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濤🐨、陳侃理: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的新視野

734d4407afad4f00a21673afd1ecec88.png

《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陳侃理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

政治文化史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在國內歷史學界興起🧛🏿,逐漸成為眾多學者共享的研究視角。但其是否具有聚焦的對象,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方法,力求解決哪些問題,取得怎樣的研究成果,政治文化史研究在不同代際的學者間是否存在差異等等🥶。這些問題仍然需要不斷反思與探究。

陳侃理主編的《變動的傳統✥: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新論》一書🥱,於202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匯集中國古代史領域的八位中青年學者,力求躍出藩籬,融合政治史🧓、製度史、思想史👧、科技史🤜、宗教史🔌、史學史的視野👮🏻‍♂️,圍繞”祭祀”“歷法”“災異”“佛教”“華夷”“修史”“典誌”“譜學”等主題,重新觀察、論述與中國古代政治相關的種種慣習、心態及其變遷。

2023年10月15日🧑🏻‍🦼‍➡️🥠,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借舉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之機🛤🧑🏿‍🎨,邀集作者與出版人、研究同行一起回顧《變動的傳統》的編撰過程,暢談各自專題的寫作思路,交流從事政治文化史研究的收獲與感想,也討論了對政治文化史研究議題和發展方向的看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胡文波主持座談。他說🙎🏽‍♂️,此書早在六七年前就開始動議🕵🏼,準備相當充分。書出版後,即得到出版界和學界的重視🧑‍🏫,已有不少積極反饋。各位研究者不僅在書中濃縮了近來研究的精華,也註入了理論和方法層面的新思考👳🏽‍♂️,因而也有必要再聚起來重新交流🍣,推動政治文化史研究走向深入。

第一位引言人是本書《佛教》章的作者陳誌遠(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他首先點明,不同於至今仍與政治體緊密結合的南傳佛教🦖,中古時期北傳佛教的政治文化研究面臨著三大障礙⛹🏽:其一👨🏻‍🚒,漢地佛教的源頭是犍陀羅佛教,但是後者材料極度零散😄,無法構成連貫圖景;其二,佛教傳入以前,中國已形成發達的華夏政教傳統,這一固有傳統既構成了輸入域外文化的抗力,又決定了接受域外文化的“底層邏輯”,從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其三👴🏼,史料經過層層改寫,史家對於中古思想形成了固定的敘述模式。就最後一點而言,宋代新儒學沒有深入考察佛教如何走向興盛,誇大儒學的衰落程度,錯失了三教相互輔翼的局面,誤解了思想對壘的陣營🤽🏽,遮蔽了儒學聯道攻佛的格局👷‍♀️,沒有考慮三教的動態演變😠。由此,陳誌遠揭舉“度越宋學”的口號,主張現代學術應超越“宋學”奠定的認知框架,而非僅反轉其價值觀。

接下來🦓,陳誌遠結合《佛教》章的思路方法,闡述了關於政治文化史的理論思考👩🏽。他認為,佛教史料的存世本身就有政治文化意義。考察教史文獻獨立於朝廷推力而得以編撰、流傳的動力,可以反思知識與權力的關系🥾。六朝僧諍也體現了政治文化的復雜性💺,其間的思想分歧可能重合於政治分裂,彼此“共振”、激化矛盾🕣,但也可能表現為同一政治陣營內部的學理討論,或者同一思想脈絡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政治文化史研究應體察各個文化門類的自身邏輯🏋🏽‍♂️,由此豐富或修正對政治的理解,避免將現成的政治史邏輯復製到其他門類上🙈。此外,陳誌遠介紹了晉宋之際寺院生活的建立、十六國北朝佛教造像碑銘😯、道宣借用居士佛教實踐建立僧人自律性等尚待展開的研究主題🏋🏿。最後,陳誌遠還談到幾點個人的問題意識🙅🏻‍♀️:佛教傳入中國作為古代文明交融案例的價值🏊🏿‍♂️🥗,中古佛教所代表的“自律性”之於近代轉向的意義,以及佛教作為世界宗教的傳播力和靈活性。這些關切最終都指向一個問題➡️:出世的佛教生活如何牽引此世的政治生活🫰🏻。

《變動的傳統》主編陳侃理(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進一步討論了如何處理政治與文化關系的問題。他指出,前輩歷史學者對“政治文化”的定義做出創造性發揮,淡化了概念的政治學屬性,不過具體研究的核心關懷仍在政治而非文化。而陳誌遠站在文化史🦨、佛教史立場上看政治🧔🏼‍♀️,體現出新一代學者不再傾向於將政治作為政治文化史研究的唯一中心。與此同時,研究有無焦點👩‍👩‍👧‍👧💒、是否需要焦點😽、共同話題何在,就成為了值得討論的話題🪱。

第二位引言人郭津嵩(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撰寫了《歷法》一章🥟。他接續知識與權力、文化與政治關系的話題,反思了中國古代歷法被國家壟斷、被皇權控製的常見表述🚾。郭津嵩指出,如果深入天文歷法領域的史料證據🧩,可以看到政治固然構成知識發展的某種外在環境,但知識不應被簡單理解為權力的工具🚵🏼‍♀️💵。這種庸俗化理解🥘,反過來又會限製政治史自身的發展🤟🏻。作為“空間”的政治本來就容納了各種復雜的群體🤹🏽、觀念📈、製度,不應被想象成具有單一意誌的主體🧑🏽‍🎨。

郭津嵩介紹,為了論述歷法與政治的關系,《歷法》章考察了三個主題🏂🏼🐃。首先🛀🏿,漢唐時期頒朔製度的局限以及歷朔安排主體的多樣化表明,歷法塑造時間秩序的實踐存在許多局部差異👷‍♂️,共同的歷法也可能是國家和民間協同的結果。其次☂️,面對歷法知識的競爭,政權不能也不願進入知識內部,而是允許不同歷家在朝堂上公開辯論,並引入天象觀測以供校驗評判,反映出知識與權力的相互塑造🥜,知識的發展能夠塑造權力管理知識的方式。第三🧑🏼‍🚒,借助改歷的象征性和儀式性🚦🤑,歷家積極參與王朝禮樂運動,主動扮演了政治文化塑造者的角色,可謂皇權與歷家相互“利用”。郭津嵩強調🫷🏼,有關政治和文化關系的思考才剛剛開始🕵🏼‍♀️,仍有繼續推進的廣闊空間。

第三位引言人胡鴻(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是《華夷》章的作者。他回顧寫作緣起🫵🛍️,指出每位作者撰寫的部分都在各自既往研究的基礎上有所推進,隨後闡述了自己對“政治文化”的理解。他認為🤽🏼‍♀️,政治文化位於知識🔸、觀念與製度、實踐之間的結合點上👩🏻‍🏫;政治文化史研究可以偏向知識、觀念🖍,也可以偏向製度、實踐,更可以觸及它們真正的結合點;同時應防止概念的泛用。面對當今公眾對於歷史上“華夷秩序”的認識偏差,胡鴻希望進行一定程度的“祛魅”,指出“華夷秩序”更多地只是一種話語甚至“自說自話”🤢,並非真正落實的國際秩序。胡鴻指出,華夷秩序的核心要點是建立有中心邊緣、有高低差序的世界圖景📯👲,背後則隱藏著普世皇權觀念的必要“補丁”👵🏻,回避了“夷狄”不服管治的現實所造成的挑戰。

接下來,胡鴻概述了《華夷》章的主要論點。觀念上的華夷秩序存在“畿服圈層”與“四夷五方”兩種結構🕵🏿‍♀️,分別代表兩種建構方向,同時還以“用夏變夷”設定了流動與開放的可能性⛄️。而在實踐層面,秦漢魏晉南北朝的華夷秩序話語內部顯示了諸多可供選擇的表達和理念。隨著極具擴張性的“王者無外”說法難以維持,西漢後期確立了夷狄有限服從與配合的“施德行禮”模式🧙🏿。王莽改製將“百蠻率服”作為致太平的終極指標,而改製運動破產後🦚,東漢轉向現實主義態度,不再積極追求夷狄朝貢或獻地。由此🤽🏽‍♂️,胡鴻提示了以下研究視角🏚:觀察政治觀念如何約束政治實踐的具體行動,而實際政治環境的限製又如何促成話語的修改和選擇;某一時期政治所關註的議題就構成一種政治文化,議題內部的多種選項潛藏著組合成不同樣式話語的可能性👩🏽‍🎨。“華夷”話語先是遭到佛教世界觀的有力沖擊🪢,唐宋以降更是愈發難以成立。基於上述演變,胡鴻指出,從自我中心到各美其美,正是文明發展和成熟的表現。

第四位引言人黃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撰寫了《典誌》一章。他回顧博士論文寫作👨🏼‍🏫,結合具體研究經驗,指出可以從三個方面切入某種官製文獻的政治文化。第一,將“著作”理解為動詞,看成作者基於某種立場和需求🖥,遵照一定的敘述規範,搜集🏋🏿、積累、加工材料而生產的文本,往往以閱讀為目標並因此影響寫作🤸🏻‍♀️。第二,作為朝廷製度建設的參考🐪,官製文獻具有現實功用和社會效應,學術和政治由此連接。第三🦊,製度書寫背後是知識的學習🚦、流動和生產💪🌍,涉及作者的官場經歷、人際網絡🧚🏻‍♂️、政治立場等現實因素。通過考慮官製知識被閱讀和接受的實際效果,黃楨認為唐修《晉書》之所以杜撰出西晉的“五輅製”🦸🏿‍♀️,正是要為唐代禮製建設提供“軟環境”支持,該案例能夠反映製度生發和延續所依賴的文化土壤。黃楨指出,政治文化視角務在打破政治史和文化史的局限💫,在具體實踐中展現復雜和豐富的面貌。政治文化史研究應揭示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如何互動🏋🏻‍♂️,不僅是泛泛而談某種文化氛圍的存在🧑‍🏫。人是文化和政治實踐的主體,不同的人各有不同個性、行動和影響,造成了同一時點上政治文化的多元及交互、競爭,從而構成“變動”的動力🤜🏿。

在座的與談人顧江龍認為,政治文化史研究在概念和研究路徑上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方法論⚖️,政治仍然是需要相對側重的主體😒。孫正軍則指出,目前的政治文化史研究很難概括出明確的類型🕌👩🏼‍🏫、角度和層次,歸納共性的工作仍有待來日。他還提示了政治文化史研究可能需要註意的幾個方面:註重政治與文化的實質貼合🏃🏻‍♂️,深入歷史細節具體觀察🤶🏼,避免膚淺、寬泛🤲🏻🧑‍🎨、籠統之論👎🏼💂🏻;重視文化自身的脈絡,厘清文化“內史”有助於反思文化與政治的關系🥽;同一政治行為也可能包含多元的政治文化,不同類型的政治文化可能互相交涉,必須仔細辨析;將較少從政治文化角度討論的歷法👕、宗教等領域納入研究視野,豐富政治文化史研究的內涵😟。

在座談中,陳侃理回顧了“變動的傳統”書名擬定的經過及其內涵🦏。他指出,過去學者傾向於描述固化的“傳統”,將之作為“現代”的對立面加以批判,而在“現代性”本身已成為批判對象的今天🖐🏻,揭示傳統的變遷與流動變得更有意義。歷史學強調呈現變化,揭示復雜性,但復雜的表述卻往往不像簡單的論斷那樣有力。研究者面臨著多重的矛盾:如何平衡結構與歷史🛹,如何兼顧復雜與明晰✋🏽。他希望,通過《變動的傳統》一書的寫作及後續討論,將更明確地揭示出上述矛盾,並且促使我們不斷重新思考“傳統”🔽,思考如何面對“現代”。

原文鏈接👩🏽‍⚕️: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的新視野——《變動的傳統》作者談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