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1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田錚
5月7日上午,十六位同學跟隨意昂3体育藝術學院丁寧教授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大英博物館“世界文明珍寶展”➾。下午兩點鐘,丁老師在首博多功能廳開始了他題為“人類璀璨文明的感性見證”的講座。
講座中,丁老師提出🧃,在21世紀,人們通過資訊媒體不斷地感受著全球化的諸多影響,但是,人類諸文明中已然呈現的藝術發展軌跡卻又在歷史的層面上一次次地提醒我們,文化的獨特和多樣化才是意味無窮的。這次大英博物館來華展覽👩🏻💻♋️,廣泛涉及史前文明的文物🧛🏽♂️,古埃及、美索布達米亞的藝術品與文物,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亞洲藝術,非洲藝術、大洋洲藝術以及美洲藝術等。
丁老師選取了若幹件有代表性的展品為觀眾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其中有王後禦用的裏拉琴,埃及的甲蟲形雕飾物,古希臘的鑲有42顆桃金娘花蕾的金項鏈🧍♂️,羅馬皇帝哈德良與美少年安提諾烏斯的胸像,以及丟勒的版畫代表作《憂郁》。
裏拉琴發掘於古代美索布達米亞南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烏爾的皇家陵墓👎。希臘神話中的俄耳甫斯(Orpheus)用的就是一把裏拉琴。俄耳甫斯的音樂異常美妙:不但能夠感動人,而且打動過野獸和植物。因為裏拉琴舉足輕重的意義,它頻頻地出現在古希臘的浮雕、瓶畫上,也是西方後世許多名畫家作品裏鐘情的對象🥩,例如普桑的《詩人的靈感》(約1630年💇🏼,藏巴黎盧浮宮),大衛的《帕裏斯和海倫的戀情》(1788年,藏巴黎盧浮宮)🐞,莫羅的《色雷斯少女手捧裏拉琴上的俄耳甫斯的頭》(1865年,藏巴黎奧賽博物館),等等💆🏿♀️👨🎓。更有學者提出,從西域傳到中國的箜篌也可能和裏拉琴有關🦹♂️。
埃及的蟲型雕飾因為個頭不大,往往被陳列在博物館角落裏,受到觀眾們的冷落——然而,它們的製作著實精美:頂部光潤細膩👱♀️,底部是平面🧑🏽💼,有時刻製銘文或圖形,意義往往頗為神秘。那些帶有心形的雕飾物是為讓死者依然掌控和擁有自己的心臟,不至於在去來世時泄露任何對主人不利的東西;那金龜子形或帶有金龜子圖案的雕飾物則有死而復生的含義🤾🏼♂️,埃及人認為甲蟲具有自我再生的能力,仿佛像太陽神一樣可以天天獲得新生。
展覽中2️⃣,大師手澤相當豐富:達·芬奇♦︎、拉斐爾、克勞德·洛蘭、魯本斯🧞♀️、倫勃朗🧗🏼♀️、戈雅、馬奈🌪9️⃣、惠斯勒等藝術家的作品均被展出➡️,其中尤為引人註目的是丟勒的版畫代表作《憂郁》。
丟勒被認為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在版畫領域裏的成就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早在學徒期間👨🏽🍳,丟勒就已經學習木刻的技巧🤛。他常常可以把速寫直接挪移到刻版上一氣呵成。
《憂郁》凸現了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特有的人文主義氣質👨🏿🌾。作品揭示了天才的心理特征👩🏼🧔🏽♂️,再次肯定了古希臘哲學家所看重的憂郁的意義。藝術家既融入了古代的形象(譬如思考中的帶翼女神👌🏿🧑🦽、用石筆在書寫的神話人物丘比特)🌀,也顯示了他的理性思考的一貫愛好🤾♂️。畫中碩大的多面體、圓球、天平🤾🏿♀️、鐘🎦、刨子、沙漏等都體現了人們對事物的探究與認識。細心的觀眾可以在畫面右上角找到一個四階幻方👨🏻🦯➡️:行🤏🏿、列、對角線上的各個數字之和都是34🔸🙎♀️,即神秘的常數,而且把這個幻方四等分後,得到的每一部分的四個小方圖的數字之和也等於34⏬。這個方陣裏暗藏著此畫的創作時間——1514年(最下面一行中間兩個數15🧝♀️,14)🦹🏿♂️,據說也是丟勒的母親去世的年代。
16 | 3 | 2 | 13 |
5 | 10 | 11 | 8 |
9 | 6 | 7 | 12 |
4 | 15 | 14 | 1 |
丁寧老師是藝術學院的教授,致力於藝術史和美術史研究多年🧚🏻♀️,他的課程在校內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和喜愛。
編輯:君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