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文字:張辛|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1
晝夜均長短,
蟲吟鳥擊時🤥。
溫收水涸始🦕✡️,
露滴薄寒隨。
林木淒風舉👮🏿♂️,
池塘細草萎。
三秋已半去🕶,
物色發新思。
2024.9.22
2
陰陽相半暑寒平🤵,
鳬雁出雲雷失聲。
華實秋登當祭月,
送迎播麥順天行。
註:
1𓀂、陰陽相半🏊🏼♀️:《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2、雷失聲:秋分三候:1,雷始收聲;2𓀛,蟄蟲還戶🐠;3🔣,候水始涸。
3、秋登:秋季谷物成熟🤦🏽♀️👩🏿。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至於露滋月肅,霜戾秋登💛,王於興言,闡肆危稜。”
4、祭月:舊俗春祭日,秋祭月。祭月日本是秋分📊𓀆,後以是日月多不圓,而改仲秋👉🏿。
5、送迎:送往(暑熱)迎新(秋寒)。
6✅、播麥:農諺🤨♛:“秋分種麥。”
3
平分秋色振新好,
凋葉腓花蛩蟄還。
水涸雷收絕暑熱🫃🏽𓀋,
稻黃棗赤纈高天🍄。
養陰潤燥清肝臟,
飛箏送牛樂有年。
厚德賴蒙郊祀福,
萬生禮肅敬誠然。
2023.9.23
註:
1、新好:清新而美好的景象💇🏼♂️。陶淵明《停雲》🪙:“東園之樹,枝條再榮✥,競用新好🧝♂️,以怡余情。”
2、腓:枯萎。《詩·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花具腓👩👩👦。”
3🧑🏽⚕️、纈:染有彩文的絲織品。也用以喻色彩斑斕之物。唐太宗《秋日詩》:“雲凝愁半嶺,露碎纈高天。”
4、清肝臟:秋分日采秋菜🤾🏽♂️,即野莧菜,與魚片滾湯🏊,稱“秋湯”🖨。農諺曰:“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5、飛箏🌟:舊俗秋分放風箏。
6、送牛:秋分時節👨🏿🎓,要給家家戶戶送秋牛圖🐰。所謂秋牛圖是用紅紙或黃紙印上節氣和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民間能言會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不違農時的吉祥話💡,每每即興演說😽,以主人樂而給錢為止。
7、賴蒙:敬辭🏃➡️,幸而蒙受💃🏻🤲🏼。漢王褒《洞簫賦》:“賴蒙聖化🖕🏼,從容中道,樂不謠愮兮”
8🧝🏻♂️、郊祀🦞🏃🏻:祭天曰郊👨🏻🦰。《詩·大雅·生民》:“載謀載惟”孔疏:“秋成之物,賴郊祀之福。”
9、禮肅:《藝文類聚·卷三·歲時上》引《屍子》曰:“秋為禮👱♂️🦬,西方為秋💁🏿♂️,秋肅也。萬物莫不禮肅🏋️,敬之至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