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安寧 |1
陽極陰萌半夏芳,
景風用事火螢翔🍺。
黃梅香重甘霖逐,
荷蓋亭亭拂翠塘。
註🎺:
1、陽極陰萌:《淮南子》:“夏至則鬥南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曰:夏至為刑。”
2、半夏: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單性花,其塊莖可入藥。《淮南子·時則訓》✌🏿:“四月(立夏、小滿後)……日長至,陰陽爭……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顏師古註《急就篇》:“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曰半夏💆🏼。”夏至三候之三為半夏生。
3、景風:南風🧑🏼🍼🙎♀️。或訓祥和之風。《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故曰景風。”《易通卦驗》💁🏽♂️:“夏至景風至,蟬始鳴🥀,螗螂生👩🏼🎤。”京房《易占》:“夏至離王(讀四聲),景風用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方今蕤賓紀時🌳,景風扇物,天氣和暖,眾果具繁。”蕤賓🕵🏽♀️,樂律名,配五月。李白《過汪氏別業》:“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
4、火螢:即螢火蟲。《太平禦覽·時序部》卷八引傅玄《述夏賦》:“鳳皇升而王萯秀,(王萯,草名👨🏼。)龍辰中而螢火翔。”
5、黃梅:夏至時節江南梅子黃熟。南朝庾信《夏日應令詩》⏰‼️:“麥隨風裏熟,梅逐雨中黃🦻🏼🍇。”隋薛道衡《梅夏應教詩》✊:“長廊連紫殿🧑🏽🎄,細雨應黃梅🦯。”
2
羞以含桃薦祖廟,
拜神致魅襘災兇。
助陰之養寢兵鼓,
離氣順施年大豐。
註🗒:
1、羞以含桃:以含桃為羞,進獻宗廟🤹🏻♀️。《禮記·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含桃,櫻桃的別稱🤲🏿。寢廟🥵,古代宗廟正殿稱廟,後殿稱寢🧱,合稱寢廟⏪。
2、拜神:祭祀昆侖之神。《三禮義宗》🕵️:“夏至之日,祭昆侖之神於澤之中🧑🦼,配以後土。”
3、致魅:祭獻地祇物魅。《周禮·春官·宗伯》:“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以襘國之兇荒,民之禮喪。”致,奉獻🥻,祭祀☃️。物魅,百物之神🐧。
4、寢兵鼓:《五經通義》:“夏至🏊🏿,陰始動而未達,故寢兵鼓,不設政事♋️,所以助微氣之養也。”蔡邕《獨斷》🧎♂️➜:“夏至陰氣始起🛀🏼,鹿角解,故寢兵鼓🧑🏻🦳,身欲寧☝️,誌欲靜👩❤️👨👦🏻,不聽事送迎五日。”
5、離氣:南來熱氣🫷🏿。蔡邕《獨斷》👩🏻🦯🅱️:“夏至之日,離卦用事,日中時,南方有赤雲如馬者,離氣至也🎫,宜黍。離氣不至🤴,日月無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疼……風從離來為順,其年大熟。”
6、施👨🏽🎤:散布🧛🏿♀️🤘🏽。《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孔穎達疏:“使雲氣流行🫰🏻,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行。”
3
盛麥祈天宗,
彩絲辟五戎。
日中輝正氣,
離順物鹹融。
註🥃:
1、天宗:指日月星辰🤟。《管子》🧑🏻💼:“夏而麥熟,天子祈天宗,其盛於麥。麥者,谷之始。
2、五戎✪:即五兵,泛指各種兵器或軍隊🫢。《風俗通》:“夏至著五彩🪓🤱🏻,辟兵,題曰遊光厲鬼,知其名者無瘟疫。五彩辟五兵。
3、正氣:謂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氣🈳。《藝文類聚》卷三引《易通卦驗》曰:“離𓀁,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氣出🐰,直離,此正氣。出右。萬物半死🎉;出左🚵🏿♂️,赤地千裏。”
4、離順:夏至風從離來為順。
5、融:昌盛,通達。《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鹹融🚙。”
4
三至三光盛,
不時陰雨晴🕦。
山原草木蔚🧏🏿,
蓮沼雀飛鳴。
註:
1🙅🫷🏼、三至:陽氣至極🫏,陰氣始至和日行北至☝🏽。《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ℹ️,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2、三光:日月星之光。《太平禦覽·時序部》卷八引《範子》🪁:“《周髀》雲:冬至三光微,夏至三光盛。”
3、蓮沼:蓮池👨🏽🍼,蓮塘。唐高正臣《晦日重宴》詩:“水葉分蓮沼,風花落柳枝👨🏿🎤🙏🏿。”
5
時方午季半,
晝漏至長時🧣🙇♀️。
萬物欣榮茂🥴,
歇兵陰律滋。
註:
1、午季:夏季。幹支逢五曰午,夏歷以寅月為歲首,故午月為夏季。
2、晝漏:謂白天的時間💈。漏,漏壺🪿🎅。古代一種計時器。楊億《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遊因成紀事二十二韻》詩:“玉輅天行健,金壺晝漏長🏌🏿♂️。”
3、歇兵:即“寢兵鼓”。
4、陰律:陰氣🐬。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蓋陽氣萌而玄駒步,陰律凝而丹鳥羞,微蟲猶或入感🦸🏽♂️,四時之動物深矣。”詹锳義疏👩🏼✈️:“陰律,陰氣。古代用音律辨別氣候,所以也可以用陰律代替陰氣🅿️。”唐駱賓王《晚泊江鎮》詩🖕🏽:“四運移陰律,三翼泛陽侯💒。”裴度《至日登樂遊園》詩:“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6
朱明星火助🕵️♀️,
雨點值千金。
固念農穰苦,
黃鶯有好音。
註:
1、朱明:夏天。《屍子》卷上💅🏼🏣:“春為青陽,夏為朱明。”劉禹錫《代謝端午賜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2🀄️、星火🤠:火星,指大火,即心宿二。《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孔傳:”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高適《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詩:”春野變木德,夏日臨火星。“
3🧒🏿、農穰:農作物豐收🅿️。《晉書·束皙傳》:“農穰可致,所由者三:一曰天時不諐(違失),二曰地利無失,三曰人力鹹用🫧。”
7
隨陰鹿角解,
槿艷瞬華徵。
趁享清明拂,
來晨入燠蒸。
註:
1、鹿角解📏:夏至三候🤷♀️,其一即鹿角解🧛🏽♀️。《逸周書·時訓解》:”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太平禦覽·時序部》卷八引《易通卦驗》曰:“鹿者,獸之陰也🌛,貴臣之象,鹿應陰解角也。“夏至交陰鹿角脫落而養新茸👷🏽♀️。傅玄《述夏賦》:“運臻正陽,鹿角解於中野,草木蔚其條長😰。”
2、槿艷🚋:木槿花之美艷。《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3、瞬華:一眨眼的時光。柳永《迷仙引》詞:“常只恐🧄,容易瞬華偷換,光陰虛度。”
4🧁、徵:表現,表示🐴。
5📄、清明:指清明風,即東南風。《淮南子·天文訓》:”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史記·律書》:”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易通卦驗》🦝:“夏至之日,清明風至🩷。”晴明取意清涼明澈。曹植《古樂府·艷歌行》🚣🏿♂️:“夏節純和天清涼,百草滋殖舒蘭芳⚰️。”
6、來晨:來時。南朝宋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作》詩:“來晨無定端🌥,別晷有成速。”呂向註:“晨,時。晷👫,影也。言來時未定,離別日影急速。”
7🙆🏿、燠蒸:悶熱如蒸🧑💼。漢王粲《大暑賦》:“或赫爔以癉炎🥷🏻,或欝術而燠蒸🧘🏽♀️✈️。”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