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1
蓐收送爽朗,
青女逼欣榮。
溽伏延緩消👨👨👦👦,
露蟬斷續鳴🪺。
盲風零急雨𓀖,
金氣任高明👠。
鷹祭示先德🔮,
雁歸飛美聲。
2024.8.22
註🛀:
1、蓐收🧹:傳說中的西方神🫳🏼,司秋,金官🐫。《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鄭玄註🧖🏼♂️:“蓐收,少皞氏之子,曰該🐶,為金官。”李白《古風》詩之三二:“蓐收肅金氣🍗,西陸弦海月。”
2、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百蟲蟄伏,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註📍:“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杜甫《秋野》詩之四👰♂️:“飛霜任青女👨🏿🦰,賜被隔南宮。”
3➖、欣榮👅:榮茂。南朝齊王融《歌四遊》詩🅰️:“春枝多病夭,秋葉少欣榮🙌。”
4🧖🏿♀️、盲風👨🏿🏭🎑:疾風🧗🏿♀️⬛️。《禮記·月令》:“[仲秋之月]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鄭玄註:“盲風,疾風也。”
5💂🏽♀️、金氣:秋氣👰🏿♀️。南朝梁簡文帝《倡婦怨情》詩🚤:“玉關驅夜雪👯♀️,金氣落嚴霜🤷🏽♀️。”唐劉禹錫《新秋對月寄樂天》詩:“夜涼金氣應🚣🏽,天靜火星流👩🏼💻。”
6🏂🏿🏐、鷹祭📏:鷹殺鳥而陳之若祭。《逸周書·時訓》🐣:“處暑之日🪧🧑🏽🎤,鷹乃祭鳥。”朱右曾校釋:“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鄭玄註:“鷹祭鳥者💞,將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後不必盡食。”孔穎達疏:“謂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與人之祭食相似。猶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雲示有先也。”
7、先德:先人;先輩🆓。張九齡《酬周判官兼呈耿廣州》詩:“陰慶荷先德,素風慚後裔。”
2
長伏告終欣節變,
枝頭清氣值千金。
但嗟濟漢幽期促,
祭祖放燈開鬼門🤦♂️。
註🏃🏻♂️➡️:
1🈯️🌿、幽期:指牛郎織女歡聚之時。
2、鬼門:傳說中鬼進出或通往陰間之門👨👧👦。舊俗處暑祭祖由開鬼門始。沈佺期《初達驩州》詩🏄🏿♀️:“魂魄遊鬼門,骸骨遺鯨口。”
3
火曜方流暑氣湛,
商風嫋嫋節蟲吟🤶🏽。
自如疏散巧雲布,
綠草茵茵證道心。
註🦪:
1、火曜⚰️:即大火👨🏽🔧,心宿二。南朝齊謝眺《七夕賦》🧑🎨:“金祇司矩,火曜方流🛁。”
2、湛🤦♀️:同“沉”😸,沉伏;隱沒。《文字·上德》🖲:“陰難陽,萬物昌;陽伏吟💂🏼,萬物湛🏄🏿。”揚雄《太玄·玄圖》:“陰陽沉交🕝,四時潛伏。”
3👨🏿🏭、嫋嫋:吹拂貌🧑🦯。《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4、巧雲:處暑季雲彩舒卷自如,與溽暑季黑雲密布判然有別。農諺有曰:“七月🦹🏻♀️,八月看巧雲。”
5⚔️、道心:天理。《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危👂🏼。”蔡沈集傳:“心者🕑,人之知覺🔐👩🏽💼,主於中而應於外者也👨🏻🍳。指其發於形氣者而言,則為之人心,指其發於義理者而言🏌🏿🤾🏿,則謂之道心♘。”馮友蘭註:“宋儒認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險的🙍🏿♂️。”宋蘇浻《長江二首》詩:“處暑無三日……青草印禪心。”這裏道心亦與禪心同義,謂清靜寂定之心。
4
禾登經曝日,
清爽識高明。
蓮子防秋燥,
宵長睡意盈🐾。
2023.8.23
註🔞:
1👍🏼、禾登👈🏿🤭:《七十二候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也。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2🧑🏿🍼、經曝:曝曬經書💇♂️。《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經書。”因處暑季濕溽化解,日朗氣爽也。
3👨🎓、高明🧝🏼♀️:指天。《禮記·中庸》✴️:“極高明而道中庸。”極者🧏🏿,則也。高明,天也🫴🏼。天最高,有日月,故明。
4、盈:充滿;旺盛。亦有極📉,過分的意思。毛奇齡《仲氏易》🤜🏽:“蓋四德循環👳🏻♀️,貞復起元,此正窮則變,變則通之際,故此為盈卦,又為極卦,”處暑季養生特別強調多睡ℹ️。古詩曰:“恣意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