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麥洛 |日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的“金融街論壇”在北京召開。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孫祁祥教授應邀出席“金融精準服務新市民,奮進共同富裕新征程”主題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嘉賓,大家上午好!
感謝大會組委會的邀請,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
上月召開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背景下,我們今年的分論壇聚焦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於新市民,以實現共同富裕這個議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根據論壇的主題,我想簡要談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保險與共同富裕的關系,二是保險業如何發揮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
一、保險與共同富裕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來做一個概念辨析,因為對概念的理解影響認知。而認知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正確的認知必然有助於有效的行動方略。
在我看來,“富裕”這個詞匯本身表示的是一種狀態,它是由用存量來表示的財富,以及用流量所表示的收入來共同支撐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有富裕不一定能共同富裕,但沒有富裕一定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大“蛋糕”並不一定代表每個人都能吃上,但如果只是有小“蛋糕”或者沒有“蛋糕”,那談不上分“蛋糕”的問題。
而能否達到富裕這種狀態,由多種因素,包括資源稟賦、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分配製度等決定,這就是為什麽大家在討論共同富裕這個議題時,更多的是從各項宏觀政策的調整、社會保障製度的完善以及分配製度的改革來進行的。
然而,如果僅從上面幾個方面來分析和研究共同富裕這個議題,我認為是不全面的。
富裕這種狀態能否維持,還與“風險”這個因素密切相關。假定其他條件不變,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可以使人們達到富裕的狀態,因此,與提升收入和財富積累相關的各項因素可以被視作“富裕”的“正資產”,但與此同時,各類風險也會對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形成威脅。比如說,一個家庭成員罹患重病,不僅由於其不能工作而喪失獲取收入的機會,而且可能因為花費巨資而減少家庭乃至社會的財富。一個富裕家庭“因病致貧”;一個家庭成員“失能”,整個家庭“失衡”;一場地震或者一次洪水讓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財富損失成百上千億……這些對收入和財富造成損失的風險因素,無疑就是“富裕”的“負資產”。
不幸的是,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以來,風險就如影隨形。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裏希·貝克指出:“工業社會在為人類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人為製造的風險開始充斥著整個世界,在工業社會以後,人類已經進入一個以風險為本質特征的風險社會”。我們可以觀察到的一個事實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風險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風險蔓延的速度越來越快,自然風險、經濟風險、科技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等各類風險的交互影響越來越深,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金額也越來越大。而一旦損失發生,“富裕”的狀態必然隨之發生改變。
幸運的是,面對如影隨形的風險,人類擁有足夠的智慧,運用不同的手段去應對這些風險,而其中被歷史和現實證明最重要最有效的製度之一就是保險製度。
作為損失補償與風險控製內在統一的有效機製,保險製度通過風險研判來防損減損,通過支持災後重建來促進生產,通過穩定居民預期來促進消費,通過分散風險來促進科技創新……,助力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為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前提。
綜上所述,“風險”對財富的積累和富裕狀態的維持構成了重大威脅;但“風險管理”則對財富的積累和富裕狀態的維持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是否擁有安全、穩定的保障機製,是我們討論收入能否持續提升、財富能否有效積累、富裕這一狀態能否持續,現代化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而如何應對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這一風險,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正是保險行業的使命和職責所在。
二、保險業要努力做好新市民群體的風險保障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數以億計的農村人口通過就業、就學等方式轉入城鎮,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
總體來看,新市民群體不僅數量龐大,有三億之眾,而且分布廣泛,工作類型龐雜,工作穩定性較差,收入水平相對較低,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相對“老市民”而言,新市民在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所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而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各種原因,這個群體的風險保障更為不足。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如果新市民這個龐大的群體不能有效應對所面臨的風險,收入的獲取和財富的積累就會受到威脅;如果新市民這個龐大的群體不能實現富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話。
正是從風險和風險保障這個視角來說,如果保險行業能夠為新市民提供財產、生命、健康、責任等各方面的基本保障服務,對於新市民群體收入的獲取和財富的積累,對於增強新市民群體的融入感、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實現中國現代化征程中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由上述新市民的各種特征我們可以看到,新市民與“老市民”所面臨的風險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許多特性,因此,保險公司應當在充分調研新市民群體風險特征和保險需求的基礎上,努力為新市民群體提供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例如,針對新市民群體短期工、臨時工較多,收入水平較低的特點,探索開發保障性強、投保簡便、交費靈活的壽險和健康險產品;針對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創業就業領域,特別是針對建築工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特定職業風險較為突出的特點,研發和提供適合這個群體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保單抵押貸款等保險產品與服務;針對新市民在進城、落戶過渡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推廣適宜的家庭財產保險,增強新市民家庭抵禦財產損失的風險能力;積極發展學幼險、子女升學補助金保險、尤其是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責任險和意外險業務,為新市民家庭學齡前兒童教育撫養解決後顧之憂。除了以上特定的保險產品服務以外,保險公司還可以嘗試開發“新市民綜合保障保險”,涵蓋家財險、人身意外險、第三者責任險等險種,由新市民自己組合搭配,以獲得盡可能全面的保險保障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新市民群體的風險敞口大,但總體而言,他們的保險意識又較為淡薄,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在能夠提供有效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開展有新意、有特色、有溫度、有成效的保險宣傳和普及活動,讓新市民了解保險、接受保險。在有條件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新市民保險服務中心,為新市民提供免費、高效的金融保險服務。
做好新市民群體的風險保障工作,還需要保險行業的“內外兼修”。“內”是指行業註重高質量發展,通過積極探索大數據技術、AI等先進科技手段來賦能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展業、營銷、理賠、售後等保險服務的各個環節,提高保險服務效率。“外”是指做好與社會保險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的銜接。例如,加強與醫保部門合作,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有效對接,開發或升級不與戶籍掛鉤的普惠型商業健康險產品;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助力醫保部門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醫。加強與銀行機構的對接,推動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發展,強化保單抵押貸款功能,增強銀行“敢貸”的信心,由此提升新市民群體銀行貸款的可得性,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助力新市民創業者解決融資難題。
以上是我對今天論壇主題的一些思考,謝謝!預祝金融街論壇完滿成功!
作者簡介
孫祁祥,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C.V. Starr冠名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兼任中國銀保監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2021—2022》顧問委員會委員。曾任亞太風險與保險學會主席,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院長。榮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獲頒國際保險界最高獎“約翰·畢克利創始人獎”。
主要研究領域:風險管理與保險、社會保障。她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90余篇;獨著、主筆、主編、主譯著作20余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國商務部、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社科基金等部委和國際著名機構委托的科研課題30余項。
金融街論壇簡介
金融街論壇自2012年創辦以來,形成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成果,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和高度關註。2020年起,金融街論壇年會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專業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今年的論壇以“踔厲奮發,共向未來——變局下的經濟發展與金融合作”為主題。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