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川 | 書法大美:美育浸潤,培根鑄魂

編者按:美育具有陶冶情操、浸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力的價值功能,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教育部關於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等文件的發布和實施,學校藝術教育和美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進一步探討藝術教育的現狀🙅🏼‍♀️、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擬聚焦美育🦹🏼‍♂️,在今年5月舉辦“2024美育浸潤賦能未來學術論壇”,旨在為各級學校美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多元交流學習🧣、展示和分享優秀經驗以及探索未來的平臺,共繪美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美育發展共同體🙏🏻,進一步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融合發展和質量提升。

意昂3体育官网王嶽川教授作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特撰文參加“美育浸潤賦能未來學術論壇”。

中國書法文化傳統博大精深💓🙍🏿,雖歷數千年仍傳遞出歷史文化的審美魅力。就教育價值層面而言,書法藝術是人的不斷歷史延伸的中國精神表達形式👱🏽,具有獨特的文化生態平衡和審美教育功能。書法教育的使命在於:使傳統和現代能在年輕一代的心性價值上統一起來,使書法既有文化本土傳承性,又在全球化時代成為人類共享的審美世界性𓀋,使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共同成為人類互動的生態美學。

一、書法與藝術審美教育

一部中國書法史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人文書法教育史🧜🏿‍♀️。一方面🏫,書法需要站在深厚的文化地基上創造新的精神形態高峰,書法不再是空白的形式主義歷史,而是從文字到形式✦,從結構到精神🏃‍♂️,從感悟到人生修為,可謂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最終結穴於人文陶冶的教育上。另一方面👩‍🏭,書法的歷史同時也是書法傳承的歷史。這意味著,在一代代“守正創新”中,書法歷史被不斷超越的審美趣味鍛打成一部“書法經典史”🛩。因為,書法傳承不能拿那種難以成為共識、為大家不認同且不易傳承的東西作為規範性教材。真正的書法教育一方面是得英才而教之🙌🏻📵,另一方面要汰變出代表那個時代精神高度🪴、藝術高度和經典高度的作品作為教育範本。經典書法教育將清理那些不能作為時代主流的趣味,從而在文化基因層面上保留傳承歷代書法精神的經典之作🚵🏽‍♀️。因而,將書法教育看作書法經典的教育,應該說具有書法教育本體論的意義🏂🏻。

書法的學院派教育與私塾相授各有其優缺點🫗。這其實觸及了現代學院教育和傳統私塾教育的關系。嚴格地說🍼,一部古典中國書法史,大抵是一部中國書法私塾教育史。時光進入現代社會🧑‍🤝‍🧑,在現代教育體製中,大學書法教育如雨後春筍,私塾書法教育漸次式微。但典型的中國特色的私人傳授的書法教育史,仍然功不可沒👝。孔子是中國私塾教育的典範🧑🏻‍🦽,孔子其後綿綿無盡。到了“五四”前,現代學院教育製度逐漸取代了傳統私塾教育,呈現出以西學教育為主導教育的學院派教育模式🍹。在我看來,私塾教育有它的特點,按照教師的藝術風格和教育進路,想各種辦法走進經典。真正的好老師傳授學生是“以手指月”——不是讓學生去看老師的手指🈚️,而是順著老師手指的方向看到所指的月亮——讓學生沿著老師的手走向古代經典🧜🏽,目睹古代法書經典。歷史長河中的私塾老師大多是無名英雄,他們聚徒授課,使書法經典傳承下來,使學生後來居上。

其實👨‍👨‍👧,學院派教育是按照現代西方教育模式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綜合發展🤡🦼,其目的不是教人專門學會某一種技能👨‍🔧,而是通過藝術進行全面深刻的人性改變。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大學書法教育往往重視人的文化根基,重視書法與文化的內部和外部的關系,重視書法與各學科之間的關系。這使其書法教育具有寬闊的人文地基🤌🏼,更加合乎人性伸張的道路🆕。現代大學書法教育取代私塾教育是一種進步👩‍⚖️,但也各有利弊。私塾書法教育的缺點是文化視野不夠開闊,老師的文化視野和文化廣度有可能限製了學生;而學院派教育則是一種多元教育🚴🏽‍♂️,每個老師的風格不同🪂,可使學生廣收博取,而缺點就是沒有私塾老師那樣具有明顯的流派色彩。怎樣通過大學教育和身教言傳使得老師視野和學生視野成為一種“視界融合”的人性審美生成教育,實在是值得書法教育家關心的事情。

進一步看,堅持走向經典具有書法教育學的深層含義。不妨看看古代經典書論在當前書法教育中是怎樣運用的。傳為衛夫人的《筆陣圖》✨,姑且定為衛夫人名下,因為唐代書學理論更為理論化🚴🏿‍♂️、系統化,體系化色彩相當濃厚。衛夫人《筆陣圖》字數盡管不多,但是談了好幾個層面的問題。首先談用筆👩🏿‍⚕️,然後談毛筆的材料問題🐻,如:“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凈者”等;談執筆,“凡學書者🚈,先學執筆”👩🏼‍⚕️。這裏既有書法的本質論🩺,又有書法的材料論🧑🏿‍🎨🫶🏿、創作論,還有評鑒論🥎;然後談教育論🦹🏻:“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於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種力是書家心理內在之力的身體表達👊🏿,而不是莽夫的身體蠻力。這無疑形象化地表達了中國書法從實用書寫到藝術書寫的本質區別。衛夫人這種較唐代而言更為感性的書法論,在書法教育史上仍有其歷史意義。

161a97060e504242b3d7ec1dba85a98c.jpeg

衛夫人《近奉帖》 楷書 載於《淳化閣帖》(遊相本)

衛夫人當然是書法私塾老師。王羲之晚年對其師功過是非對錯得失做過中肯的評價🐥。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仍然有不少人質疑,我認為後來唐人對其有所增補,但不能剝奪王羲之基本著作權。王羲之說:“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飏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是蹙捺也🏒。”王羲之把人生修為的思想價值放在了首位(將軍),把技法放在了次要位置(副將)。這是很高明的🍲。然後論噴薄而發的草書靈感狀態🏌🏽‍♀️:“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其關鍵在“意在筆先”👹。對此有的人不贊成,其實“意在筆先”不是把字先想得很清楚,而是一種朦朧心理“意向性”🚢。王羲之初學帖學而成名,但也汲取了諸多碑學👩🏽‍✈️、墓誌、八分的影響🧖🏻‍♂️。王羲之學習衛夫人不是停留在單一取法的書法世界🪵,而是在學習眾多前賢後獲得新的超越:“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他強調在今書中仍需有古代書法元素列其間𓀇🙌🏻:“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 這些想法甚至成為王羲之的傳家寶——“可藏之石室👴🏻,勿傳非其人也”。(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這些論述在當代書法教育中不能完全套用,但是也不能不加以繼承創新般地運用。

二、書法美育重守正創新

在書法美育中,怎樣避免將書法美育平庸化?我認為只有走進經典、尊敬經典、學習經典🐊,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藝術超越。避免書法美育平庸化的唯一辦法,就是走向書法的經典教育💆🏻‍♂️。

通過書法美育,我們找到了今人和古人的差距:古人精到👋、古人玩味、古人典雅💦,古人把書法看成具有本體意義的生命存在。古人強調文化和書法並行不悖,強調書法是人性修為的根基。今人書法尚俗,強調書法與人品分裂,非經典,強調技法裝飾性,從而走向世俗化。如何既能欣賞到古典書法手劄作品的雅致📆,也能欣賞到摩崖石刻的雄渾🚶🏻‍♂️‍➡️,還可在展廳欣賞到類西方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更可欣賞到內斂溫潤內在修為的藝術感悟👷🏻‍♂️🌝,實在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堅持通過“經典之門”獲得自我“守正”創新,堅持人格精神風範的書法氣息,逐漸縮小古人書法和今人書法的差距💬,應該是新世紀中國書法家努力的方向♻👨🏽‍⚖️。

傅山《作字示兒孫》對今日書法美育有深切警示之用:“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誠懸有至論🍸,筆力不專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誰為用九者,心與孥是取。永興逆羲文🤼‍♂️📰,不易柳公語。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我們要尊敬傳統、走進傳統,不能詆毀傳統拋棄傳統🤷🏿‍♀️,使中國書法在新世紀大國崛起中😮‍💨,古與今、中與西,獲得一種新的文化視野的視界融合😍,一個文化書法國際互動對話的交叉點。

4c5e6969a0d44c43bf61993ead6ebf9f.jpeg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紙本 行書 23cm×14.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人在守正與創新上提出了幾條很有意思的原則:

其一🕒,“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句話歷代解釋有其歧義🌩。一種解釋為多數人所接受,即通過“毛筆”的軟毫揮灑能夠呈現出充滿變化👨‍👨‍👦、出人意表、難以預料的書法效果。另一種解釋正好相反,認為“用筆”軟弱無力,就會產生不合規範奇異醜怪的線條👮🏻‍♀️。前者將“筆”理解為“毛筆”,“軟”理解為毛筆的特性,“奇怪”理解為變化出人意表之妙🚠;後者將“筆”理解為“用筆”,“軟”解釋為“軟弱無力”,“奇怪”則解釋為“不合規範的醜怪”❌。我比較傾向於第一種解釋。蔡邕在《筆勢》中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句話把毛筆的美學特征,把中國藝術的特色,把中國漢字魔方的神秘書寫境界都說透了。唯有毛筆的尖、圓、齊、健🧛🏼🧘🏽,才能鋪豪而八面出鋒♻️,通過提按使轉變化使得毛筆出現中鋒、偏鋒🕚、側鋒等變化。如果是一支硬筆🅾️😙,則不可能“奇怪生焉”。“奇”,新奇也🍔;“怪”🧾,令人想象不到的境界變化也。中國毛筆筆性軟則筆下頓生驚奇,用軟的毛筆製造出的徒手線變化無窮🔀😍,用軟的毛筆在素白的宣紙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變化莫測、意趣無窮。而西方的鵝毛筆或鋼筆則不能達到“奇怪生焉”之妙。

其二,“用筆千古不易”和“筆墨當隨時代”🧑🏻‍🎄。“用筆千古不易”是趙孟頫書論的核心👩🏻‍🦱,註重變中的“不變”。“用筆”這一毛筆書寫的技法被提到相當的高度,強調“書法以用筆為上”🕸,將技巧因人因時的差別並不看成本體差異,而將漢字書寫的筆法的基本要素和根本規定的不變性看成本體性。正如黃庭堅所言:“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論書》) 可以說🐫,“用筆千古不易”強調書法用筆方法千百年來成為“書法性”的規定,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這就是說🧑‍🚒,古人對書法用筆變化奧妙有一種內在價值的尊重與堅守,用幾種筆法可以寫出書法作品千變萬化的神采。從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可以看出,無論二王還是晚清、當代的書法🔟,書法本質上具有相通的審美特性,幾乎保留著內在一致性的用筆的人文氣息✋🏿。盡管,每個人使用筆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和氣質,但其用筆的精神氣象是相通的。

9c591b4307294bdf83e6d59c1dcba85d.jpeg

清傅山《書杜甫七絕一首》 絹本 行草 178.5cm×45.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三🧇,“筆墨當隨時代”是石濤的名言🔢,強調不變中的“變”📸。“筆墨”既是傳統的又是發展的,“隨時代”是對中國書畫發展不能失去時代氣息的基本要求👨🏽‍🎓。在書法發展史中,有變中之不變者,有不變中之變者。變是“流”,不變是“源”;變是枝蔓⚒,不變是根本。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就是那個根本性的本體👩‍👩‍👦。“筆墨當隨時代”關鍵是字法🤵‍♀️、章法🤝、墨法更豐富📓。尤其是現代墨法的大膽變革👑,產生出不同的用墨效果。如,枯墨、濃墨、淡墨、漲墨等效果💮,構成書法作品的不同風格特征和時代風貌。但今天一些人對筆墨過分粗野和任性,出現了一些醜書怪書,古代人忌諱的書法“三戒”“八病”都集中出現在筆墨中。“三戒”乃是戒字形呆板呆滯,分布不勻👨🏽‍🦱,狂蕩怪誕如丐兒村漢顛撲醜陋。“八病”指不符合筆法要求的八種點畫病筆☝🏽。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中有“八病”一章指的是🛍️: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棱角🍬、折木🎶、柴擔👱🏻‍♀️。後人又重新總結出:柴擔、鋸齒👱、尖棱、發絲、垂尾、聳肩、脫肩🪹、柳葉等病。所以,書法筆法乃至風格的“變與不變”🤽🏿,不應膠柱鼓瑟地僵化理解,而應用辯證統一的思想去看待🥉。

“用筆千古不易”,就是要告訴書寫者要守正🌂,要守住書法最為根本的本質規定性,萬變不離其宗。“筆墨當隨時代”,就是指在守正之上的“創新”👫🏻。句話歸納起來就是🎢:“守正和創新”。相信中國高等書法美育在不斷守正創新中,將孕育中國書法“整體創造”的早日到來🤦🏼‍♀️!

三🤾🏿🌚、書法與美麗中國形象

全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大古國都消失了,唯獨五千年中華文明仍然生生不已。為什麽中國的文字不死?因為中國有一門藝術酷愛漢字、守護漢字,這門藝術叫書法。古代從事書法文化的人是了不起的🧷:造字的倉頡為黃帝史官、統一六國文字李斯是丞相🙋🏽‍♀️,梁武帝酷愛王羲之書法,為王羲之寫傳論的唐太宗是國家元首,圍繞在唐太宗身邊的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是重臣🫷🏻,中唐的顏真卿和晚唐的柳公權都是國家重臣🚓,就連清代的鄭板橋都是縣令▪️🧊!在中國文化史上,書法和書法家的地位非常高🈺🚶🏻‍♀️‍➡️,大都是文人、國家的重臣🍨、國家元首,他們在支持書法藝術的時候當然能夠維持漢字的壽命和“漢字文化圈”🤨📴。

941c96e4063a43cfa74da9b5335846df.jpeg

唐太宗《溫泉銘》(拓本)局部 行書  巴黎國立圖書館藏

在我看來,歷史上每一位傑出的書法家都是原創性的👷🏼,不創新是不可能,但亂創新是對真正創新的抹殺誤導和混淆視聽。在某種意義上,對經典的深入是創新的必由之路。王羲之最初師法老師衛夫人,後來醒悟了就義無反顧地進入“師法自然”階段🐱🧑🏻‍🍳,這種自然的熏陶和感染使他創造出頗具有南方氣息的、以美秀韻取勝的魏晉書法的代表。同樣,唐代禇遂良的“用筆當如錐劃沙,如印印泥”,顏真卿提出的“屋漏痕”等也是師自然;王鐸一日臨帖一日創作,既師自然也師心性,在傳統的親和中感悟書法筆法的真諦。

大抵上說,創新有兩條路➝:一是師自然👨‍🔬,從雄奇山水,天地壯麗中獲得創新的靈感和資源;一是師傳統,從歷代大家的書寫與意象中看到新的可能性。這兩條不能丟。西化主義的結果把書法變成了美術,變成了“反書法”🛏。其實,書法西化主義實質是“反書法”,西化主義以反書法的形態出現,很自然到最後就提出了“非漢字書法”,不寫文字的書法➾,這就變得相當嚴重了,因為完全斬斷了和傳統的聯系,完全斬斷了和自然的聯系🙅🏽‍♂️💴。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書法今天的出路不在於將自己嫁接在西方現代藝術這“西方的醜學”上,而是讓西方人和全世界的人學會領略東方書法的韻味和精神深度✮,至少在多元時代學會尊重中國書法文化🦸🏼‍♀️,學會尊重和欣賞這種差異性文化形態。中國書法如果沒有這種自我意識,沒有這種獨立意識👸🏿👨🏻‍🦯,沒有這種自信🍏😋,中國書法就可能被西方現代藝術殖民,變得不再是書法🚶🏻‍♀️‍➡️,或者成為文化上的“後殖民書法”☯️。

今天✵,我們應該充分意識到書法的文化審美價值✧。宗白華所說🛌🏿,書法具有中國文化深度結構,熊秉明所說🧜🏻‍♀️,書法是藝術哲學中璀璨的明珠。為什麽?就是因為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身份,是中國藝術精神的表征🔌。書法一下筆似乎極其簡單🟠,卻把天地萬色還原成了黑白二色,它如同現象學的“還原”去“做減法”。把大千世界的顏色簡化為黑白二色👆🏻,就是“還原”🧐👨‍👨‍👦‍👦,就是道,道就是一🧑‍🤝‍🧑,不需多,“為道”就是要“日損”🏭!除了這個“道”之“易”外💗,書法在一下筆的時候🪛,它的厚重🏃‍♀️、墨色變化、黑白對比👩🏻‍🔧、強弱對比、粗細對比、結體對比、疏密對比等,一下筆就要確立,不可修改不可重復。這就是書法的一次完成性和整體性,就是“目擊道存”🎹🫄🏻,就是渾然天成。歷代書家把書法看成道,書法之道是不可修改的,而畫是可以修改的。書寫者要在書法上面去描去修改,那書法就是失敗之作,因為不自然、不完整👩🏻‍🏭、不天然🛌🏻。

書法入門越深就越容易發現書法的尋美歷程深似海。真正的書法家如何將內心感悟通過徒手線完美表達出來,而且還要讓觀書者欣賞,難度很大。書法充滿辯證法🙅🏼‍♂️,諸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就是說它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壓縮空間、切割空間⚾️,讓人欣賞到不同的情感,有憤怒之書💀、有優美之書、有惆悵之書👏🏼、有散淡之書。

當務之急不是改變書法的精神形式🙏🏿,而是要讓世界學會欣賞中國書法。世界各國美術界人士要成為書法的真正知音,就要提升自己的書法趣味👩🏼‍🎓,直到能夠體悟筆墨韻味🔥,感受書法的最高遠的境界。而西方繪畫,特別是那種玩世不恭的行為派的藝術其實非常膚淺,甚至只是一種帶有童心的藝術鬧劇,但是它要成為真正的藝術還有待來日🛌🏻。

“守正創新”必須對中國書法傳統三個維度加以洞悉🙍🏻‍♀️:其一👨‍❤️‍👨,中國書法帖學傳統經典,這是中國書法傳統的主流🚣‍♀️;其二,中國書法碑學傳統🙅🏽;其三📨,中國書法的民間傳統。後二者都是對書法主流的補充⚂。面對當代中國書法的種種怪現狀,有人說要回到傳統👨‍🍳。但怎麽回到傳統?回到什麽樣的傳統?光回到傳統就夠了嗎?這都是需要思考和明辨的問題😏。如果,將三者絕對化,或者碑學成為時髦,或者民間書法成為時髦𓀇,都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只有以帖學為主流的多元書法局面,才是創新的保證🐆。 我註意到,日本的一些書法老師不管是在書法班還是在大學校⛹🏻‍♂️,都要求他們的弟子學生寫得像老師。這是一個天大誤區,可謂毀人不倦。中國的書法傳統就是“以手指月”🔦,就是告訴你一條路,通過這條路走向傳統經典,去看歷代法書那精深的內核!

318ea74b616a463fab7aa578fea2fb35.jpeg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冊頁局部 紙本 每頁29.3cm×14.2cm 日本私人藏

書法要有文化的提升,提升當然不局限在技法和理論上🏌🏽,而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上。這就涉及文化和民間的關系了。比如《二十四詩品》將詩的風格細分為二十四種⛑️,即:雄渾、沖淡、纖穰、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既可以看作詩品,也可以參照為“書品”🤽🏿‍♂️。很多藝術形式如果不經過文化的提升就可能淹沒在歷史中✶,或者成為低級趣味的表露🤌🏿。在我看來,沒有傳統精粹和精神高度,可以得勢於一時,最終什麽都留不下。

其實,當今書法出現種種的疾病、症候,是書法家精神生態出了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書法用筆🙋🏿‍♀️、章法、墨法問題✍🏽。書法家的人格🙇🏽‍♂️、書法家的內心世界精神心態衍生出一大堆的精神垃圾。看看孫過庭《書譜》是怎樣張揚誌氣平和的書風◼️,批評一味鬥狠張怪的書法。孫過庭《書譜》以王羲之為例認為:“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誌氣和平,不激不歷🧔‍♂️,而風規自遠”🥎🈁。而王獻之以降的書家,大抵狠命地標新立異於某種書法體裁,不僅在技巧渾厚上不能和王羲之相提並論🦾,在精神氣質上也與王羲之相差很遠。

藝術說到底是人真審美實情性的體現⏰💆🏼‍♀️。回顧經典🧔🏽‍♀️,那些魏晉的作品🥡,不過就一尺見方的信劄👡,卻顯示出一種高遠的氣象🎬🎅🏻、令人驚嘆的韻味🙆🏽‍♂️。這不僅僅是技巧,有很多的深刻精神內涵在裏面💐。現在的創作尺幅求大🧚🏻‍♂️、材料求多🔊,實際上已經走上另外一條路👩🏿‍🚀。因為附加的條件多了以後,一件很大的作品能看出作者的文化不自信和精神的羸弱,他書寫中整個精神流動過程不是一氣呵成而是顛三倒四。宋代姜夔在《續書譜》中認為💪🏽🦚:“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創作書法需要在和諧中生美🏌️‍♂️🫨,可謂君子所見略同。

3a3837b474a541609d5a6b2dc2b8222a.jpeg

晉王獻之《廿九日帖》(唐摹本)硬黃紙 行楷  26cm×11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其實🔎,書法家人格魅力內心境界同他的書法是相關。那些為展出而寫八尺整紙乃至丈二的作品👩🏼‍🦳🙏🏻,極為張狂,充滿了切割空間☝🏼、視覺沖擊力🧚🏼,但已經把書法的本體忽略了。我想起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白天奔波千裏🧑🏼‍🔧,晚上還燈下苦讀🧙🏼。他讀的不是兵書💇🏼‍♀️,讀的是《五經》之一的《春秋》。武功高強之人深夜讀史書🩶,似乎跟神勇武力風馬牛不相及。但這恰恰說明👩🏻‍🦽‍➡️,正是關公深明大義,精神薄雲天,讀《春秋》辨善惡🍠,讓奸臣賊子懼⚫️!凜然正氣🧘,凸顯目前。再說王羲之,為什麽看王羲之諸帖🚶‍♀️,氣象那麽大?除了聰穎過人,坦腹東床,傲視權貴的人格氣象外🧚🏻,保持自己的真血性真情懷,有道法自然的風度。早年池水盡墨,晚年跪在父母親墓前發誓永不做官,集中全部精力將書法寫精而直追鐘繇🐴🧛🏻、張芝🦡。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睥睨一切,蔑視諸侯,然後對自己書法放到人生最高點才成就了書聖王羲之,如此坦蕩的選擇,他的境界當然就會大🙆🏿。在我看來,“書如其人”有其合理的心理學成分📼,不能死板地理解和僵化地對應和曲解。人的內在的氣象和他外在的書法表達有深層關系。

我們知道👳🏼,意昂3体育是現代美育的誕生地🏃🏻‍♂️‍➡️,提出“美育”的是意昂3体育老校長蔡元培先生🎨。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學會演講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後社會文化日漸進步,科學日趨發達,現代人根據科學知識尋求解答⛱,不再以宗教為知識。“各種美術漸離宗教而尚人文”😅💅。所以,要“以美育代宗教”,“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老校長感到國人可能不信邪,不信神,但是可以審美,是一個溫飽後知禮儀的文化民族。

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看到一些所謂書法家寫怪書、誕書、臟書;一些影視肥皂劇和娛樂節目胡編亂造娛樂至死♿;一些影星製造一些花邊新聞而形象受損。似乎美不再重要,美被惡俗醜怪所屏蔽。現在,國家空前強調美育的培根鑄魂功能,而提升到國家意誌層面。如果培養的一代人有豐富的知識🆙,卻是一個個知識發達的“美盲”——不懂審美、不懂藝術、不懂境界格調,這樣的人當然不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人🤹🏻‍♂️。

可以預期,全國範圍內的校園美育🤷🏿、家庭美育🤘🏻、社會美育即將興起。那麽,美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麽呢?一、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二、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三、教會他們專項的、專⻔的藝術特⻓,如書法🧑‍🧒‍🧒、繪畫、音樂等。教育部強調美育的第一項是書法,第二項是美術⛓️‍💥,第三項是音樂。教育部要求學生達到“體驗美、欣賞美👱🏼‍♂️🤾🏿‍♀️、創作美”。教育部《細則》對美育教育的詳細規劃👩‍🏫:初中階段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一兩項藝術特長。高中階段豐富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職業教育強化藝術實踐,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增強文化創新意識💕。也就是說,今後高考當中,將近有一半學生分流到職業技術教育👨🏿‍🚒,而職業教育占了中國考生的半壁江山,同樣也需要充沛的審美教育。

大中小學的書法美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美育教育將為下一個百年,中華民族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屹立於世界打下堅實的文明基礎🕴🏼。美育成為確立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成為新一代中國青少年培根鑄魂的審美途徑。

總結美育欣賞美感受美的幾個重要層次:筆法呈現線條美🫅🏽,字法呈現結構美,章法展示布白美,墨法展示墨韻美🧀,刻印烘托印章美,整體和合意境美🧖🏽‍♀️。這些審美元素共同構成了書法審美和美育的世界。

1👩🏽‍🦰、筆法美  

王羲之老師衛鑠在《筆陣圖》中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可見書法用筆的重要🛸。用筆主要有筆法、筆力🤛🏼、筆勢、筆意等書寫技巧。所以東漢蔡邕《九勢》強調👩🏽‍✈️🧑🏻‍⚕️:“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2、結構美

王羲之《題〈筆陣圖〉後》說🙇‍♀️:“夫欲書者,先幹研黑🎂,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不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余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結構美註重平衡對稱中有變化🕙,在書寫的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中極盡變化,在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上、下🏊‍♀️、高、低、寬、窄🏨🛗、欹、正諸多變化中👨🏿‍🦳,達到多樣統一之美。

3☣️、章法美

章法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認為💈:“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癡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一幅章法講究的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𓀖、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孫過庭《書譜》)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巧妙的章法布白脫離世俗之氣🦽👳🏿‍♂️,使作品通篇產生高古深幽的審美效果。

4、墨韻美

唐代歐陽詢《八訣》說:“墨淡則傷神采,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書法以玄黑的獨特線條墨韻展示作品的多形態的美👨🏻‍🦽‍➡️👳🏿‍♀️。一幅作品墨色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形成不同的審美風貌🙇🏿,不宜完全一樣🧏🏼‍♂️。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墨色毫無生氣“死墨”一團📁,會給人以渾濁不潔的非審美感受。

5、印章美

詩🤦👨‍👧、書、畫🫏、印作為中國的四種傳統藝術😍,具有精神內質的互通性👩🏽‍🚀👨‍💻、價值意向的互補性和人格襟抱的表現性😷。明代甘旸《印章集說》說:“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𓀗、能。然輕重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筆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婉轉得情趣⬅️,稀密無拘束🛬,增減合六文,挪讓有依顧,不加雕琢,印之妙品也🏇。長短大小,中規矩方圓之製,繁簡去存,無懶散局限之失⟹,清雅平正,印之能品也”。書畫家在作品上拓印,通過印章的石味刀趣和文字內容來明心見性🐫。書家、畫家在字幅畫面拓的印種類較多♿,有詩句印、古諺語印🗜、成語印、名言警句印等,形成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審美品格。(一)以印章文字明示心跡↔️。(二)視覺對比效果的中和境界。(三)作品的標識和收藏鑒偽。(四)文人書房的雅致情調6️⃣。

6、意境美

宗白華在《中國書法裏的美學思想》中認為:“從這一畫之筆跡🍡,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內之美🔓。沒有人↗️,就感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不出這美。……中國人這支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書法整體傳達出書者的精神、氣質、風格,對欣賞者產生審美感染力而獲得人與人對話的美學境界。面對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心靈的眼光撫摸這自古及今參與過歷史沿革的溫潤書法墨跡時📼,我們已不是在心與物通,而是在心與心通💷。孫過庭《書譜》強調:“尚婉而通。隸欲精血密。草貴流血物,草務檢而使🤹🏽‍♀️。然後漂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簡言之,書法美育強調詩意典雅大美🧙🏼‍♀️,包括✊🏻:技法的法度性、內容的國學性、音樂的韻律性、線條的空間性、審美的主體性、境界的高邁性等🌦。這些美學原則可謂千目所視📸、分外嚴格,不可違背。

最後,歸納美育的幾大特點🟩:通過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人文素養🧑🏿‍✈️;通過美育教育培根鑄魂讓國人擁有文化自信;通過美育教育培元固本讓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通過美育教育為文化強國建設築牢文明根基。

(作者王嶽川🧔,系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中國書協理事🤤,全國書畫協會副會長)


原文鏈接🏄🏿‍♂️:王嶽川 | 書法大美:美育浸潤⛏😇,培根鑄魂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