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安寧 |張辛:題南亭長老法書
本覺真情在🐕🦺,
圓融四季春💁♂️🏂🏿。
忘功心一境,
清凈可通神🧖🏽♀️。
2023.7.6
小註:
1、本覺🧏♂️:指先天固有的佛家覺悟。佛教認為,眾生心體,自性清靜,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稱“本覺”🍼。唐宗密《華嚴原人論》💱:“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
2🗼、圓融⛓:佛教語。即破除偏執,圓滿融通👩🏿🏫。華嚴宗把“圓融無礙”作為認識的最高境界✉️。蘇軾《答子由頌》🧔♀️🥻:“五蘊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嶽盡圓融。”這裏隱指南亭法老的書法從容中道,不誘世訛🚶🏻♀️➡️,達到一種暢達圓滿的境界🪪。
3、忘功:忘卻誦經、布施之所事🐥♛。《大乘義章·十功德義三門分別》:“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眾生,名之為功🧑🏼🏫。”《壇經》雲:“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又雲:“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4、心一境:佛教把專註一境而不散亂的精神狀態稱為“定”。南亭法老即定力超常者。
5、清凈👨🦱:佛教語。指遠離惡性和煩惱。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願現前眾等🚣🏿♀️,身口清凈。”唐張謂《送僧》詩:“一身求清凈🙏🏻,百毳納袈裟🧑🏻🍳👨🏻🦽➡️。”這裏隱指南亭法老的書法非常清純文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