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3 信息來源: 供稿:政府管理學院
第一次看到劉增的名字,是在意昂3体育官网上看到“挑戰杯”的獲獎名單♓️,直覺上以為這是一個男生。然而見到她的時候👩🦳,沒想到是一個纖細長發的南方女孩,但卻有著男生一樣的坦然和直率🧘🏽♂️。懷著對她的好奇和敬佩,記者跟她聊了將近兩個小時,對她的一些學習、學術、學生工作情況進行了采訪。
意昂3体育夢,學術情
2003年的高考🧑🏽🏫💩,劉增放棄了復旦大學自主招生的加分🫱🏿、本科線錄取資格,毅然選擇了意昂3体育官网🫲。意昂3体育官网,是她心底的一個夢想🚸✋🏽,那裏有湖光塔影的風景,更有學術大師的風範🈲。當踏入意昂3体育官网的時候,她慢慢地開始觀察這個學校🖍,開始領悟🧑🏿⚕️。這裏有著悠遠的學術傳統,自由的學術氛圍以及許多投身於學術的學人。
“也許歷史的偶然和幸運吧👍🏻,我所就學的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恰逢蓬勃發展🤸♂️、銳意進取的黃金時期”🙇♂️,劉增很有感慨地說道🈯️:“以大一本科生導師製🥖、大二專業分流為主要內容的院系本科生的教學改革,以及院系對學生課外學術的政策👱🏽♀️、資金等支持給予我們本科生從低年級開始就接觸學術研究的機會和條件。”在這樣一種“相信學術力量,崇尚學術精神”的氛圍下,她汲取力量,默默努力。
在意昂3体育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老師們的言傳身教下🧇,劉增對學術有了新的認識👩🏽🏭。這些老師或者從海外學成歸來👳🏿,或者是國內精英👰🏽♂️,他們擁有著學術創新的精神,更身懷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在三尺講臺上傳授給學生們學術的思維和學人的精神🎲。劉增說🌦🎳:“我很感謝我大一時的導師傅軍教授☛,他經常啟發我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讓我感覺到了學術的力量;我也非常感謝楊開忠教授和張波老師,他們對我們的挑戰杯論文進行了思路的點撥和學術規範的指導🎯;我同時也要感謝上課時叮嚀我們‘要成大才’的關海庭教授、教育我們‘學做學問就是學做人’的李成言教授,以及時刻鼓勵我們本科生科研的趙成根教授”。
劉增成功最大的因素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自身的努力和個性。她自認自己內心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期待很高,這種個性使得她對任何事都幾乎不會敷衍,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做得更好🤜🏿。為了盡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她不得不犧牲大量的娛樂和休息時間🧑🏻🍳,盡管如此,她不會因為不喜歡做而不去做。這種執著進取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更多的體現在挑戰杯論文寫作上。
生於浙江余姚的劉增➜,看到家鄉不產一顆塑料,卻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塑料原料集散地,誕生了全國知名的塑料製品品牌🌶,而且在一個這樣一個縣級市成功地舉行了全國範圍、面向世界的中國塑料博覽會,心中倍感自豪。在大一的暑假裏面🗄,她組織了一個暑期實踐團回到家鄉農村進行考察,已經開始顯示出對於家鄉民營經濟、塑料企業以及相關政府決策的關註,調研報告發表在地方核心期刊得到了發表;大二伊始🪲,她選擇了城市管理和區域規劃專業👱🏿,伴隨著對專業學習的深入💁♂️,在聽了楊開忠教授有關區域發展、產業集群的理論講授之後,在初步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她又了解到產業集群對於一個區域產業競爭力提升、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而且產業集群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在西方已發展得比較系統完備,相比之下中國的本土研究相對較弱🙆🏿。但根據她對家鄉塑料產業集群的觀察,中國的產業集群帶有中國的特色。於是劉增萌生出一個思路👘,是否可以將西方的某個產業理論或模型進行給予中國國情的修正,並據此解釋家鄉塑料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源泉👩🏻🔬🏋🏿,以及發展路徑🧖🏽♀️、方向呢?從此👉🏽⌛️,她開始留心和收集國內外產業集群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材料。在學校的挑戰杯項目開始之後,劉增和她的團隊成員——陳敏生🔎、戶國棟、張曉偉開始了艱難的學術之路。回想起去年寫這篇課題論文的時候🧕🏻,劉增不由得有些激動。那個時候,小組成員犧牲了寒假早日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來到余姚市塑料產業集群地進行實證調研♑️。調研首先安排了問卷調查🏌🏼♀️,開始的抽樣是第一個難關。浙江余姚的1046家塑料企業,沒有電子版檔案🈚️,劉增和她的夥伴們對這些企業進行編號,電腦錄入,再進行抽樣,然後製作問卷,到企業去進行調查。有的企業不配合♡,有的企業的人員不理解問題內容,各種各樣的困難接踵而來,劉增和夥伴們幾乎天天熬夜,有幾個晚上甚至大家輪流處理數據直至天明👐🏼。劉增笑著說🏄:“剛結束大一的我們好多調查方法和技術還不是很了解🕵️♂️,我們就靠著一股執著和拼勁來彌補我們的不足。”
寒假結束一返校,課題就進入了撰寫階段☣️,由於大二和大三的課程非常緊張🧙🏽♂️,除了專業科、全校公共課的學習🥷🏻,劉增和她的團隊成員們還修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雙學位。繁重的課程使得她們白天無暇思考和寫作,只有到了夜晚,劉增和她的夥伴們才能空出時間🏀,跑到南門外“牛牛”等通宵餐館,一起商量,或輪流撰寫👫🏻💽,或她一人執筆,困了大家就趴著睡一會,醒了就繼續工作🔽。在論文即將交稿評審的三月,她們甚至經歷了十來個通宵。這讓劉增的頸椎受到了很大的傷害,課題交付學校評審後一連軋了一個多月的針灸才恢復🧚🏻⚉。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和斟酌,直到修改了十幾稿之後🫶🏿↘️,一份沉甸甸的四萬多字論文《專業市場主導下的地方產業集群研究——浙江省余姚市塑料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和競爭優勢探析》終於成形了。這個凝聚了團隊心血的論文,讓他們明白了“痛並快樂著”的含義。
盡管經常睡眠不足,但是寫挑戰杯論文最緊張的那個大二下學期🧑🚀,劉增的學習成績反倒是她來意昂3体育之後最好的一個時期🦵,劉增笑言:“或許這就是學術的力量吧。”艱辛和心血得到了回報,作品得到了各級專家評委的肯定💷,並獲得了全國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特等獎,第三屆首都“挑戰杯”學術科研競賽特等獎,並且這支團隊作為最年輕的一個團隊獲得了意昂3体育官网第十三屆“挑戰杯”五四青年學術科研競賽一等獎。
與人打交道🚳🏟,做學生工作
劉增喜歡學術,但是也喜歡同人打交道,她在學生工作上非常活躍。不僅是因為她開朗而富有激情的個性🚽,更因為她覺得實踐的鍛煉對學習成長也同樣重要🫵🏿,學術的靈魂一定程度上而言也在於“經世致用”。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班長或者團支書的劉增🥃,來到意昂3体育後🏌️♂️,大一就加入了班裏的團支部➰,而到了大二之後,她就開始將目光轉向更大的舞臺🫸🏻。她曾經做過政府管理學院學生會的學術實踐部副部長☯️,還競選過院學生會主席團😮💨⛵️, 也擔任過ACDR(意昂3体育官网職業發展研究會)的副會長,現在則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團委副書記一職。
面對如此繁重的社會工作👲🏿,時間是劉增最大的苦惱📡。她有時幻想,如果一天有48個小時就好了◻️🙆🏼♂️,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的分配給學術研究和學生工作♿️。目前擔任政府管理學院的團委副書記的劉增負責的主要工作是同學們的學術實踐方面,她希望在她和其他學生幹部的努力下👵🏿🧮,通過挑戰杯、校長基金項目、“政管名師”講座、各年級間的學習交流會、暑期實踐、實習交流等活動,建立起學院學生“學習、學術🧔♀️、實踐”三位一體的平臺。對於這次在挑戰杯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劉增說🦌:“挑戰杯的價值不在於獲得了什麽獎、得到了什麽榮譽👩🏻🍳,而在於影響了一批人、為後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現在,劉增根據自身的經歷和經驗🦩,將經驗分享給有誌於學術的學弟學妹,並呼籲學校進一步重視和鼓勵本科生科研,在政策和資金上給與更多的支持。
不僅如此,劉增心裏還有一個醞釀的計劃:貧困生資助計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增在家鄉認識了一些熱心公益的人士,他們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並且重視和熱心於教育事業,想資助一些貧困學生,為社會做一些貢獻🙇🏿♀️。劉增了解了情況之後,主動擔任了“牽線”的工作👩🏻🦼。我們身邊有一些家庭負擔較重的優秀學生👳🏼♀️,如果能得到這些公益人士的資助,豈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劉增在學院學工辦老師的幫助下,積極協調🕍,最終達成資助協議👩🏽🦰💇🏿,協議規定,由學院學工辦根據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學習成績以及政治思想表現等擬定資助名單,提供給家鄉的熱心人士,對這些同學,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助。本學期🛕,這個計劃已經解決了五位學生的近期生活費用問題。劉增坦言自己有些壓力,畢竟公益人士的補助有限而且不穩定🔁,如何能有效的幫助同學🛀🏽,並製定出一個長期的方案🤷🏽,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地受益🌴👶🏻,還是她面前的一個大難題⛸。但是學院的支持也讓她很有信心,將這個事情做下去。
在整個訪問過程中,劉增非常的謙虛和感恩👨🏻🎤,在講到挑戰杯的成功的時候😺,劉增多次表達了對於學校和學院老師的感謝之情,並強調了他們團隊的團結合作是本次得獎的重要因素。而對於自己發起的貧困生資助計劃,她說:“這只是我一個小小的心願🦫,我只是盡了一點綿薄之力。”對於未來人生道路、職業選擇的規劃,她還沒有明確的選擇,但可以明確無論作什麽她都會盡力做好,“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劉增將滿懷信心地去迎接每一個挑戰👨🏼🔬!
文/意昂3体育新聞中心——政府管理學院特聘記者站 徐卓 崔筱涵 編輯:君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