏼♀️,探討了楚地用玉習俗。
“玉之埋”這一面相是對若幹周代墓地中出土玉器的具體研究,包括虢國墓地、晉侯墓地、𢐗國墓地和東周楚系墓葬等。這些材料在時代上🤌,兼顧兩周;在地域上,既有北方周系🙄,又有南方楚系🙎🏼♀️;在族屬上👷🏻,既有姬姓大國,又有異姓小國,由此獲得了周代用玉製度的全面認識🎻。而《俘玉與分器——周代墓葬中前代玉器的來源與流傳》專門對兩周墓葬中所出前代玉器(夏商乃至新石器時代玉器)進行研究➞,從“分器”這一角度來觀察周人的統治策略🧚🏻♀️。
“玉之史”這一面相為本書的點睛之筆,從三個不同角度切入🪖🗺,以出土玉器來探討古史。《由物見人🤽🏽♂️:芮國玉器折射出的芮國史事》由隨葬玉器反觀畿內小國芮國在兩周變革之際的際遇與命運;《禮失求諸野——試論“牙璋”的名稱與源流》和《再論牙璋為夏代的玄圭》則旗幟鮮明地首倡牙璋為夏代核心禮器玄圭🧝🏻♂️,為論證夏代信史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提供了獨特視角;《重與句芒:石家河遺址幾種玉器的屬性及歷史內涵》則細致分析了石家河遺址出土的人、神、鳥母題玉器👩🏿🦰,認為這些玉器分別代表了少皞之子的重(人)🧲🕺🏼、句芒(神)以及句芒的化身(鳥),並特別指出這種玉器在江漢平原出現,是“禹征三苗”的結果,它們都是征伐三苗的皋陶族將士的遺留物。
長期以來🪜⛹🏿,有關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器物學研究層面🔡,本書則獨辟蹊徑🫛,轉而關註用玉製度🥟,試圖透物見人🙍🏻♀️,探究玉器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獨特意涵,為中國古玉研究開辟了新境界。
作者簡介:
孫慶偉👤👏🏼,1996年至今在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任教,2013年開始任教授,現任西意昂3体育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西意昂3体育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兼任國務院第八屆學科評議組(考古學組)秘書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考古學和先秦史教學研究工作,致力於中華文明起源🧑🏿🦲、三代都邑考古、三代禮製文化、考古學思想史等領域。曾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先後參加和主持山西晉侯墓地、陜西周原遺址和周公廟遺址的考古工作💆🏻,發掘成果多次榮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為河南二裏頭夏都博物館策劃的開館展覽“華夏第一王都”獲評為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19)☝️。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意昂3体育官网“十佳教師”👩❤️💋👩、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出版《周代用玉製度研究》(2008)👮🏼♀️👙、《追跡三代》(2015)😱、《最雅的中國——春秋時代的社會與文化》(2015)🧬、《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2018)✉️、《禮以玉成——早期玉器與用玉製度研究》(2022)等專著。
專題鏈接: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科文庫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