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1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段文蓓
外灘,上海的標誌性地區,在近代風雲變換的歷史歲月裏經歷了重重洗禮,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10月19日上映的紀錄片《外灘軼事》中,著名導演周兵選取赫德、葉澄衷、杜月笙、周璇、李香蘭五位與外灘息息相關的歷史人物,以劇情片手法用演員演繹傳奇故事,戲劇性地再現外灘歷史,是我國紀錄片表現方式的全新嘗試。近日,周兵導演應意昂3体育電影協會邀請,攜新片和製作團隊做客意昂3体育官网,與青年學子分享創作心情、交流心得體驗。
首周票房不足15萬,仍將堅持紀錄片之路
在當今被娛樂類商業片占領的中國電影市場,紀錄片能夠在全國上映並且獲得將近15萬元的首周票房成績,周兵表示對創作團隊來說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他解釋說,紀錄片是可以受到市場青睞的,像韓國某部紀錄片票房達1.2億人民幣,內容是該片導演的父親和一頭牛的故事,而美國“911”事件的紀錄片票房甚至超過了商業大片,不過中國電影市場現在還不具備這個條件。事實上中國原來並無紀錄片消費市場,現在才剛剛起步,可以預見短期內難以達到歐美市場的程度。目前有消費能力的人不傾向於在電影院觀看紀錄片,消費觀念影響電影市場。
周兵是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但原本他是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做新聞記者,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是在領導安排下接手的。在成功導演《故宮》、《敦煌》、《臺北故宮》等大型紀錄片過程中,周兵也漸漸產生了紀錄片情結,並最終選擇面對市場,繼續挑戰處於弱勢的紀錄片。《外灘軼事》共投資1300萬元,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策劃了兩年多的時間,並在觀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故宮》之後向該片導演周兵發出了邀請。《外灘軼事》之後,周兵還將繼續他的紀錄片導演之路,他透露下一步將計劃拍攝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醫的紀錄片。
請臺灣演員扮演李香蘭,只因兩人長得像
《外灘軼事》中的畫外音與大多數紀錄片的第三人稱不同,而是采用了第一人稱,周兵表示做了十幾年紀錄片導演都是用第三人稱,這次想做些改變。他認為地球、城市都是有生命的,這個第一人稱的男性角色的畫外音就是用外灘的視角見證影片中五人的故事。有人認為城市的形象應該是溫柔的女性,周兵解釋說他希望在影片中用男性的聲音展示一種張力,而這是女性聲音難以達到的效果。
被問及李香蘭的扮演者為何是臺灣演員許瑋甯,是否是因為有臺灣方面投資的關系,周兵表示《外灘軼事》並沒有臺灣投資方,會用臺灣演員只是因為無意中看到臺灣朋友推薦的幾個演員中,有一人與李香蘭本人長的特別像,便決定用她了。
詩意外灘,是歷史真實的美麗
有臺詞、有劇情、有演員演出,這是紀錄片的一種類型,不過這樣一部故事性的紀錄片在中國還是第一次。周兵笑稱自己自1995年以來做了15年紀錄片導演,才敢第一次做這樣的嘗試。雖然是以故事片的形式演繹出來,不過影片中的事件、年代等史實均經考證,甚至連演員臺詞都全部來自文獻資料。
影片中詩意、美麗的畫面風格也讓現場觀眾產生了是否真實反映歷史的疑問,對此周兵表示,不同情景和心境下對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和感受,他希望自己的紀錄片能夠保持一貫的風格,向觀眾展現自己的審美和哲學。他希望在紀錄片中表達美,這也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而壓抑風格的紀錄片也是存在的,其中所反映的生活也是真實的一部分,只是這兩種類型的紀錄片對歷史的表達角度不同。對於影片中輕松的氛圍,周兵表示是無心為之,並非刻意安排笑點,只是希望帶給觀眾輕松的感覺,而且這部分也是符合歷史的、真實的。
《外灘軼事》90分鐘的時間裏要融入五個人的故事,周兵坦言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從不同角度揭開歷史真相,以片段和細節展示歷史面貌,可以有個性化的表達,這種非線性的表現方式也正是紀錄片的魅力所在。
周兵簡介:
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
199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
1999年,任《記憶》總編導。
2000年,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
2003年,任百集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
2005年,執導大型紀錄片《梅蘭芳》。
2005年,任大型紀錄片《敦煌》總導演。
2007年,任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總導演。
2008年至今,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特別節目部主任。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